close
如何把《了凡四訓》落實到生活中講解系列
今天,我在這裏講演的如何把《了凡四訓》落實到生活中。為什麼講這個題目呢?因為很多人包括學佛人,認為《了凡四訓》很簡單,不就是講袁了凡先生的一生嗎?了凡先生也是一個凡人,他的書有什麼好讀的,也沒有什麼可以受益的。也有人認為《了凡四訓》不簡單,學習它,確實可以改造命運,但因為在操作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困難,沒有辦法解決,而望而卻步,無法領略到改造命運的無限風光。我們先來探討《了凡四訓》簡單嗎?先把《了凡四訓》與《太上感應篇》《文昌帝君陰陟文》做一個比較!
《太上感應篇》簡單嗎?全文不過千把字,淨空老法師卻講了200多片光碟,每片1小時。《文昌帝君陰陟文》簡單嗎?周安士居士放棄官員不做,畢其一生的心血,以極簡約的文字注釋了數萬字。那我們再來看一下與這兩篇善文有類似之處的《了凡四訓》。據末學不完全統計,淨空老法師講解《了凡四訓》達六七個版本,而且有不少是大部頭的,有二三十個光碟。這是其一,其二,淨空老法師經常說,要改造命運,要先熟讀《了凡四訓》三百遍。其三,學佛初期,聽老法師講經,不時聽到老人家說其真正學佛得利益的是從《了凡四訓》開始。剛一聽,末學一直以為,這是老法師的過謙之詞,是想以其聲望攝受大家去學《了凡四訓》。但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,末學越發覺得,老法師此話非過謙之詞,而是其肺腑之言啊!末學才疏學淺,讀《了凡四訓》至今已讀了十三個年頭,讀破(包括大破小破)《了凡四訓》的書有估計有十三本之多。十三本《了凡四訓》,換來什麼,換來是是僅僅粗略的讀懂《立命之學》,後面三篇,實在講,我還摸不著頭腦!所以認為《了凡四訓》很簡單的同修們,在這個時候,要在腦袋中打一個問號?跟我們一起來探討《了凡四訓》。
近代大德印光法師為何數以萬計地流通《了凡四訓》?淨空老法師為何大力弘揚《了凡四訓》?末學認為有兩個原因。
第一,從入世來看,《了凡四訓》是當今社會急需的救藥。它提倡一個理念——“雙贏”理念,與競爭對手雙贏,與人之間雙贏,與社會之間雙贏,與自然天地之間雙贏。一個人的成長創業、功就成名,其實完全可以“雙贏”來實現。可惜的是,在此物欲橫流的社會,功利思想的侵蝕下,人為達一已之私,很多人都是以損人利已,而達到成長創業、功就名成的目的。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,或許其意初並未如此,而是受到物欲的誘惑卻又不知如何通過“雙贏”來成長創業、功就成名,而肆意造惡所造成的。世間也有人提“雙贏”但卻僅能體現在果上,而《了凡四訓》去把“雙贏”的原理、方法、步驟,很清楚地告訴了大家。從字面上看,他教給我們如何求子、如何求功名,如何求長壽,再深入探討,他還教我們如何求妻求夫,如何求財富,如何求健康。我們用手指頭算算,我們一生的苦惱不就因這些而產生的嗎?如果能如理如法解決,我們不就可以安心辦道,正如弘一大師所說的“身安而後道隆”。
第二、從出世間法來看,太虛大師一直提倡“人成即佛成”要成佛做祖,你要先真正當好一個“人”的角色。而《了凡四訓》就教我們怎樣做好一個“人”。我們今生想成佛做祖,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。那麼我想問大家,本來你今生是墮落的,因為念佛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那麼這是不是也是改造命運?
《太上感應篇》簡單嗎?全文不過千把字,淨空老法師卻講了200多片光碟,每片1小時。《文昌帝君陰陟文》簡單嗎?周安士居士放棄官員不做,畢其一生的心血,以極簡約的文字注釋了數萬字。那我們再來看一下與這兩篇善文有類似之處的《了凡四訓》。據末學不完全統計,淨空老法師講解《了凡四訓》達六七個版本,而且有不少是大部頭的,有二三十個光碟。這是其一,其二,淨空老法師經常說,要改造命運,要先熟讀《了凡四訓》三百遍。其三,學佛初期,聽老法師講經,不時聽到老人家說其真正學佛得利益的是從《了凡四訓》開始。剛一聽,末學一直以為,這是老法師的過謙之詞,是想以其聲望攝受大家去學《了凡四訓》。但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,末學越發覺得,老法師此話非過謙之詞,而是其肺腑之言啊!末學才疏學淺,讀《了凡四訓》至今已讀了十三個年頭,讀破(包括大破小破)《了凡四訓》的書有估計有十三本之多。十三本《了凡四訓》,換來什麼,換來是是僅僅粗略的讀懂《立命之學》,後面三篇,實在講,我還摸不著頭腦!所以認為《了凡四訓》很簡單的同修們,在這個時候,要在腦袋中打一個問號?跟我們一起來探討《了凡四訓》。
近代大德印光法師為何數以萬計地流通《了凡四訓》?淨空老法師為何大力弘揚《了凡四訓》?末學認為有兩個原因。
第一,從入世來看,《了凡四訓》是當今社會急需的救藥。它提倡一個理念——“雙贏”理念,與競爭對手雙贏,與人之間雙贏,與社會之間雙贏,與自然天地之間雙贏。一個人的成長創業、功就成名,其實完全可以“雙贏”來實現。可惜的是,在此物欲橫流的社會,功利思想的侵蝕下,人為達一已之私,很多人都是以損人利已,而達到成長創業、功就名成的目的。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,或許其意初並未如此,而是受到物欲的誘惑卻又不知如何通過“雙贏”來成長創業、功就成名,而肆意造惡所造成的。世間也有人提“雙贏”但卻僅能體現在果上,而《了凡四訓》去把“雙贏”的原理、方法、步驟,很清楚地告訴了大家。從字面上看,他教給我們如何求子、如何求功名,如何求長壽,再深入探討,他還教我們如何求妻求夫,如何求財富,如何求健康。我們用手指頭算算,我們一生的苦惱不就因這些而產生的嗎?如果能如理如法解決,我們不就可以安心辦道,正如弘一大師所說的“身安而後道隆”。
第二、從出世間法來看,太虛大師一直提倡“人成即佛成”要成佛做祖,你要先真正當好一個“人”的角色。而《了凡四訓》就教我們怎樣做好一個“人”。我們今生想成佛做祖,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。那麼我想問大家,本來你今生是墮落的,因為念佛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那麼這是不是也是改造命運?
學佛人如何為自己算命,如何知道自己的吉凶禍福。
講到孔先生為袁了凡先生算命,算得如此准,大家肯定會想為自己算命,切實,能知道自己的吉凶禍福,感知自己的未來,相信是很多人所期望的。
那麼我們先講一下世間的算命法。一提到算命方法,可能有些道友會有意見。其實世間物本無好壞,關鍵看你如何用。世人算命可分為三種人。一種是算到自己將來命運很好,就會驕傲自滿,狂妄自大,肆意造惡。這樣的人,如果算命,它的命運就不達標,即無法達到原來八字命中的標準。善的果報變小,惡業也增加。一種是算到自己命運不好的人,就會垂頭喪氣,不思進取,整天無所事事,而且害怕果報的到來,擔心受怕。這種人也不應該算命。個人認為,他不僅會活得很痛苦,而且果報可能會來得快,因為擔心受怕的心力所感,果報可能來得快(個人看法)。第三種人,是算到自己命運不好,會起慚愧心,從而奮發向上,努力行善改過。不言而喻,第三種人適合算命,比如我們的袁了凡先生、俞淨意公。
那麼學佛人可以不通過算命就可知道自己的吉凶禍福呢?答案是肯定的。有三種方法。
第一種。通過周圍事物的變化來感知。佛法講虛空是一體的。既然是一體的,那麼自己的吉凶禍福產生,周圍的事物肯定會有所變化。因為一體的原因,就象手部發膿,會牽到附近的淋巴也會痛一樣的道理,吉凶禍福產生,必然會帶動自己的周圍事物的變化。這也象算六爻時,用的是“內應與外應”即算卦是內應,而當時算卦時,周圍事物的變化是外應,如果卦是好的,但當時的周圍事物表現出來是凶的,那麼此事必凶。厲害的卦師,其實一起卦,不用看卦內容,就可能知道事情的結果。即通過外應來感知,而且相當準確。占卜書中的《梅花易數》就專門講了“外應與內應”這個關係。如果還不理解,再看一下《皇極經世書》的一句話“天有四時,地有四方,人有四支,是以指節可以觀天,掌文可以察地,天地之理具指掌矣,可不貴之哉”。如何運用,就是當你觀察一件事能成功時,你細心一下周圍的事物,當一件事情失敗時,你再觀察一下周圍事物,記住它們狀態,然後以後遇到事情,以此狀態也判斷。
第二種,通過自己的起心動念來感知。《了凡四訓》有這樣一段話“春秋諸大夫,見人言動,億而談其禍福,靡不驗者,左國諸記可觀也。大都吉凶之兆,萌乎心而動乎四體,其過於厚者常獲福,過於薄者常近禍”。這一段話明確說明吉凶的先兆先起於心地,然後表現在行動上。同樣,你可以觀察一下,如果一件事要吉利,你的起心動念是什麼?如果一件事情是凶,那麼你的起心動念是什麼?記住它們的狀態,然後以後遇到事情可以此為依據進行判斷。其實這不會比算命來得差,有時更准,知道得更快。我自己是這樣判斷的。如果一件事情要發生時,我的心態上如果認為一定成功,或者有驕傲自滿的心態,哪怕是一點點,此事絕對不成功,屢試皆驗,所以我才深深體會到為什麼《了凡四訓》說“一毫覬覦,一毫將迎,皆當斬絕之矣”。如果一件事情我認為不大可能會成功,過程如履薄冰,小心翼翼的話,此事十有八九一定會成功。下面舉幾個例子,來說明。
1994年要進大學時,需要面試。面試的前天,我與親戚去跑關係,後來我親戚帶我到一個KTV,當時是我第一次看到那麼多小姐,個個花枝招展的。當時唱歌要有做台小姐,親戚叫一個小姐做在我旁邊陪我。少年的衝動曾閃出一點邪念,不過初學佛的理念一下子把住了正念,使我沒有動那做台小姐,而且勸那坐台小姐改行,並以自己小兒科的學佛知識硬塞給人家,並告訴她,我要拿佛書給她。回家路上,我心裏對明天的面試充滿信心,心情和信心就像面試已經過了一樣。因為我當時想,我頂住了考驗,表現得還可以,所以明天的面試准過。果不然,我沒有關係,身高不夠,卻因緣會合,使我有了關係,身高不足也被莫名其妙的准過。怎樣因緣會合呢?那晚是沒有找到人,但隔天一切都順。下午面試,我上午找到一個人,那個人陪我跑了一早上。後來中午時刻,又碰到那人和一些幹部一起喝酒。其中一人提議後,大夥都跟著去,要為我說情,那些人除了我幹哥外(其實我幹哥不管我的事),我都不認識。一下子來了那麼多個*山,農村出身的我還是第一次碰到。身高不夠,面試官不為我量身高,結果被主管人員喝了一聲“到底多少”,那人才勉強為我量,是1。66CM,還差4公分。後來我說我會散打,表演兩下,就過了。因緣會合,確實非常不可思議。這就是今天的起心動念預知了明天的吉凶。2002年要提拔時,我當時認為關係跑了,而且算命也說我當年會提拔,所以也沒求佛菩薩,認為一定能提拔。起了這個心念,說實在,當是我就很怕,認為這下子可能要出乎意外。結果過了幾個月,我沒有得到該有的提拔,而是封了一個上級不承認的“小組長”而已。2003年底,我當時在佈施乞人,結果感冒在床。聽到又要民主推薦,我的心涼了半截。時間那麼緊,僅有一天而已,而我自己又犯重感冒,如何拉票。當時我心態上想,我是行善事而感冒的,菩薩會幫忙的。如果提不上,我還會照做,不會把責任推給行善的。當時心態急中有平靜,而且佛菩薩的聖號很清楚,心裏就暗想,可能會成功,結果真的提拔了。--這就是以起心動念來知道自己的吉凶禍福。當你能判斷時,你就可以依自己的起心動念,看到事情不能成功,趕快找出原因,加以改正。事情能成功,趕快加以把持。起心動念知道禍福,我自己還有很多例子,比如不喜歡算卦,那麼事情總會有莫名的好結果,如果算卦,事情總會有莫名的壞結果(所以我曾常撕破有關周易的書);心態上能達到誠心行善,事情總會有好的結果,如果 一件事情告訴別人可能會成功,那麼此事一定不成功。如果跑關係在未做之時,先告訴我岳父,那麼此事一定不成功等等。。(這僅能在講經中講,寫起來太多了。)還有可以判斷別人的吉凶禍福,原理一樣。例子就是《了凡四訓》“丁醜在京,與馮開之同處,見其虛己斂容,大變其幼年之習。李霽岩直諒益友,時面攻其非,但見其平懷順受,未嘗有一言相報。予告之曰:福有福始,禍有禍先,此心果謙,天必相之,兄今年決第矣。已而果然。”
第三種方法,就是我們佛法的算命方法。大家不要把眼睛睜得那麼大,其實大家都懂,僅是大家沒留心而已。佛法的算命方法是什麼呢?很簡單,八個字“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”。這個相當準確,非世間算命方法可以比擬的!但怎樣運用呢?其實很簡單。打雷了,大家直接想到的就是等一下要下雨了。看家的狗叫了,可能有人來了。但打雷時,我們還沒看到雨,卻因為打雷會下雨這是眾所周知的規律,所以可以斷定會下雨。而且有經驗的人,還可以根據雷聲的遠近、大小、當時天氣的情況來判斷雨的大小和下的時間。好了,殺生,會怎樣,會短命,會多病;慳吝不施,常行竊盜會使自己貧窮,邪淫會使妻不貞良,得不隨意眷屬等等,戒殺,會長壽;不懷嫉妒,誠信不欺會使自己有威德等等。其實這些因果定律就象打雷就會下雨那麼直接,僅是大家把這些因果定律複雜化,所以不懂為自己算命。如果聽不大懂,我就舉例子。殺生比做打雷,短命比做下雨。打雷就要下雨,殺生就會短命,狗叫人來了,常行竊盜自己就貧窮了。就是那麼直接,僅是大家不想用心體會而已。至於何是果報何時呈現,其實有經驗的人也看得出來,就象有經驗的人,可以根據雷聲的遠近、大小、當時天氣的情況來判斷雨的大小和下的時間。
上面是比喻,下面就舉實例了。
上星期,我們的一位師兄在這裏舉自己的例子,說其不孝順父母,結果子女也不聽自己的話,對自己很不好。其實這位師兄也在為自己算命,僅是她不清楚而已。怎麼說。不孝順父母就好象打雷,子女不孝順自己就好象下雨。打雷了,要下雨。你不孝順父母,子女要不孝順你了。就那麼簡單,那麼直接。這是第一個例子。
第二個例子,是《文昌帝君陰騭文》中的“於公治獄,大興駟馬之門”,典故如下:
“漢於公,東海人,為縣獄吏。郡有孝婦,寡居守節,養姑甚謹。姑恐妨其嫁,自縊死。姑女誣告婦迫死其母,婦不能辨。公爭之不得。孝婦死,東海旱三年。後太守來,公白其冤。祭孝婦墓,遂雨。凡所平決,民皆允服。公門壞,父老謀治之。公曰:“可高大其門,令容駟馬車蓋。我治獄多陰德,並無冤枉,子孫必有興者。”後其子定國,果為丞相,封平西侯。孫永侶,為御史大夫。”典故中的於公就為自己算命,他根據自己一生的言行舉止,按照“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”的原理,知道自己的子孫一定會興旺發達,所以要建容駟馬車蓋能過的公門。這是不是比世間的算命方法還准?!“治獄多陰德”就象打雷,“子孫必有興者”是下雨,就那麼直接。
第三個例子就是我的親身經歷。我在2001年前一直行財佈施,因為我知道我不吃不喝二十年,都買不到一套房子,所以我認為僅要認真做,一定會有房子,會有財富。怎樣得到呢?我也為自己算了一下。我這人頭腦簡單,不會做生意,財富不會從生意上來。佛菩薩也不會讓我僥倖中彩票,因為這樣會助長我的貪念與僥倖之心。那麼怎麼樣得到了,我當時剛畢業時,就認為自己一定會得到一位有房子,有財富的妻子。因為對我而言,僅有這個渠道了。結果人家是“築巢引鳳”,我就來了一下“引鳳築巢”。結果如我所算。(所作所為參考命自我立網的〈我修學《了凡四訓》的一些做法〉及求妻專題)。
再舉一個自己算命的例子。我經常跑腿,流通佛經,或帶人見善知識,或佈施車費。當時,我就想,我這樣做,以後一定有一部小車。我一直想,我沒錢買車,那麼車的渠道可能是我當官,有公車。後來真有一部近30萬的小車,不過是岳父送的。後來看《安士全書》,才知道,以腳力行善,福報從足開始。沒想到我的猜測與善書的記載是一致的。其實很簡單,就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原理,就可知因果的基本定律了。也就是說因果就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係!
講到孔先生為袁了凡先生算命,算得如此准,大家肯定會想為自己算命,切實,能知道自己的吉凶禍福,感知自己的未來,相信是很多人所期望的。
那麼我們先講一下世間的算命法。一提到算命方法,可能有些道友會有意見。其實世間物本無好壞,關鍵看你如何用。世人算命可分為三種人。一種是算到自己將來命運很好,就會驕傲自滿,狂妄自大,肆意造惡。這樣的人,如果算命,它的命運就不達標,即無法達到原來八字命中的標準。善的果報變小,惡業也增加。一種是算到自己命運不好的人,就會垂頭喪氣,不思進取,整天無所事事,而且害怕果報的到來,擔心受怕。這種人也不應該算命。個人認為,他不僅會活得很痛苦,而且果報可能會來得快,因為擔心受怕的心力所感,果報可能來得快(個人看法)。第三種人,是算到自己命運不好,會起慚愧心,從而奮發向上,努力行善改過。不言而喻,第三種人適合算命,比如我們的袁了凡先生、俞淨意公。
那麼學佛人可以不通過算命就可知道自己的吉凶禍福呢?答案是肯定的。有三種方法。
第一種。通過周圍事物的變化來感知。佛法講虛空是一體的。既然是一體的,那麼自己的吉凶禍福產生,周圍的事物肯定會有所變化。因為一體的原因,就象手部發膿,會牽到附近的淋巴也會痛一樣的道理,吉凶禍福產生,必然會帶動自己的周圍事物的變化。這也象算六爻時,用的是“內應與外應”即算卦是內應,而當時算卦時,周圍事物的變化是外應,如果卦是好的,但當時的周圍事物表現出來是凶的,那麼此事必凶。厲害的卦師,其實一起卦,不用看卦內容,就可能知道事情的結果。即通過外應來感知,而且相當準確。占卜書中的《梅花易數》就專門講了“外應與內應”這個關係。如果還不理解,再看一下《皇極經世書》的一句話“天有四時,地有四方,人有四支,是以指節可以觀天,掌文可以察地,天地之理具指掌矣,可不貴之哉”。如何運用,就是當你觀察一件事能成功時,你細心一下周圍的事物,當一件事情失敗時,你再觀察一下周圍事物,記住它們狀態,然後以後遇到事情,以此狀態也判斷。
第二種,通過自己的起心動念來感知。《了凡四訓》有這樣一段話“春秋諸大夫,見人言動,億而談其禍福,靡不驗者,左國諸記可觀也。大都吉凶之兆,萌乎心而動乎四體,其過於厚者常獲福,過於薄者常近禍”。這一段話明確說明吉凶的先兆先起於心地,然後表現在行動上。同樣,你可以觀察一下,如果一件事要吉利,你的起心動念是什麼?如果一件事情是凶,那麼你的起心動念是什麼?記住它們的狀態,然後以後遇到事情可以此為依據進行判斷。其實這不會比算命來得差,有時更准,知道得更快。我自己是這樣判斷的。如果一件事情要發生時,我的心態上如果認為一定成功,或者有驕傲自滿的心態,哪怕是一點點,此事絕對不成功,屢試皆驗,所以我才深深體會到為什麼《了凡四訓》說“一毫覬覦,一毫將迎,皆當斬絕之矣”。如果一件事情我認為不大可能會成功,過程如履薄冰,小心翼翼的話,此事十有八九一定會成功。下面舉幾個例子,來說明。
1994年要進大學時,需要面試。面試的前天,我與親戚去跑關係,後來我親戚帶我到一個KTV,當時是我第一次看到那麼多小姐,個個花枝招展的。當時唱歌要有做台小姐,親戚叫一個小姐做在我旁邊陪我。少年的衝動曾閃出一點邪念,不過初學佛的理念一下子把住了正念,使我沒有動那做台小姐,而且勸那坐台小姐改行,並以自己小兒科的學佛知識硬塞給人家,並告訴她,我要拿佛書給她。回家路上,我心裏對明天的面試充滿信心,心情和信心就像面試已經過了一樣。因為我當時想,我頂住了考驗,表現得還可以,所以明天的面試准過。果不然,我沒有關係,身高不夠,卻因緣會合,使我有了關係,身高不足也被莫名其妙的准過。怎樣因緣會合呢?那晚是沒有找到人,但隔天一切都順。下午面試,我上午找到一個人,那個人陪我跑了一早上。後來中午時刻,又碰到那人和一些幹部一起喝酒。其中一人提議後,大夥都跟著去,要為我說情,那些人除了我幹哥外(其實我幹哥不管我的事),我都不認識。一下子來了那麼多個*山,農村出身的我還是第一次碰到。身高不夠,面試官不為我量身高,結果被主管人員喝了一聲“到底多少”,那人才勉強為我量,是1。66CM,還差4公分。後來我說我會散打,表演兩下,就過了。因緣會合,確實非常不可思議。這就是今天的起心動念預知了明天的吉凶。2002年要提拔時,我當時認為關係跑了,而且算命也說我當年會提拔,所以也沒求佛菩薩,認為一定能提拔。起了這個心念,說實在,當是我就很怕,認為這下子可能要出乎意外。結果過了幾個月,我沒有得到該有的提拔,而是封了一個上級不承認的“小組長”而已。2003年底,我當時在佈施乞人,結果感冒在床。聽到又要民主推薦,我的心涼了半截。時間那麼緊,僅有一天而已,而我自己又犯重感冒,如何拉票。當時我心態上想,我是行善事而感冒的,菩薩會幫忙的。如果提不上,我還會照做,不會把責任推給行善的。當時心態急中有平靜,而且佛菩薩的聖號很清楚,心裏就暗想,可能會成功,結果真的提拔了。--這就是以起心動念來知道自己的吉凶禍福。當你能判斷時,你就可以依自己的起心動念,看到事情不能成功,趕快找出原因,加以改正。事情能成功,趕快加以把持。起心動念知道禍福,我自己還有很多例子,比如不喜歡算卦,那麼事情總會有莫名的好結果,如果算卦,事情總會有莫名的壞結果(所以我曾常撕破有關周易的書);心態上能達到誠心行善,事情總會有好的結果,如果 一件事情告訴別人可能會成功,那麼此事一定不成功。如果跑關係在未做之時,先告訴我岳父,那麼此事一定不成功等等。。(這僅能在講經中講,寫起來太多了。)還有可以判斷別人的吉凶禍福,原理一樣。例子就是《了凡四訓》“丁醜在京,與馮開之同處,見其虛己斂容,大變其幼年之習。李霽岩直諒益友,時面攻其非,但見其平懷順受,未嘗有一言相報。予告之曰:福有福始,禍有禍先,此心果謙,天必相之,兄今年決第矣。已而果然。”
第三種方法,就是我們佛法的算命方法。大家不要把眼睛睜得那麼大,其實大家都懂,僅是大家沒留心而已。佛法的算命方法是什麼呢?很簡單,八個字“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”。這個相當準確,非世間算命方法可以比擬的!但怎樣運用呢?其實很簡單。打雷了,大家直接想到的就是等一下要下雨了。看家的狗叫了,可能有人來了。但打雷時,我們還沒看到雨,卻因為打雷會下雨這是眾所周知的規律,所以可以斷定會下雨。而且有經驗的人,還可以根據雷聲的遠近、大小、當時天氣的情況來判斷雨的大小和下的時間。好了,殺生,會怎樣,會短命,會多病;慳吝不施,常行竊盜會使自己貧窮,邪淫會使妻不貞良,得不隨意眷屬等等,戒殺,會長壽;不懷嫉妒,誠信不欺會使自己有威德等等。其實這些因果定律就象打雷就會下雨那麼直接,僅是大家把這些因果定律複雜化,所以不懂為自己算命。如果聽不大懂,我就舉例子。殺生比做打雷,短命比做下雨。打雷就要下雨,殺生就會短命,狗叫人來了,常行竊盜自己就貧窮了。就是那麼直接,僅是大家不想用心體會而已。至於何是果報何時呈現,其實有經驗的人也看得出來,就象有經驗的人,可以根據雷聲的遠近、大小、當時天氣的情況來判斷雨的大小和下的時間。
上面是比喻,下面就舉實例了。
上星期,我們的一位師兄在這裏舉自己的例子,說其不孝順父母,結果子女也不聽自己的話,對自己很不好。其實這位師兄也在為自己算命,僅是她不清楚而已。怎麼說。不孝順父母就好象打雷,子女不孝順自己就好象下雨。打雷了,要下雨。你不孝順父母,子女要不孝順你了。就那麼簡單,那麼直接。這是第一個例子。
第二個例子,是《文昌帝君陰騭文》中的“於公治獄,大興駟馬之門”,典故如下:
“漢於公,東海人,為縣獄吏。郡有孝婦,寡居守節,養姑甚謹。姑恐妨其嫁,自縊死。姑女誣告婦迫死其母,婦不能辨。公爭之不得。孝婦死,東海旱三年。後太守來,公白其冤。祭孝婦墓,遂雨。凡所平決,民皆允服。公門壞,父老謀治之。公曰:“可高大其門,令容駟馬車蓋。我治獄多陰德,並無冤枉,子孫必有興者。”後其子定國,果為丞相,封平西侯。孫永侶,為御史大夫。”典故中的於公就為自己算命,他根據自己一生的言行舉止,按照“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”的原理,知道自己的子孫一定會興旺發達,所以要建容駟馬車蓋能過的公門。這是不是比世間的算命方法還准?!“治獄多陰德”就象打雷,“子孫必有興者”是下雨,就那麼直接。
第三個例子就是我的親身經歷。我在2001年前一直行財佈施,因為我知道我不吃不喝二十年,都買不到一套房子,所以我認為僅要認真做,一定會有房子,會有財富。怎樣得到呢?我也為自己算了一下。我這人頭腦簡單,不會做生意,財富不會從生意上來。佛菩薩也不會讓我僥倖中彩票,因為這樣會助長我的貪念與僥倖之心。那麼怎麼樣得到了,我當時剛畢業時,就認為自己一定會得到一位有房子,有財富的妻子。因為對我而言,僅有這個渠道了。結果人家是“築巢引鳳”,我就來了一下“引鳳築巢”。結果如我所算。(所作所為參考命自我立網的〈我修學《了凡四訓》的一些做法〉及求妻專題)。
再舉一個自己算命的例子。我經常跑腿,流通佛經,或帶人見善知識,或佈施車費。當時,我就想,我這樣做,以後一定有一部小車。我一直想,我沒錢買車,那麼車的渠道可能是我當官,有公車。後來真有一部近30萬的小車,不過是岳父送的。後來看《安士全書》,才知道,以腳力行善,福報從足開始。沒想到我的猜測與善書的記載是一致的。其實很簡單,就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原理,就可知因果的基本定律了。也就是說因果就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係!
例子就舉到這裏,不能列太多了,占篇幅,大家可以舉一反三。還不懂,可以到命自我立論壇(http://www.mzwl.net/)提問和交流!
講到這裏,我倡議大家一定要學會自己為自己算命。為什麼,這樣才能得福避凶,才能深信因果啊。弘一大師曾說,學佛人要把好兩件事,就可怎樣怎樣(大意如此)。一是“深信因果”,一是“深信佛菩薩的感應不可思議”。其實因果很多人都是從理論上信,如果能從自己日常造作來看到因果事情的發生,深信是自然而然的事情。因果能深信,做人的基礎、學佛的基礎就打好了。所以大家一定要以打雷就要下雨的思維,來了知自己的因果、別人的因果,自然而然做到惡不敢造,善自然修。那麼改造命運就在當下啊!!!
講到這裏,我倡議大家一定要學會自己為自己算命。為什麼,這樣才能得福避凶,才能深信因果啊。弘一大師曾說,學佛人要把好兩件事,就可怎樣怎樣(大意如此)。一是“深信因果”,一是“深信佛菩薩的感應不可思議”。其實因果很多人都是從理論上信,如果能從自己日常造作來看到因果事情的發生,深信是自然而然的事情。因果能深信,做人的基礎、學佛的基礎就打好了。所以大家一定要以打雷就要下雨的思維,來了知自己的因果、別人的因果,自然而然做到惡不敢造,善自然修。那麼改造命運就在當下啊!!!
一切福田,不離方寸,從心而覓,感無不通。
今天講這個題目是落實《了凡四訓》講解中最重要的!如果有人問我“改造命運有沒有什麼秘訣”,我肯定說“有”,在哪里,就在這句話中,可以說這是改造命運的技巧所在、關鍵所在。
先說字面意思。田可以長萬物,福田就是指培養福報的地方。方寸是指我們的心性。連起來講就是,培養福報的地方就是我們這個心性,換句話說,就是我們這個心性是培養福報的田地,如果從心性入手,一定會有感應,也就是說,沒有什麼求不到的。畢竟萬法唯心造!你想要收白菜,從心田種,你想要收玉米,也從心田種。但同樣是田,用心如何,收成就不同。比如種田來說,有經驗的農夫種一畝田,別人收成300斤,他可能收成1000斤。別人種茶,一斤可能僅有50元,有經驗的茶農種出來一斤可能2000元。別人一年種兩季,他可能一年可以種三季。同樣的道理,同修們如果善用其心,同樣做一件事,果報差別卻是很大的!得到果報的時間也差別很大。也就是說,心田影響果報的大小,果報的遲速。
先講果報的大小。同樣做一件事,你用心如何,果報是大相徑庭。“一切福田,不離方寸,從心而覓,感無不通。”這個題目,我們要講五個專題。
一是善發佈施之心
二是善發至誠之心
三是善發歡喜之心
四是善發發願之心
五是善發回向之心
今天講這個題目是落實《了凡四訓》講解中最重要的!如果有人問我“改造命運有沒有什麼秘訣”,我肯定說“有”,在哪里,就在這句話中,可以說這是改造命運的技巧所在、關鍵所在。
先說字面意思。田可以長萬物,福田就是指培養福報的地方。方寸是指我們的心性。連起來講就是,培養福報的地方就是我們這個心性,換句話說,就是我們這個心性是培養福報的田地,如果從心性入手,一定會有感應,也就是說,沒有什麼求不到的。畢竟萬法唯心造!你想要收白菜,從心田種,你想要收玉米,也從心田種。但同樣是田,用心如何,收成就不同。比如種田來說,有經驗的農夫種一畝田,別人收成300斤,他可能收成1000斤。別人種茶,一斤可能僅有50元,有經驗的茶農種出來一斤可能2000元。別人一年種兩季,他可能一年可以種三季。同樣的道理,同修們如果善用其心,同樣做一件事,果報差別卻是很大的!得到果報的時間也差別很大。也就是說,心田影響果報的大小,果報的遲速。
先講果報的大小。同樣做一件事,你用心如何,果報是大相徑庭。“一切福田,不離方寸,從心而覓,感無不通。”這個題目,我們要講五個專題。
一是善發佈施之心
二是善發至誠之心
三是善發歡喜之心
四是善發發願之心
五是善發回向之心
下面我們先講第一個專題:
善發佈施之心。
先講幾個安士全書的典故。
一月佈施(《法苑珠林》)
舍衛國有一貧家,施一穗蒲萄於比丘,比丘曰:“汝已一月施矣。”貧人曰:“吾止一穗耳,何言一月?”比丘曰:“此一穗蒲萄,一月前已有佈施之念,念念不斷,非一月何?”
這個例子,我們可以看出,同樣是一穗蒲萄,用心不同,所種之因就不同,因為貧家一個月之內佈施之念,使得他做了一個月的佈施。而我們常人佈施了一穗蒲萄就是一穗蒲萄,這裏面有什麼不同,就是心不同。果報沒有說,但我們很清楚,可以知道,同樣是佈施一穗蒲萄,貧家得到的果報因為善用其心,最起碼是常理佈施一穗蒲萄的30倍以上!這是善用佈施之心造福的例子。也就是告訴了我們,佈施之事,或可偶斷。佈施之心,不可暫斷。必其念念相續,方能培植菩提種子。這也是窮人可以做大福的例子。也是善用佈施之心修福的例子。以物理學的角度來說,善用此心就像是三極管原理。我們的收音機、電視機為什麼能把無形的電波變成聲音、變成圖像,就是通過三極管把接收過來的電波擴大,不斷擴大,就變成了聲音,變成了圖像,三極管越好,聲音越清楚,圖像越清晰,要多大就有多大,要多清晰,就有多清晰。同樣的道理,我們的心就象三極管一樣,同樣一件物體,同樣一件事,我們善用其心,果報要多大,就有多大,要多殊勝就有多殊勝。
先講幾個安士全書的典故。
一月佈施(《法苑珠林》)
舍衛國有一貧家,施一穗蒲萄於比丘,比丘曰:“汝已一月施矣。”貧人曰:“吾止一穗耳,何言一月?”比丘曰:“此一穗蒲萄,一月前已有佈施之念,念念不斷,非一月何?”
這個例子,我們可以看出,同樣是一穗蒲萄,用心不同,所種之因就不同,因為貧家一個月之內佈施之念,使得他做了一個月的佈施。而我們常人佈施了一穗蒲萄就是一穗蒲萄,這裏面有什麼不同,就是心不同。果報沒有說,但我們很清楚,可以知道,同樣是佈施一穗蒲萄,貧家得到的果報因為善用其心,最起碼是常理佈施一穗蒲萄的30倍以上!這是善用佈施之心造福的例子。也就是告訴了我們,佈施之事,或可偶斷。佈施之心,不可暫斷。必其念念相續,方能培植菩提種子。這也是窮人可以做大福的例子。也是善用佈施之心修福的例子。以物理學的角度來說,善用此心就像是三極管原理。我們的收音機、電視機為什麼能把無形的電波變成聲音、變成圖像,就是通過三極管把接收過來的電波擴大,不斷擴大,就變成了聲音,變成了圖像,三極管越好,聲音越清楚,圖像越清晰,要多大就有多大,要多清晰,就有多清晰。同樣的道理,我們的心就象三極管一樣,同樣一件物體,同樣一件事,我們善用其心,果報要多大,就有多大,要多殊勝就有多殊勝。
對這例子,我是這樣落實的。證嚴法師要求弟子一個月如果要佈施30元,不要一下子拿到寺廟來,而要每天佈施1元,一個月下來30元。她老人家說“30元一下子佈施,你就發一次心,分成30次,同樣是30元,你卻發了30次的佈施之心”(原話的大意)證嚴法師給我很大的啟示。我年紀輕輕,腰椎盤突出,醫生給我說,那是不死的癌症,也就是說難以根治,但又會給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。而且在住院期間,目睹醫生醫德很差,當時就發心,將來有錢,要建一個義診所,一個有醫德的義診所,以星星之火來形成原之勢。但我哪有那麼多錢啊?!怎麼辦。是等有錢再來辦?那要等到多少世!好,我當下辦。每天佈施一元錢,作為義診所的資金。我是這樣做佈施的。佈施前,先洗澡,洗臉、刷牙、跑到佛前拜三拜,再懺悔一下自己業障深重,前世不修福,以致於今世想要修福都沒錢修福,願意每天佈施一元,祈願眾生無疾苦,在苦難中能得聞佛法,並能早發菩提心,早成佛果。然後把一元錢放入自己設的功德箱中,再拜三拜,這樣一元錢也就佈施完了。我建議大家,也可以學我這樣,你想佈施,當下剛好沒有機緣,可能是沒有佈施的物件,也可能是有佈施物件,但沒有足夠的錢。那麼你就可以像我這樣佈施。來慢慢地培養佈施不斷之心。
以上是指利用物的佈施來善發佈施之心。下面講利用我們的身心的佈施來善發佈施之心。
舉一個安士全書的典故。
指上植福(《譬喻經》)
昔有長者,名阿鳩留,不信有後世。一日經過險道,三四日不見水草,適欲餓死,遇一樹神,告之饑渴。樹神即於指端,化出飲食,濟其同伴。長者即問:“尊神有何福德,指能如是?”神言:“吾于迦葉佛時,本一貧人,恒於城門磨鏡。見沙門乞食,必舉右指,示其有齋之處,如是非一。故今生受用,皆賴此指。”長者心悟,大修佈施,日飯多僧。後生第二天,為散華天人。
安士先生這樣注釋:[按]無智之人,有財不能作福。有智之人,無財亦能作福。能學樹神之指,則他人之財,皆可為吾用矣。指示于人,福田從手而廣。讚歎勸勉,福田從口而廣。奔走效力,福田從足而廣。自顧吾之耳目手足,無不可作福者。大矣哉!佛法之利人也。凡夫豈有此智慧乎?
這個例子,對我們如何用身心來善發佈施之心有很大的啟發。給我們三個啟示:
一、懂得用身心佈施,“則他人之財,皆可為吾用矣”。
樹神修福,用錢佈施了嗎?沒有,他僅是用其手指告訴前來乞食的僧人,取齋之處,卻得到了那麼大的福報——飲食無憂。很多人提到佈施,就想到錢,就會說自己沒有錢,從這樣典故中,樹神用身佈施,告訴我們無財亦可佈施,果報也不差。再分析一下,僧人、樹神、施主三者關係,比如施主今天要佈施三碗飯。如果沒有樹神指引,三碗飯可能會沒得佈施,可能會壞掉而浪費。僧人可能得不到食物。因為樹神從中指引,使得施與受的關係形成了。那麼從另一個角度理解,樹神不也佈施了三碗飯嗎? 我是這樣落實的。學生時代沒有錢佈施,我看到莆田廣化寺有一尊露天觀音像很莊嚴。但第二年一見,被蟲、苔蘚所侵蝕,外部有點髒,我就發心每年要來洗觀音像一次。當時我就這麼想。雖然我沒錢佈施觀音像。如果觀音像的造價是10萬元,不好好保養,可能壽命僅有10年,如果我能好好保護觀音像,讓其壽命再延長10年,我不也等同佈施了10萬元?!所以我每年都要跑到莆田廣化寺洗觀音像。 法寶、佛經,可以說我們每一個學佛弟子,家裏都有一大堆佛書,而且大部分自己是沒有看的。而又有很多佛弟子需要佛書而無處祈請。我就想,如果經書不流通,你佈施了10萬元的經書,效果發揮不出來,我如果能把經書流通起來,不也等同佈施同樣的錢嗎?!我就發心要把經書流通起來,如果誰需要經書,找我,我就是挖地三尺也要找出來。不管刮大風,下大雨,或者太陽有多大,路途有多遠,我都會及時去請經書,並交到需要者手中。下大雨,我還是在前往廣化寺的路中,太陽很大,是夏季最熱的幾天,我還在中午時分,扛著一箱經書,上山到海印寺。最有代表性的是有一個師父要請一部《楞嚴經》,我可以在中午下班,趕緊搭車,到100公里的寺院請一部《楞嚴經》,然後再搭車回單位上班。我有暈車的毛病,要吃暈車藥!
第二、明白一個因果。
即“指示於人,福田從手而廣。讚歎勸勉,福田從口而廣。奔走效力,福田從足而廣。”樹神用指頭修福,福田就從其手而廣。我對此話深有體會。就像我,流通經書,要到處跑,如果有人要發心學佛,我就軟磨硬泡,也要把他拉來見我師父,並經常為其出車費。當時我就想,我會有一部摩托車。因為我用腳力來修福,我的腳會因之而得福報,得便利。結果此心發出不久,我堂姐給了我一部摩托車。後來摩托車壞了,我又自己買了一部。坐了幾年,感到做摩托車也很累,想我的福報不僅是一部摩托車,以後會有小車的。結果過了幾年,我岳父給我買了一部價值29萬的小汽車。——這真是奔走效力,福田從足而廣啊!怎樣理解福田從口而廣呢?並不是單指你有好吃的!個人認為,這是說,如果你能讚歎勸勉,你做生意,你說話人家就會信,信了就會買;如果你是當官的,說話人家會聽,手下就會聽使喚。如果當官,手下人不聽你的,你那個官當得很累,也不像官了。如果你是老師、教授,那麼學生就會很多,並因你而出色等等!
第三,明白我們的耳目手足,無不可作福!
改造命運初期,看到同事都在做生意,都在買房子,心裏有點慌,有點煩,對自己的前途十分迷茫,擔心這樣做是否能真的改造命運。所以我心裏煩時,經常到寺廟掃地,洗廁所,這麼一件簡單的事,因為我的發心,掃地之事變成不簡單了。怎麼發。我掃地,是要掃除自己心中的煩惱,結果地掃完了,廁所洗完了,心裏就十分歡喜,改造命運的信心又起來了。我掃地,洗廁所,是要讓十方一切寺院都保持乾淨整潔,讓十方到寺院修福的人都有一個乾淨的廁所解手。我要盡自己的努力讓佛菩薩的道場乾淨!此心一發,掃地一事,變成了修心之事,變成修大福之事!後來,裝修房子,我僅拿過幾塊磚頭而已,別人要搞得瘦了好幾斤,而我竟那麼舒服。我就想,可能我曾掃地,洗廁所,這是為大眾,果報就現前。
以前曾聽過,宣化上人講,我們誦經,身上會發白光。我在誦經時,就想,要認真誦經,讓身上的白光造福大眾等。 所以一件事,關鍵看你怎麼發心。就像上週一位道友,他說他在學經懺時,一直學不會,他就說,他要認真學,一定要學會,他要為佛門爭光,這也是善用其心的一個例子!
再說治病吧。我有個道友生病,給其生活和修學帶來很大的麻煩。要如何善用其心呢?那我們要先明白一樣事。身體生病問題是客觀存在的!但,不是你病了,而是身體病了,這個要分清楚——你沒有病!身體是什麼,是諸多外緣作用在你身上的一個結合點。你僅是所有的外緣交錯的一個動點!這個動點的表現形式就是你的身體!更明白一點,就是你的身體是一個工具,是工具病,而非你病了!而這個工具是用來讓你行善,讓你利益眾生的,當然,也可以造惡!如果還不明白,再分析一下,身體根本不是你的,那是你父母給你的!進一步講,那是諸多外緣作用在你身上的一個結合點。你僅是所有的外緣交錯的一個動點!這個動點的表現形式就是你的身體!所以,你不是在治病,是在為十方一切眾生修理工具!修理利益大眾的工具!那麼你在治病過程中,就念念為眾生,就有功德了!!這一點,如果能想明白,病就好了很多!這就是在治病的過程中善發其心。
再舉一個例子,有一位道友在做“無極限”的保健品,你就要發心,讓所有吃了你的保健品的人,身心都健康,並能覺悟人生,這不就又善用其心了嗎?
如果你沒有什麼佈施,你還可以說,我用一天清靜的身口意供養一切眾生,供養一切佛菩薩。但此願一發,你就要好好保持一天身口意的清靜。
善發至誠之心
今天要講的這個題目,是改造命運中最重要的一個秘訣。此心一發,不僅影響果報的大小,還影響果報的遲速。此生能否得到改造命運的殊勝果報,此心發得出來與否是關鍵!
講這個那麼重要的題目,得到邵老師和那麼多年輕菩薩的加持,末學感到十分激動,十分感動,一定要把這個題目明明白白地講清楚,來供養在座的菩薩。
先講一下字面意思。至誠的基礎是什麼?是誠敬。誠敬之極,就是至誠。誠敬的基礎是什麼。誠,曾國藩先生說是“一念不生”,這個難啊,我們一般人做不到。再淺一點,就是專注、懇切,這個我們容易做到。敬是什麼,就是恭敬,看一切眾生皆是菩薩,僅有我一人是凡夫!再淺一點,就是恭敬地對待一切人事物。
末學求功名得功名、求妻得妻、求子得子、求財得財等,可能有些道友不服氣,說這都是你運氣好的原因。末學運氣好嗎?很好!好在求功名得功名、求妻得妻、求子得子、求財得財嗎?不是!末學運氣好,就好在在學佛初期就知道“誠敬”的重要。能有所求,有所得,秘訣就在“誠敬”上。十幾年的修學,也是圍繞“誠敬”二字在下功夫!
“誠敬”真的如此重要嗎?我們來看一代高僧印光大師的評述吧!《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》洋洋灑灑十萬餘字,其中用“妙”、“秘訣”形容的出現過幾次呢?就兩次。是在什麼地方呢?就是講述“誠敬”這個詞。怎麼呢?“曰誠,曰恭敬,此語舉世鹹知,此道舉世鹹昧。印光由罪業深重,企消除罪業,以報佛恩,每尋求古德之修持懿範,由是而知誠與恭敬,實為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之極妙秘訣。”對誠與敬,不僅是在改造命運的層次上,不僅是在求人天福報上,而是提到超凡入聖了生脫死的層面上!“有一秘訣,剴切相告。竭誠盡敬,妙妙妙妙。”這裏用了四個妙來表述“誠敬”。大家知道印光大師是一代高僧的同時,不忽略了大師的文字功底。《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》可是字字璣珠,大師的文風可是惜字如金!就是這樣一個惜字如金,肯用四個“妙”來形容“誠敬”,那麼誠敬在修學中的重要性,末學就不用多說了!
那麼能形象地描述“誠敬”對改造命運的好處嗎?能,印光大師說“余常謂,欲得佛法實益,須向恭敬中求。有一分恭敬,則消一分罪業,增一分福慧。有十分恭敬,則消十分罪業,增十分福慧。”“禮誦持念,種種修持,皆當以誠敬為主。誠敬若極,經中所說功德,縱在凡夫地不能圓得,而其所得,亦已難思難議。”簡單講,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“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”。
那麼至誠心如何發呢?我們引用安士全書的一個例子,叫十粒除貧。
十粒除貧(《法苑珠林》)
隋終南山釋普安,聖僧也,所至輻輳〖輻(fú)輳(còu),車輪的輻條紛紛向其中心集聚,形容備受眾人擁戴〗,競欲設齋。一日至大萬村,有田遺生者,家徒壁立,四女衣不蔽形。長女名華嚴,年已二十,自顧毫無他物,止有粗布二尺。痛念赤貧,無由作福,仰屋而悲。偶見梁上孔隙中,有亂禾一團,取下視之,得黃粟十粒,磨去粃糠,並前粗布,擬欲施僧。而又自顧無衣,不能出門,乃於黑夜,匍匐而往,以布遙擲僧房,而以十粒粟親手放飯桶內。默祝雲:“吾以前世慳貪,乃受苦報。今於佛前,求哀懺悔,以此微物,供養眾僧。若吾貧窮業報,從今已盡,願甑〖甑(zèng),古時蒸食炊器〗中所炊之飯,皆變黃色。”乃掩淚而返。明晨見甑中所炊五石米飯,其色盡黃,既而察知其故,眾共嗟歎。於是好義者,各以財物濟之,而是女遂出家學道。
這是善用至誠心修福的一個例子。貧女的行動,貫穿著一個詞,就是至誠。怎樣至誠呢?家中的經濟是家徒壁立,四女衣不蔽形。可以說是窮到了極點。想要佈施,毫無他物,止有粗布二尺。粗布二尺不夠做一個人的褲子,僅能做一件短褲,再剩一點布頭。但她想擺脫困境之心相當的懇切,所以到處翻箱倒櫃,才發現梁上孔隙有黃粟十粒。——取物之心至誠(沒有財物,竭力尋找)。
接下去是行動之心至誠。一個女孩子,沒有衣服,怎麼辦,半夜三更,匍匐而往,把布扔到僧房,把十粒米放到飯桶中。——至誠到了不怕別人看到自己沒穿衣服,超越了羞恥之憂。
再下去,是懺悔之心至誠。她明白因果,知道自己沒有修福才會今生如此貧困,痛悔過去啊。
果報如何,當下命運急轉,境被心轉——五石米飯,其色盡黃,這是至誠心感動萬物,無情之物都被感動,何兌有心之人?!所以福報來了——好義者,各以財物濟之。智慧與福報二者都來了——出家學道。
看看貧女改造命運的過程,就象在瞬間而已!昨天還是連衣服都沒有的貧女,是一個大家看不起的貧女,今天卻變成了不愁吃穿的人(好義者,各以財物濟之),變成一個有地位、有智慧的人(出家學道,眾生要頂禮)
貧女這個至誠心是從何而來,是從痛念赤貧而來!為什麼我們佈施那麼多東西,達不到那樣的功德呢?我們自以為是啊!以為自己很有福報,事實上,貧女與我們比,是很貧,但如果貧女、我們與佛相比,我們與貧女是差不了多少的,僅是五十步笑一百步而已。所以,我們每佈施一樣東西,也要有貧女之心,要真正痛念赤貧,無由作福。真的是沒有福報,如果有,你當下就是比爾蓋茨,當下就是總統。我在佈施1元錢,我也在學痛念赤貧之心,如果有福,我當下就可以做義診所,何必要每天1元錢!所以我佈施時,我自己反省說,自己赤貧而無由做福,然後以慚愧之心再來放入1元錢。由此來引發至誠之心。注意啊,是引發,不是發。實在講,至誠心我發不出來。
而至誠心要從何而來。如果要深究至誠心從何而來,個人認為,要從深信因果,深信佛菩薩的感應不可思議開始!如何培養,這裏面可就有學問了。很多道友,學佛很多年,得不到利益,就是在這個至誠心上摔跟鬥。說明白一點,什麼是至誠心都搞不清楚。有一位學佛10多年的道友,前幾天打電話,問我求子之事。我要他從多做善事,多實踐佛法開始。他反問我一句,說“我以至誠心來求佛菩薩,行不行?”我反問他“好,那你能不能在誦經時,跪在鵝卵石上。”他問我,為什麼非要跪鵝卵石?不跪就不至誠嗎?言下之意很明白。我一聽,心裏哭笑不得。十幾年的學佛弟子啊,竟然敢說自己能以至誠心來求佛菩薩。試問在座各位,那些老阿婆點上三根香,就要佛菩薩保佑他怎樣怎樣,你問他有沒有虔誠,他們肯定說有,如果你敢說他不虔誠,他肯定跟你急!--這就是學佛人那麼多,但真正得到利益的沒幾個的原因所在啊。他們都認為自己最虔誠的,發的都是至誠之心。很簡單,如果你認為你能發出至誠之心,那麼你能不能也佈施十粒米,你要讓米變什麼顏色就變什麼顏色?你能不能誦幾部地藏經,也讓地藏菩薩摸摸你的腦袋看看?你能不能拿起地藏占察輪,一占就准?你能不能象歷史上的一位法師,感動天女送飯?。。。這些還是至誠的基礎功夫啊!印光大師在文鈔中,對誠一字,是用妙妙妙來形容,用秘訣來形容!說明什麼,說明至誠是修學的基本功夫,也是很難做到的功夫,也是容易忽略的功夫啊。
那如何培養至誠之心呢?末學學佛初期,是從恭敬誦經入手。內心做不到,要從形式上做到!通過形式,來引發內心的恭敬,引發內心的至誠。初期,末學是以引發至誠之心,達到克期取證的效果,即在一定時間內完成我要考上我所指定的大學——這個值得大家思考,就是如何克期取證。我是這麼做的!1994年,剛學佛,因為生病,無法上學,又要高考。我當時也知道,在這種危急時刻,僅有至誠求觀世音菩薩,才能得到感應。但至誠我做不到,我就以恭敬誦經來引發至誠心。很多同修都說有誦經,但我象這樣誦經,可能很難做到,如果能做到,我相信感應肯定很快。在誦經中,我突出一個要點“恭敬”,一個心態,就是要讓觀世音菩薩早日認識我(宣化上人的教誨)。所以我每天下午都跑到學校附近一個寺廟誦《普門品》三部,心經三遍,大悲咒七遍。內容不多,但形式做得很認真。誦經前,我要先洗澡,換乾淨的衣服。在到寺廟的路上(700米左右),我手是不碰到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,一碰到就要洗手。當時是大夏天,天氣很熱,寺廟的風扇我又不敢用,而且我都是合掌跪著誦經。當時是汗流整身,一堂功課半小時做下來,全身濕透透的,內外褲、上衣都濕掉。誦經過程中,汗流得再多,我也不能用手去擦它,因為一擦,我認為就不恭敬,也不敢動經書,除非去洗手,但我是不可能中途停下來的。汗流到眼睛中,很難受,我不敢動,僅能眯著眼睛,忍受汗水在眼睛的酸感,流到脖子上,汗水變涼了,這時是很癢的,就要忍受癢感,汗水流到身上,粘上衣服,很粘很難受,就要忍受粘感。半小時的長跪,膝蓋是很痛的,要忍受痛感。每次誦一部經,僅要一字錯,我就要從頭再來,有時一部經快誦完,結果要誦到結束部分錯了一個字,也得重來。有時三部普門品,因為中間念錯字,我要念五、六次。因為我認為,我們不能騙佛菩薩,佛菩薩那麼慈悲,我們誦經不能馬虎,才對得起他老人家。誦完經的回向,我不敢回向給自己,是按經書的回向偈念,然後請求佛菩薩加被我考入XX學校。整堂功課,我的雙手都是合掌跪念的,而且在禮拜時,我為表現出誠心和不怕髒,都不用拜墊,直接在地板上禮拜,這樣衣服,額頭很容易髒,但我認為這可以體現誠心(當時不懂得禮拜,是雙膝先著地,很痛的)。因為寺院在學校旁邊,當時總有點擔心同學看到,但一想,看到就看到,求福報最重要,不管那麼多。在電話中,我還告訴我那位道友,我誦經我大部分是跪著,我不敢盤坐,除非膝蓋真的受不了。為什麼,我認為經書代表佛菩薩,至高無上,我沒有資格盤坐在那邊與佛菩薩對話。這是我在高考前為考入心儀大學,以恭敬誦經來引發至誠。我要考的大學很麻煩,一是我身高不夠,差3公分多,另一個是成績不能太好,也不能太差,還有一個,要有關係。但我卻能做到身高不夠、沒有後臺照樣進,各種莫名其妙因緣及時匯合(其中細節,可參考命自我立網妙音的文章——沒後臺變成有後臺,身高不夠,面試官卻認可,高考前成績很好,好到沒辦法上我指定的大學,結果考試前生病一場,成績下來,我要的大學也就上了——為此,我還責怪菩薩呢?呵呵!)。——這是非常典型的克期取證的例子,用恭敬心以70餘天的時間完成心中的目標,完成修福與感應!考入大學後,我是以法佈施來引發至誠。怎樣做呢?僅要誰要經書,我挖地三尺都要把經書弄到手,然後再拿到需要者手中。就像上次我給大家舉的例子。我可以在中午下班,趕緊搭車,到100公里的寺院請一部《楞嚴經》,然後再搭車回單位上班。我有暈車的毛病,要吃暈車藥!如果有人要發心學佛,我就軟磨硬泡,也要把他拉來見我師父!有時經書等法物重達一百餘斤,我幾乎都是拖著走,有時會很奇怪,那麼重的經書我怎麼提得動,有時感覺是佛菩薩在加被!等工作後,有工資,我是以財佈施來引發至誠(詳見命自我立網的我修學《了凡四訓》的一些做法一文我節錄附在後面)。由於儘量來引發至誠,出現什麼感應呢?出現佛菩薩差一點就指著我愛人說,這個就是你的如意伴侶。所以想求如意伴侶的人,在你求不到時,你要反省自己,是不是做到了誠敬!!!而且貧女改變命運的瞬間效應,大家看上去可能比較遙遠,事實上,我在求妻中,我有這種瞬間感覺!
內心做不到誠,用形式來做到誠,以形式來影響內心,再一個以形式來引發至誠的例子:師父告訴我一個真實的故事。有個人患了不治之症,據說是將死之人。到南普陀找妙湛老法師開示,老法師讓其誦《普門品》。他回家後,就跪在鵝卵石上誦《普門品》。結果過一兩年,不治之症竟然莫名好了。還有一個例子:94年春,我在寺廟遇到一個人,她說她大概是因交通事故或工傷幾乎殘疾,腳不能動,醫生就像判定會殘疾。她對佛法理論看上去也不大懂,但她卻憑著對佛菩薩莫名的信心,工作不做,行動不便也不管,硬是拖著病腿,到處寺廟幫忙,與出家師父繞佛念佛等,她說她在做事時有多誠心,從交談的語氣,我也可以感受到她拜佛的誠心,而且你也可以想像,腳不能動,還能克服,並且到處走動。結果我見到她時,她的腳已幾乎全好的,看不出瘸的痕跡。上面舉了那麼多例子,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,就是難行能行,說白了,就是給自己製造麻煩。讓自己在克服麻煩中找到至誠心之所在。西藏要朝山拜佛,也是要引發至誠心!因為在做難行能行時,心念就專注了,那麼“誠”一字就可以做到,再加上恭敬做到了,那麼“誠敬”也就做到了。好,由於時間關係,這個課題就講到這裏,精彩還在後頭,大家不要錯過!
今天要講的這個題目,是改造命運中最重要的一個秘訣。此心一發,不僅影響果報的大小,還影響果報的遲速。此生能否得到改造命運的殊勝果報,此心發得出來與否是關鍵!
講這個那麼重要的題目,得到邵老師和那麼多年輕菩薩的加持,末學感到十分激動,十分感動,一定要把這個題目明明白白地講清楚,來供養在座的菩薩。
先講一下字面意思。至誠的基礎是什麼?是誠敬。誠敬之極,就是至誠。誠敬的基礎是什麼。誠,曾國藩先生說是“一念不生”,這個難啊,我們一般人做不到。再淺一點,就是專注、懇切,這個我們容易做到。敬是什麼,就是恭敬,看一切眾生皆是菩薩,僅有我一人是凡夫!再淺一點,就是恭敬地對待一切人事物。
末學求功名得功名、求妻得妻、求子得子、求財得財等,可能有些道友不服氣,說這都是你運氣好的原因。末學運氣好嗎?很好!好在求功名得功名、求妻得妻、求子得子、求財得財嗎?不是!末學運氣好,就好在在學佛初期就知道“誠敬”的重要。能有所求,有所得,秘訣就在“誠敬”上。十幾年的修學,也是圍繞“誠敬”二字在下功夫!
“誠敬”真的如此重要嗎?我們來看一代高僧印光大師的評述吧!《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》洋洋灑灑十萬餘字,其中用“妙”、“秘訣”形容的出現過幾次呢?就兩次。是在什麼地方呢?就是講述“誠敬”這個詞。怎麼呢?“曰誠,曰恭敬,此語舉世鹹知,此道舉世鹹昧。印光由罪業深重,企消除罪業,以報佛恩,每尋求古德之修持懿範,由是而知誠與恭敬,實為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之極妙秘訣。”對誠與敬,不僅是在改造命運的層次上,不僅是在求人天福報上,而是提到超凡入聖了生脫死的層面上!“有一秘訣,剴切相告。竭誠盡敬,妙妙妙妙。”這裏用了四個妙來表述“誠敬”。大家知道印光大師是一代高僧的同時,不忽略了大師的文字功底。《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》可是字字璣珠,大師的文風可是惜字如金!就是這樣一個惜字如金,肯用四個“妙”來形容“誠敬”,那麼誠敬在修學中的重要性,末學就不用多說了!
那麼能形象地描述“誠敬”對改造命運的好處嗎?能,印光大師說“余常謂,欲得佛法實益,須向恭敬中求。有一分恭敬,則消一分罪業,增一分福慧。有十分恭敬,則消十分罪業,增十分福慧。”“禮誦持念,種種修持,皆當以誠敬為主。誠敬若極,經中所說功德,縱在凡夫地不能圓得,而其所得,亦已難思難議。”簡單講,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“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”。
那麼至誠心如何發呢?我們引用安士全書的一個例子,叫十粒除貧。
十粒除貧(《法苑珠林》)
隋終南山釋普安,聖僧也,所至輻輳〖輻(fú)輳(còu),車輪的輻條紛紛向其中心集聚,形容備受眾人擁戴〗,競欲設齋。一日至大萬村,有田遺生者,家徒壁立,四女衣不蔽形。長女名華嚴,年已二十,自顧毫無他物,止有粗布二尺。痛念赤貧,無由作福,仰屋而悲。偶見梁上孔隙中,有亂禾一團,取下視之,得黃粟十粒,磨去粃糠,並前粗布,擬欲施僧。而又自顧無衣,不能出門,乃於黑夜,匍匐而往,以布遙擲僧房,而以十粒粟親手放飯桶內。默祝雲:“吾以前世慳貪,乃受苦報。今於佛前,求哀懺悔,以此微物,供養眾僧。若吾貧窮業報,從今已盡,願甑〖甑(zèng),古時蒸食炊器〗中所炊之飯,皆變黃色。”乃掩淚而返。明晨見甑中所炊五石米飯,其色盡黃,既而察知其故,眾共嗟歎。於是好義者,各以財物濟之,而是女遂出家學道。
這是善用至誠心修福的一個例子。貧女的行動,貫穿著一個詞,就是至誠。怎樣至誠呢?家中的經濟是家徒壁立,四女衣不蔽形。可以說是窮到了極點。想要佈施,毫無他物,止有粗布二尺。粗布二尺不夠做一個人的褲子,僅能做一件短褲,再剩一點布頭。但她想擺脫困境之心相當的懇切,所以到處翻箱倒櫃,才發現梁上孔隙有黃粟十粒。——取物之心至誠(沒有財物,竭力尋找)。
接下去是行動之心至誠。一個女孩子,沒有衣服,怎麼辦,半夜三更,匍匐而往,把布扔到僧房,把十粒米放到飯桶中。——至誠到了不怕別人看到自己沒穿衣服,超越了羞恥之憂。
再下去,是懺悔之心至誠。她明白因果,知道自己沒有修福才會今生如此貧困,痛悔過去啊。
果報如何,當下命運急轉,境被心轉——五石米飯,其色盡黃,這是至誠心感動萬物,無情之物都被感動,何兌有心之人?!所以福報來了——好義者,各以財物濟之。智慧與福報二者都來了——出家學道。
看看貧女改造命運的過程,就象在瞬間而已!昨天還是連衣服都沒有的貧女,是一個大家看不起的貧女,今天卻變成了不愁吃穿的人(好義者,各以財物濟之),變成一個有地位、有智慧的人(出家學道,眾生要頂禮)
貧女這個至誠心是從何而來,是從痛念赤貧而來!為什麼我們佈施那麼多東西,達不到那樣的功德呢?我們自以為是啊!以為自己很有福報,事實上,貧女與我們比,是很貧,但如果貧女、我們與佛相比,我們與貧女是差不了多少的,僅是五十步笑一百步而已。所以,我們每佈施一樣東西,也要有貧女之心,要真正痛念赤貧,無由作福。真的是沒有福報,如果有,你當下就是比爾蓋茨,當下就是總統。我在佈施1元錢,我也在學痛念赤貧之心,如果有福,我當下就可以做義診所,何必要每天1元錢!所以我佈施時,我自己反省說,自己赤貧而無由做福,然後以慚愧之心再來放入1元錢。由此來引發至誠之心。注意啊,是引發,不是發。實在講,至誠心我發不出來。
而至誠心要從何而來。如果要深究至誠心從何而來,個人認為,要從深信因果,深信佛菩薩的感應不可思議開始!如何培養,這裏面可就有學問了。很多道友,學佛很多年,得不到利益,就是在這個至誠心上摔跟鬥。說明白一點,什麼是至誠心都搞不清楚。有一位學佛10多年的道友,前幾天打電話,問我求子之事。我要他從多做善事,多實踐佛法開始。他反問我一句,說“我以至誠心來求佛菩薩,行不行?”我反問他“好,那你能不能在誦經時,跪在鵝卵石上。”他問我,為什麼非要跪鵝卵石?不跪就不至誠嗎?言下之意很明白。我一聽,心裏哭笑不得。十幾年的學佛弟子啊,竟然敢說自己能以至誠心來求佛菩薩。試問在座各位,那些老阿婆點上三根香,就要佛菩薩保佑他怎樣怎樣,你問他有沒有虔誠,他們肯定說有,如果你敢說他不虔誠,他肯定跟你急!--這就是學佛人那麼多,但真正得到利益的沒幾個的原因所在啊。他們都認為自己最虔誠的,發的都是至誠之心。很簡單,如果你認為你能發出至誠之心,那麼你能不能也佈施十粒米,你要讓米變什麼顏色就變什麼顏色?你能不能誦幾部地藏經,也讓地藏菩薩摸摸你的腦袋看看?你能不能拿起地藏占察輪,一占就准?你能不能象歷史上的一位法師,感動天女送飯?。。。這些還是至誠的基礎功夫啊!印光大師在文鈔中,對誠一字,是用妙妙妙來形容,用秘訣來形容!說明什麼,說明至誠是修學的基本功夫,也是很難做到的功夫,也是容易忽略的功夫啊。
那如何培養至誠之心呢?末學學佛初期,是從恭敬誦經入手。內心做不到,要從形式上做到!通過形式,來引發內心的恭敬,引發內心的至誠。初期,末學是以引發至誠之心,達到克期取證的效果,即在一定時間內完成我要考上我所指定的大學——這個值得大家思考,就是如何克期取證。我是這麼做的!1994年,剛學佛,因為生病,無法上學,又要高考。我當時也知道,在這種危急時刻,僅有至誠求觀世音菩薩,才能得到感應。但至誠我做不到,我就以恭敬誦經來引發至誠心。很多同修都說有誦經,但我象這樣誦經,可能很難做到,如果能做到,我相信感應肯定很快。在誦經中,我突出一個要點“恭敬”,一個心態,就是要讓觀世音菩薩早日認識我(宣化上人的教誨)。所以我每天下午都跑到學校附近一個寺廟誦《普門品》三部,心經三遍,大悲咒七遍。內容不多,但形式做得很認真。誦經前,我要先洗澡,換乾淨的衣服。在到寺廟的路上(700米左右),我手是不碰到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,一碰到就要洗手。當時是大夏天,天氣很熱,寺廟的風扇我又不敢用,而且我都是合掌跪著誦經。當時是汗流整身,一堂功課半小時做下來,全身濕透透的,內外褲、上衣都濕掉。誦經過程中,汗流得再多,我也不能用手去擦它,因為一擦,我認為就不恭敬,也不敢動經書,除非去洗手,但我是不可能中途停下來的。汗流到眼睛中,很難受,我不敢動,僅能眯著眼睛,忍受汗水在眼睛的酸感,流到脖子上,汗水變涼了,這時是很癢的,就要忍受癢感,汗水流到身上,粘上衣服,很粘很難受,就要忍受粘感。半小時的長跪,膝蓋是很痛的,要忍受痛感。每次誦一部經,僅要一字錯,我就要從頭再來,有時一部經快誦完,結果要誦到結束部分錯了一個字,也得重來。有時三部普門品,因為中間念錯字,我要念五、六次。因為我認為,我們不能騙佛菩薩,佛菩薩那麼慈悲,我們誦經不能馬虎,才對得起他老人家。誦完經的回向,我不敢回向給自己,是按經書的回向偈念,然後請求佛菩薩加被我考入XX學校。整堂功課,我的雙手都是合掌跪念的,而且在禮拜時,我為表現出誠心和不怕髒,都不用拜墊,直接在地板上禮拜,這樣衣服,額頭很容易髒,但我認為這可以體現誠心(當時不懂得禮拜,是雙膝先著地,很痛的)。因為寺院在學校旁邊,當時總有點擔心同學看到,但一想,看到就看到,求福報最重要,不管那麼多。在電話中,我還告訴我那位道友,我誦經我大部分是跪著,我不敢盤坐,除非膝蓋真的受不了。為什麼,我認為經書代表佛菩薩,至高無上,我沒有資格盤坐在那邊與佛菩薩對話。這是我在高考前為考入心儀大學,以恭敬誦經來引發至誠。我要考的大學很麻煩,一是我身高不夠,差3公分多,另一個是成績不能太好,也不能太差,還有一個,要有關係。但我卻能做到身高不夠、沒有後臺照樣進,各種莫名其妙因緣及時匯合(其中細節,可參考命自我立網妙音的文章——沒後臺變成有後臺,身高不夠,面試官卻認可,高考前成績很好,好到沒辦法上我指定的大學,結果考試前生病一場,成績下來,我要的大學也就上了——為此,我還責怪菩薩呢?呵呵!)。——這是非常典型的克期取證的例子,用恭敬心以70餘天的時間完成心中的目標,完成修福與感應!考入大學後,我是以法佈施來引發至誠。怎樣做呢?僅要誰要經書,我挖地三尺都要把經書弄到手,然後再拿到需要者手中。就像上次我給大家舉的例子。我可以在中午下班,趕緊搭車,到100公里的寺院請一部《楞嚴經》,然後再搭車回單位上班。我有暈車的毛病,要吃暈車藥!如果有人要發心學佛,我就軟磨硬泡,也要把他拉來見我師父!有時經書等法物重達一百餘斤,我幾乎都是拖著走,有時會很奇怪,那麼重的經書我怎麼提得動,有時感覺是佛菩薩在加被!等工作後,有工資,我是以財佈施來引發至誠(詳見命自我立網的我修學《了凡四訓》的一些做法一文我節錄附在後面)。由於儘量來引發至誠,出現什麼感應呢?出現佛菩薩差一點就指著我愛人說,這個就是你的如意伴侶。所以想求如意伴侶的人,在你求不到時,你要反省自己,是不是做到了誠敬!!!而且貧女改變命運的瞬間效應,大家看上去可能比較遙遠,事實上,我在求妻中,我有這種瞬間感覺!
內心做不到誠,用形式來做到誠,以形式來影響內心,再一個以形式來引發至誠的例子:師父告訴我一個真實的故事。有個人患了不治之症,據說是將死之人。到南普陀找妙湛老法師開示,老法師讓其誦《普門品》。他回家後,就跪在鵝卵石上誦《普門品》。結果過一兩年,不治之症竟然莫名好了。還有一個例子:94年春,我在寺廟遇到一個人,她說她大概是因交通事故或工傷幾乎殘疾,腳不能動,醫生就像判定會殘疾。她對佛法理論看上去也不大懂,但她卻憑著對佛菩薩莫名的信心,工作不做,行動不便也不管,硬是拖著病腿,到處寺廟幫忙,與出家師父繞佛念佛等,她說她在做事時有多誠心,從交談的語氣,我也可以感受到她拜佛的誠心,而且你也可以想像,腳不能動,還能克服,並且到處走動。結果我見到她時,她的腳已幾乎全好的,看不出瘸的痕跡。上面舉了那麼多例子,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,就是難行能行,說白了,就是給自己製造麻煩。讓自己在克服麻煩中找到至誠心之所在。西藏要朝山拜佛,也是要引發至誠心!因為在做難行能行時,心念就專注了,那麼“誠”一字就可以做到,再加上恭敬做到了,那麼“誠敬”也就做到了。好,由於時間關係,這個課題就講到這裏,精彩還在後頭,大家不要錯過!
善發歡喜之心
今天我們講善發歡喜之心。講這個題目,我們先作個比喻。種茶,兩個茶農,拿著同樣的種子,種下去,因為技術不一樣,可能種出來的茶一個一斤僅能賣50元,一個一斤卻可以賣500元。價格相差10倍。同樣的道理,做一件善事,過程不一樣,心態不一樣,結果也是天差地別。
一、歡喜心的效應。
下面我們舉一個安士全書中的例子:
五裏銅盆(《雜寶藏經》)
拘留沙國,有惡生王,見一金貓從園堂東北入西南角。命掘之,得銅盆三重,滿中貯錢,五裏內皆如是。王甚疑怪,問尊者迦旃延。答曰:“過去九十一劫前,有佛出世,號毗婆屍(即莊嚴劫千佛中第九百九十八佛)。其佛涅盤後,有比丘乞食,置缽于路,而告人曰:‘若人以財,置此堅牢藏中,一切王賊水火所不能奪。’時一貧人,聞而踴躍,適有賣薪錢三文,取以佈施。去家五裏,步步發歡喜心,到門欲入,複遙向僧頂禮發願。時貧人者,今王是也。”
〔按〕佛在舍衛國,有一婦人,至心施一缽飯,佛記其福甚多。其夫心中自疑,以為豈有一飯而得福如是者。佛呼而問曰:“汝見尼拘陀樹,高幾許耶?”答曰:“高四、五裏,每歲下實數萬斛。”又問其核大小,答曰:“僅如芥子。”(此樹天竺國有。)佛言:“地是無心之物,下一芥子種,尚能每歲收數萬斛果。何況人是有心之物,能至誠奉一缽飯與如來耶?”夫婦二人,遂心開意解。末世薄福人,眼孔甚小,聞五裏銅盆之說,安知不作缽飯之疑耶?
從《五裏銅盆》這則例子,我們可以做三個反省。第一,當我們很貧窮時,我們是不是也能象惡生王前世那位貧人一樣,一聽到聖人的教誨,就相信並且拿錢去做佈施、做供養。我們對聖人的話、對聖人的教誨有沒有這種信心?!對因果有沒有深信?!第二、當我們拿出錢佈施時,雖然錢數目不多,但卻占我們全部財產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時,我們的心中是傷感、若有所失,甚至是懊悔,還是能像這位貧人一樣,步步發出歡喜之心,直達五裏之多?如果不能聽聖人的教誨,如果不能像貧人發出歡喜之心,我們今天衣食不繼、所求常缺,就不能怨天憂人了,就僅能怪自己了,就不能怨歎“我做了那麼多好事,怎麼果報很小,而且得來得很辛苦,一點而也不快樂”。第三、行善之時,能發出歡喜心,也就是以歡喜心佈施,果報不可思議。就像貧女,佈施了三文錢,卻得到了“銅盆三重,滿中貯錢,五裏內皆如是”因為他發了五裏路的歡喜心。
講到這裏,大家可以會說,我也知道佈施後要發歡喜心,但是今天口袋有200元,佈施了150元,看到扁扁的錢包,想歡喜就是歡喜不起來。我今天有一部摩托車,佈施出去後,我也知道要歡喜,但想到辛辛苦苦買來的一部摩托車,就這樣佈施了,而且可能給出行帶來不便,想歡喜就是歡喜不起來。為什麼有這種心態呢?這都是我們一葉障目,僅看到打雷,不知道會下雨。僅看到因,沒看到果。沒看到因果同體。
今天我們講善發歡喜之心。講這個題目,我們先作個比喻。種茶,兩個茶農,拿著同樣的種子,種下去,因為技術不一樣,可能種出來的茶一個一斤僅能賣50元,一個一斤卻可以賣500元。價格相差10倍。同樣的道理,做一件善事,過程不一樣,心態不一樣,結果也是天差地別。
一、歡喜心的效應。
下面我們舉一個安士全書中的例子:
五裏銅盆(《雜寶藏經》)
拘留沙國,有惡生王,見一金貓從園堂東北入西南角。命掘之,得銅盆三重,滿中貯錢,五裏內皆如是。王甚疑怪,問尊者迦旃延。答曰:“過去九十一劫前,有佛出世,號毗婆屍(即莊嚴劫千佛中第九百九十八佛)。其佛涅盤後,有比丘乞食,置缽于路,而告人曰:‘若人以財,置此堅牢藏中,一切王賊水火所不能奪。’時一貧人,聞而踴躍,適有賣薪錢三文,取以佈施。去家五裏,步步發歡喜心,到門欲入,複遙向僧頂禮發願。時貧人者,今王是也。”
〔按〕佛在舍衛國,有一婦人,至心施一缽飯,佛記其福甚多。其夫心中自疑,以為豈有一飯而得福如是者。佛呼而問曰:“汝見尼拘陀樹,高幾許耶?”答曰:“高四、五裏,每歲下實數萬斛。”又問其核大小,答曰:“僅如芥子。”(此樹天竺國有。)佛言:“地是無心之物,下一芥子種,尚能每歲收數萬斛果。何況人是有心之物,能至誠奉一缽飯與如來耶?”夫婦二人,遂心開意解。末世薄福人,眼孔甚小,聞五裏銅盆之說,安知不作缽飯之疑耶?
從《五裏銅盆》這則例子,我們可以做三個反省。第一,當我們很貧窮時,我們是不是也能象惡生王前世那位貧人一樣,一聽到聖人的教誨,就相信並且拿錢去做佈施、做供養。我們對聖人的話、對聖人的教誨有沒有這種信心?!對因果有沒有深信?!第二、當我們拿出錢佈施時,雖然錢數目不多,但卻占我們全部財產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時,我們的心中是傷感、若有所失,甚至是懊悔,還是能像這位貧人一樣,步步發出歡喜之心,直達五裏之多?如果不能聽聖人的教誨,如果不能像貧人發出歡喜之心,我們今天衣食不繼、所求常缺,就不能怨天憂人了,就僅能怪自己了,就不能怨歎“我做了那麼多好事,怎麼果報很小,而且得來得很辛苦,一點而也不快樂”。第三、行善之時,能發出歡喜心,也就是以歡喜心佈施,果報不可思議。就像貧女,佈施了三文錢,卻得到了“銅盆三重,滿中貯錢,五裏內皆如是”因為他發了五裏路的歡喜心。
講到這裏,大家可以會說,我也知道佈施後要發歡喜心,但是今天口袋有200元,佈施了150元,看到扁扁的錢包,想歡喜就是歡喜不起來。我今天有一部摩托車,佈施出去後,我也知道要歡喜,但想到辛辛苦苦買來的一部摩托車,就這樣佈施了,而且可能給出行帶來不便,想歡喜就是歡喜不起來。為什麼有這種心態呢?這都是我們一葉障目,僅看到打雷,不知道會下雨。僅看到因,沒看到果。沒看到因果同體。
二、以因果同體的觀念來啟發歡喜之心。
我們在做一件善事,常常執著於佈施出去的物品、金錢、時間、體力等,沒辦法看到結果,總感覺自己付出了什麼,甚至感覺自己失去了什麼,有所失心情當然歡喜不起來!告訴他,你財佈施可以得財富,他會說,我沒看到!事實上,我們眼睛所能看到的範圍是很有限的!好,我們現在拿一張紙,上面寫上字,放在自己的眼前,你看到了什麼?“字”,紙上的“字”。現在請你把紙張拿遠一點,再遠一點,你看到了什麼?紙上有一團黑黑的東西!好,再把紙拿近一點,再近一點,直到貼在你臉上,“字”看得到嗎?看不到,僅是一團黑黑的東西!你看,太近太遠,範圍就在1釐米——5米間變化,那麼清晰的字在一定範圍內都看不清楚,你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嗎?那麼近的字都看不清楚,何況你佈施所得到的果!所以你的心裏起不了歡喜心!所以,我們一定要明白因果,開發慈悲心,才能啟發歡喜心。下面,我們重點講一下因果同體的觀點。先引用安士全書的一個例子:
以水賣貧(《賢愚因緣經》)
阿盤提國,有一長者,貲財甚富。家有賤婢,衣不蔽形,食鮮充口,時被鞭撻,求死不得。一日持瓶,詣河取水,舉聲大哭。佛弟子迦旃延,憐而告曰:“汝若厭貧,何不賣之?”老婢答言:“誰買貧者?”迦旃延曰:“貧實可賣。”婢問:“賣貧若何?”曰:“汝欲賣貧,當一一信受吾語。可先洗瓶,以瓶水佈施於僧。”婢言:“瓶是主人之物,如何可施?”師曰:“瓶雖非汝物,瓶中之水,汝獨無分耶?”婢意開悟,乃持瓶施水。師親自受水,授以三歸五戒,複教以念佛。是夜,老婢遂命終於主人室內。明日主人見之,怒甚,投屍寒林。其神生於忉利天宮,遙見故身,遂與天中眷屬,散華其上。
〔按〕既知佈施可以賣貧,即知禮佛可以賣賤,放生可以賣短命,參學可以賣愚癡矣。有智之人,一聞便當千悟,安在世間之逆境,不可一一賣之乎?
這個例子,給我們一個啟示,貧窮是可以賣的。周安士居士更深一步注解,不僅貧窮可以賣,下賤也可以賣,短命也可以賣,愚癡也可以賣,甚至世間一切逆境,都可以賣,關鍵是你要不要賣?!!如果告訴大家賣貧窮,肯定大家都歡呼踴躍,但為什麼叫大家財佈施,卻歡喜不起來?!因為大家僅看到財佈施這三個字,沒看到賣貧窮這三字!沒有看到財佈施與賣貧窮是一體的,是一個事相的兩種表述而已。如果今天,你在財佈施時,你的念頭不要認為你在財佈施,而是說,你在賣貧窮,你會不高興嗎?!然後看到別人因為你的財佈施,解決當下困難,看到他高興,你再高興一次,你不就歡喜了兩次。你放生時,你第一個念頭,不要認為你在放生,而是在賣短命,在放自己一條生路,你會不歡喜?!然後你看到魚兒在水中遨遊,遲遲不肯離開,有的還冒出水面,朝你致意,你再高興一次,歡喜之心不就常能保持!這樣,幫助別人的慈悲心再啟發一下,擴大一下,願心再擴大一下,佈施心至誠心回向心再發出來,六心具足,不可思議啊!
再形象地講一下。你是做生意的,你聽說西瓜很好賣,而且很搶手,你在眾多商家的爭奪中取得了西瓜大部分的專賣權。但此時,你可付出了一大部分的積蓄!但是雖然口袋扁扁,但你心裏叫你不高興也難。因為你看到的不是扁扁的口袋,而是入夏後,西瓜暢銷,口袋鼓鼓的情景!好,佈施事實上與你賣西瓜一樣的道理,你都需要面對付出積蓄、口袋扁扁的情景!但結果,你僅看到取得西瓜專賣權後西瓜暢銷,口袋鼓鼓的情景,忽略了你現在付出積蓄、口袋扁扁的情景。而財佈施後,你沒有看到賣掉貧窮、幸福美滿的情景,而是僅看到你現在付出積蓄、口袋扁扁的情景!而且前者,你要在眾多爭取中才能取得專賣權,可以說是困難重重,而後者僅有一個困難,太容易了!這個太容易就是最大的困難。我們裟婆世界可以佈施的機會和物件太多了,太容易,你就難以相信,不懂得珍惜,發不出歡喜之心!所以前者叫人不歡喜很難,後者叫你歡喜更難!關鍵還是沒辦法深信因果,沒辦法看到因果同體,你僅能看到眼前的買西瓜得財富,沒辦法看到“財佈施”後面“得財富”這三個字。所以,你歡喜心發不出來。所以你以後行善時,財佈施你要跟上“賣貧窮”,放生,就要跟上“賣短命”,印經書跟上“賣愚癡”,尊重別人跟上“賣下賤”,再看看你發得出歡喜心來嗎?!
再深究下去,富貴可以賣,長壽可以賣,健康也可以賣,世間的一切順境都可以賣。下面舉一個安士全書的例子:
賣齋立斃(《現果隨錄》)
我們在做一件善事,常常執著於佈施出去的物品、金錢、時間、體力等,沒辦法看到結果,總感覺自己付出了什麼,甚至感覺自己失去了什麼,有所失心情當然歡喜不起來!告訴他,你財佈施可以得財富,他會說,我沒看到!事實上,我們眼睛所能看到的範圍是很有限的!好,我們現在拿一張紙,上面寫上字,放在自己的眼前,你看到了什麼?“字”,紙上的“字”。現在請你把紙張拿遠一點,再遠一點,你看到了什麼?紙上有一團黑黑的東西!好,再把紙拿近一點,再近一點,直到貼在你臉上,“字”看得到嗎?看不到,僅是一團黑黑的東西!你看,太近太遠,範圍就在1釐米——5米間變化,那麼清晰的字在一定範圍內都看不清楚,你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嗎?那麼近的字都看不清楚,何況你佈施所得到的果!所以你的心裏起不了歡喜心!所以,我們一定要明白因果,開發慈悲心,才能啟發歡喜心。下面,我們重點講一下因果同體的觀點。先引用安士全書的一個例子:
以水賣貧(《賢愚因緣經》)
阿盤提國,有一長者,貲財甚富。家有賤婢,衣不蔽形,食鮮充口,時被鞭撻,求死不得。一日持瓶,詣河取水,舉聲大哭。佛弟子迦旃延,憐而告曰:“汝若厭貧,何不賣之?”老婢答言:“誰買貧者?”迦旃延曰:“貧實可賣。”婢問:“賣貧若何?”曰:“汝欲賣貧,當一一信受吾語。可先洗瓶,以瓶水佈施於僧。”婢言:“瓶是主人之物,如何可施?”師曰:“瓶雖非汝物,瓶中之水,汝獨無分耶?”婢意開悟,乃持瓶施水。師親自受水,授以三歸五戒,複教以念佛。是夜,老婢遂命終於主人室內。明日主人見之,怒甚,投屍寒林。其神生於忉利天宮,遙見故身,遂與天中眷屬,散華其上。
〔按〕既知佈施可以賣貧,即知禮佛可以賣賤,放生可以賣短命,參學可以賣愚癡矣。有智之人,一聞便當千悟,安在世間之逆境,不可一一賣之乎?
這個例子,給我們一個啟示,貧窮是可以賣的。周安士居士更深一步注解,不僅貧窮可以賣,下賤也可以賣,短命也可以賣,愚癡也可以賣,甚至世間一切逆境,都可以賣,關鍵是你要不要賣?!!如果告訴大家賣貧窮,肯定大家都歡呼踴躍,但為什麼叫大家財佈施,卻歡喜不起來?!因為大家僅看到財佈施這三個字,沒看到賣貧窮這三字!沒有看到財佈施與賣貧窮是一體的,是一個事相的兩種表述而已。如果今天,你在財佈施時,你的念頭不要認為你在財佈施,而是說,你在賣貧窮,你會不高興嗎?!然後看到別人因為你的財佈施,解決當下困難,看到他高興,你再高興一次,你不就歡喜了兩次。你放生時,你第一個念頭,不要認為你在放生,而是在賣短命,在放自己一條生路,你會不歡喜?!然後你看到魚兒在水中遨遊,遲遲不肯離開,有的還冒出水面,朝你致意,你再高興一次,歡喜之心不就常能保持!這樣,幫助別人的慈悲心再啟發一下,擴大一下,願心再擴大一下,佈施心至誠心回向心再發出來,六心具足,不可思議啊!
再形象地講一下。你是做生意的,你聽說西瓜很好賣,而且很搶手,你在眾多商家的爭奪中取得了西瓜大部分的專賣權。但此時,你可付出了一大部分的積蓄!但是雖然口袋扁扁,但你心裏叫你不高興也難。因為你看到的不是扁扁的口袋,而是入夏後,西瓜暢銷,口袋鼓鼓的情景!好,佈施事實上與你賣西瓜一樣的道理,你都需要面對付出積蓄、口袋扁扁的情景!但結果,你僅看到取得西瓜專賣權後西瓜暢銷,口袋鼓鼓的情景,忽略了你現在付出積蓄、口袋扁扁的情景。而財佈施後,你沒有看到賣掉貧窮、幸福美滿的情景,而是僅看到你現在付出積蓄、口袋扁扁的情景!而且前者,你要在眾多爭取中才能取得專賣權,可以說是困難重重,而後者僅有一個困難,太容易了!這個太容易就是最大的困難。我們裟婆世界可以佈施的機會和物件太多了,太容易,你就難以相信,不懂得珍惜,發不出歡喜之心!所以前者叫人不歡喜很難,後者叫你歡喜更難!關鍵還是沒辦法深信因果,沒辦法看到因果同體,你僅能看到眼前的買西瓜得財富,沒辦法看到“財佈施”後面“得財富”這三個字。所以,你歡喜心發不出來。所以你以後行善時,財佈施你要跟上“賣貧窮”,放生,就要跟上“賣短命”,印經書跟上“賣愚癡”,尊重別人跟上“賣下賤”,再看看你發得出歡喜心來嗎?!
再深究下去,富貴可以賣,長壽可以賣,健康也可以賣,世間的一切順境都可以賣。下面舉一個安士全書的例子:
賣齋立斃(《現果隨錄》)
麻城王某,長齋三年,忽染惡瘡,心生退悔。其友慰之曰:“公持齋人,佛天必佑。”王曰:“持齋三載,招此惡報,有何益乎?”友曰:“汝不欲此齋,可賣得吾否?”王問如何賣,友曰:“一分一日,三年當得銀十兩八錢。”王喜,遂書券得銀,明日將開齋戒。夜夢二鬼罵曰:“十個月前,汝祿已盡,以持齋故,延至今日,今命算反透矣。”立欲攝去。王請緩一夕,當退銀,誓複長齋。明日呼其友索券,友曰:“昨持歸,即於佛前焚化矣。”王悔恨,立死。 〔按〕欲買者固奇,竟賣者亦奇,賣去而即來算帳者尤奇。觀此,可見誦經禮懺者,既出錢財,無不得福矣。
三、以眾生一體的觀念真正發出隨喜之心。
我們先看看歡喜行善、隨喜別人做善事的果報。在安士全書有記載:
有果無用
錦繡滿箱,而所穿不過布素。金銀滿櫃,而適口僅免糟糠。可以安閒矣,必欲勞筋疲骨。可以快樂矣,但見終日愁眉。此有福而不能受用也。由於宿生佈施之時,不能發至誠心、歡喜心耳。否則或因人之勸,而勉強一施耳。不然,或既施之後,旋生悔心耳。意本《彌勒所問經》。
有用無果
蓽門圭竇之人,而常居人之華堂大廈。疏食菜羹之子,而輒啖人之海錯山珍。此有受用,而非其福也。由於宿生,自己不能佈施,但知勸人作福耳。否則或見人佈施,為之歡喜讚歎耳。
先富後貧
《業報差別經》雲:若有眾生,因勸佈施,後還追悔。以是因緣,先富後貧。
先貧後富
複有眾生,因勸少施,施已歡喜。生在人間,先貧後富。
施多福少
《菩薩本行經》雲:若有眾生,不能至心施,不能以恭敬心施,不能以歡喜心施,或貢高自大而施,或受施者信邪倒見。譬如耕于薄地,下種雖多,所收甚少。
施少福多
又雲:若佈施之時,能以歡喜心與,恭敬心與,清淨心與,不望報與,或所與者,值菩薩聖僧。如彼良田,下種雖少,所收甚多。
看到發歡喜心的好處之後,我們還要不斷體會到虛空一體,眾生一體,那麼我們看到別人做了善事,就可以發出真正的隨喜之心!就象左手拿了黃金,你的右手會忌妒嗎?你不會歡喜嗎?! 理上懂得,還要在實踐中不斷的實踐、證悟,才能真正發出歡喜之心。
我們先看看歡喜行善、隨喜別人做善事的果報。在安士全書有記載:
有果無用
錦繡滿箱,而所穿不過布素。金銀滿櫃,而適口僅免糟糠。可以安閒矣,必欲勞筋疲骨。可以快樂矣,但見終日愁眉。此有福而不能受用也。由於宿生佈施之時,不能發至誠心、歡喜心耳。否則或因人之勸,而勉強一施耳。不然,或既施之後,旋生悔心耳。意本《彌勒所問經》。
有用無果
蓽門圭竇之人,而常居人之華堂大廈。疏食菜羹之子,而輒啖人之海錯山珍。此有受用,而非其福也。由於宿生,自己不能佈施,但知勸人作福耳。否則或見人佈施,為之歡喜讚歎耳。
先富後貧
《業報差別經》雲:若有眾生,因勸佈施,後還追悔。以是因緣,先富後貧。
先貧後富
複有眾生,因勸少施,施已歡喜。生在人間,先貧後富。
施多福少
《菩薩本行經》雲:若有眾生,不能至心施,不能以恭敬心施,不能以歡喜心施,或貢高自大而施,或受施者信邪倒見。譬如耕于薄地,下種雖多,所收甚少。
施少福多
又雲:若佈施之時,能以歡喜心與,恭敬心與,清淨心與,不望報與,或所與者,值菩薩聖僧。如彼良田,下種雖少,所收甚多。
看到發歡喜心的好處之後,我們還要不斷體會到虛空一體,眾生一體,那麼我們看到別人做了善事,就可以發出真正的隨喜之心!就象左手拿了黃金,你的右手會忌妒嗎?你不會歡喜嗎?! 理上懂得,還要在實踐中不斷的實踐、證悟,才能真正發出歡喜之心。
在拙文《一件佈施之事看諸因緣》當中,我當下在佈施車時,心裏就發不出歡喜,而是用“看破”來佈施,還是我愛人提醒說,不是看破,要歡喜佈施才對!現在,對佈施這車一事,我天天很歡喜。因為汽車上下班很擁擠,而且汽油費又很貴,沒有摩托車,我就天天騎自行車上下班,第一、能節省汽油費,一個月下來300多元;第二,煆煉了身體。我現在因為騎自行車,身體比以前好很多,精神也好很多;第三,不會讓人笑話我騎自行車。所以,我每次騎自行車時,都很歡喜、很感恩,感恩佛菩薩、感恩師父,感恩失主,感恩小偷,因為有這個因緣讓我煆煉身體,又行佈施,又體驗到歡喜心!
再一件事,就是今年10月,我們一起買魚放生時,要買的時候,錢不夠,我是發起人,我就多佈施了200多元。但這個月經濟比較拮据。回家後,我心裏很難受,孩子要讀書了,自己沒有安排足夠的錢!告訴我愛人,我愛人馬上說,要歡喜才對,有這樣一個機會佈施,這樣一個機會放生,這樣一個機會讓我們多做好事,我們應該更歡喜!
這兩個例子,就想告訴大家,我們要在生活中不斷實踐體驗自己對因果是否有信心,歡喜心是否能真正發出來!
再一件事,就是今年10月,我們一起買魚放生時,要買的時候,錢不夠,我是發起人,我就多佈施了200多元。但這個月經濟比較拮据。回家後,我心裏很難受,孩子要讀書了,自己沒有安排足夠的錢!告訴我愛人,我愛人馬上說,要歡喜才對,有這樣一個機會佈施,這樣一個機會放生,這樣一個機會讓我們多做好事,我們應該更歡喜!
這兩個例子,就想告訴大家,我們要在生活中不斷實踐體驗自己對因果是否有信心,歡喜心是否能真正發出來!
善用發願之心
今天要講的題目是如何善用發願之心!發願之心,在我們修學當中是極為重要!而且所涉及的面很廣,可以說在生活的時時刻刻都可以用到!產生的果報也是相當的不可思議!前面講的善發佈施之心、至誠之心、歡喜之心與善用發願之心關係,用種樹做一個不是很恰當的比喻和比較。善發佈施之心、至誠之心、歡喜之心影響樹幹的茁壯或懦弱,葉子茂盛或稀少,影響成長的時間;而善用發願之心則影響種的是梨子還是桔子,是種狀元之因還是種乞丐之因?是種世間福報,還是種成就無上菩提之因。可以說,善用發願之心對我們的修學和改造命運,影響是根本的!在這個專題中,我要與大家一起探討:為什麼諸佛菩薩在因地裏發的願都不盡相同呢?為什麼地藏菩薩在因地裏(或者可以說是凡夫)時,發一個願,就可以度其母親,而我們整天“眾生無盡誓願度。。。”四弘四願掛在口上,卻還一直在搞生死輪回,甚至連世間的福報也望塵莫及呢?還有一個問題,是與大家都很有關連的,就是在求世間福報要怎樣發願?如何把自私自利之願轉化為為大眾之願,甚至是求無上菩提之願?說實在的,我們初學佛,也是凡夫一個,心裏也有貪嗔癡,各種不如意的事情一直困擾我們,佛經裏明確說,可以求什麼得什麼,我們也想求啊?!可以,今天憋了一肚子的話,想要對佛菩薩說,想要求點什麼,於是鼓起勇氣、昂首挺胸,走到佛菩薩面前,看到佛菩薩莊嚴的形象,看到佛菩薩不為已,專為眾生,話到嘴邊又縮回來,過幾天,實在憋不住了,終於在佛菩薩面前開了口。求到了都很好,佛菩薩靈,求不到,佛菩薩是騙人的!就是求到了,也會再癡心妄想,息不住貪念,兒子求到了,好,佛菩薩那麼靈,請佛菩薩讓這個孩子以後當總統,所謂欲?難填!再一個問題,就是改過是修學《了凡四訓》的一個難點!今天張三打我一下,忍住,明天,李四罵我一下,忍住!總有一天,就忍無可忍,而在這個專題中,我們將探討改過的秘訣。第五,就是探討發願的作用。
佛經裏發願的例子有很多,如地藏菩薩發願救母,釋尊在因地做仙人發願第一先度。。,阿彌陀佛發願建極樂世界等。這些都是佛菩薩的例子。我們要舉一個常人的發願例子,跟我們比較近。這個例子也是佛經裏的,叫《貧女施燈》。
貧女施燈(《阿闍世王受決經》)
阿闍世王,用百斛(1000鬥)麻油,自宮門至祇園精舍(在舍衛城南六裏),靡不周遍。時有貧窮老母,見王作福,私自感傷,乃以兩錢買油,用以供養。時兩錢油應得二合(0。1升),賣油者嘉其至誠,複贈三合。計此油不能半夕,老母私自誓雲:“若我後世,得道如佛,願此燈通宵不滅!”是夜,王所點燈,或明或暗,種種不同。唯貧母之燈,光明達旦。明日,目連以袈裟扇之,燈光益明。佛告目連:“此光非汝威神之所能滅。此母宿世,已供養百八十億佛,卻後三十劫當得作佛,號曰須彌燈光如來。只因宿世未嘗佈施,故今貧窮。”
從這則例子中,最起碼可以給我們幾點啟示。同樣做一件事,你的願心如何,直接關係到果報如何。貧女一施燈,徹夜不滅,並且因此而受到佛陀的授記。貧女是什麼人?在智慧未開時,也是一個普通之人。普通之人,卻能做出不普通之事,做出成佛做祖之事,關鍵一點,她善於發願!有人可能要說,我們與貧女不一樣,他“此母宿世,已供養百八十億佛,”你放心吧,搞不好在座的比他老人家供養的佛菩薩還多!但為什麼我們不能成就了,為什麼我們也供燈,卻達不到這樣徹夜不滅的效果呢?有一點很關鍵,就是不懂得善用發願之心。就是我們不懂得發願,一件事就一件事,掃地就是掃地,供燈就是供燈,不懂是把心念擴大,有心胸擴大,不懂得從發願中體悟到虛空一體,法界一體,眾生一體。善於發願的人,掃地不是掃地,供燈不是供燈。大家可能不理解,為什麼掃地不是掃地,供燈不是供燈?好,我給大家講一個親身例子。以前,我在海印寺掃地和洗廁所時,剛好有一天是六月十八,也就是明天是觀世間菩薩的。。。,當時,地板很髒,天又快黑了,我掃著掃著,心裏有點感觸,特別有家禽的糞,不好掃,我就用手去抓。當時心裏想,我不管多苦多累,苦一點,累一點不要緊,我要讓明天的香客看到地板乾淨,心生歡喜。再進而一想,我在掃寺廟的地啊,寺廟是什麼,是三寶之地啊!我不僅要護持海印寺的地,還要護持十方三寶的地,都乾淨,再進而想,在掃地中,心中的煩惱也就不生起來,我要掃除自己心中的煩惱,掃除眾生的煩惱,增長自己的清靜心,保護眾生的歡喜心。。。這樣,真的是在掃地嗎?我不僅在掃海印寺的地,而且我還在掃十方三寶的地,我還在履行護法職責,護持十方三寶,我還在修學,在掃除自己心中的煩惱,增長自己的清靜心,我還在行善,因為我在保護眾生的歡喜心。。。你說,這是在掃地嗎?同理,供燈也不是供燈,燈代表光明,代表智慧,代表莊嚴,你在黑暗中,點亮燈,你心裏會不會感覺到突然一亮,心裏會不會有愉悅之心,這時,你抓住這個觸動點,那麼你就不僅在供燈了,你還在莊嚴佛法僧三寶,你不僅在點亮佛堂,你還在帶給眾生光明,帶給眾生智慧,帶給眾生無恐懼。。。
那麼怎樣發願呢?如何把願力落實到生活中的在在處處呢?!有人看到貧女施燈,他供養燈後,也會這樣發願“若我後世,得道如佛,願此燈通宵不滅!”那燈會怎麼樣呢?燈照滅。有人看到地藏菩薩發願救母,“願我盡未來劫,應有罪苦眾生,廣設方便,使令解脫。”“光目聞已,啼淚號泣而白空界:願我之母,永脫地獄,畢十三歲,更無重罪,及曆惡道。十方諸佛慈哀湣我,聽我為母所發廣大誓願。若得我母永離三途及斯下*,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。願我自今日後,對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,卻後百千萬億劫中,應有世界,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眾生,誓願救拔,令離地獄惡趣,畜生餓鬼等,如是罪報等人,盡成佛竟,我然後方成正等正覺。”他在求治病,就發願,如果能病痊癒,要度盡一切眾生成就佛道,自己方證菩提!能嗎?要打一個問號?你看看地藏菩薩一發願,就有佛菩薩進入夢鄉,告訴她未來的事情!我們能不能一發此願,也得到這樣的果報呢?恐怕不行吧?為什麼同樣一句話,發同樣的願,結果差那麼多呢?她們發的是真心啊!我們發的是妄心啊!分析一下地藏菩薩的發願過程吧!末學認為,地藏菩薩因其母親而發願,在感念到母親恩德之中,體驗到母子連心。從母子連心之中,體驗到什麼?體驗到母子一體。從母子一體,又體驗到什麼?體驗到眾生一體,體驗到虛空一體。一下子就契入了眾生一體的境界!這樣同體大悲之心,也就自然而生!這是菩薩境界!她這個願的實現得到了保證!因為眾生與其母親是一體的,她老人家也就會用救母親之心救一切眾生!願得到保證,願能落實,就是真願!而我們的願是有口無心啊!說重一點,不用真心發願,充其量是善念而已,是好話而已啊!
記得剛學佛不久,讀過星雲法師的文章,有一篇關於他老人家如何發願的文章。他老人家發願次第很清楚,內容不大清楚,但依稀記得,“有一年患瘧疾時,感念家師慈悲遣人送來半碗鹹菜,當下發誓要把出家人做好以為報答,從此我精進修持,服務寺眾,任勞任怨”
“ 二十歲以前,我與一般人一樣,匍匐在香煙嫋嫋的佛殿中,誠心祝禱:
慈悲偉大的佛陀!
慈悲偉大的觀世音菩薩!
請您加持,
賜給我慈悲,讓我能息滅貪欲瞋恚;
賜給我智能,讓我能除去癡暗無明;
賜給我勇氣,讓我能衝破一切難關;
賜給我力量,讓我能順利學佛求道。。。”
“二十歲以後,我從佛學院結業出來,忽然一個念頭閃入心中:我每天向菩薩求這求那,都是為著自己,豈不太自私了嗎?如果每一個佛弟子都像我一樣貪得無厭,諸佛菩薩為了滿足我們的所求,不是忙碌不堪嗎?自此以後,每當禮佛誦經、講經說法等各種功德佛事圓滿之後,我的祈願內容有了改變:
慈悲偉大的佛陀!
慈悲偉大的觀世音菩薩!
請您加持我的父母師長,
讓他們福壽康寧;
請您加持我的親朋好友,
讓他們平安吉祥;
請您加持我的有緣信徒,
讓他們事業順利;
請您加持一切功德護法,
讓他們福慧增長。”
“就這樣慢慢地到了四十歲之後,有一天,我反觀自照,略有所得:過去所有的祈願也是自私自利,不盡如法啊!因為我請求佛菩薩庇佑的對象,無一不是圍繞在「我的」這兩個字上面,這仍然是一種自私的貪求。從四十歲到五十歲,我的祈禱有了一番突破:
慈悲偉大的佛陀!
慈悲偉大的觀世音菩薩!
祈求您給世界帶來和平,
祈求您給國家帶來富強,
祈求您給社會帶來安樂,
祈求您給眾生得度因緣。”
“從四十歲到五十歲這十年當中,正值創建佛光山期間,在開山伊始,我就發願「給人信心,給人歡喜,給人希望,給人方便」。”
五十歲以後,我開始向諸佛菩薩作如是的告白:
慈悲偉大的佛陀!
慈悲偉大的觀世音菩薩!
請讓我來負擔天下眾生的業障苦難,
請讓我來承受世間人情的辛酸冷暖,
請讓我來延續實踐佛陀的大慈大悲,
請讓我來學習如來世尊的示教利喜。
“多年以來的修持體驗,使我深有所感:「發心立願」如同學生的升級,應該要策勵自己不斷進步,像地藏菩薩的誓願從「超度亡母,出離苦趣」到「地獄不空,誓不成佛」,經過了無量億劫的考驗;彌勒菩薩的發心從「求名求利,遊族姓家」到「降誕娑婆,廣度眾生」,也是多少阿僧只劫心靈提升的結果。而我單單一個願心,就花費了一甲子以上的歲月,”
當時年少無知,感覺一代大師,星雲大師境界怎麼那麼差。高僧大德,一開始就要眾生無邊誓願度才對,一開始就要無我。這樣才符合佛法的邏輯嘛!現在才體會到大師的一片苦心,他是教大家如何發真願!願是什麼,就是要把你的言行舉止定在一個軌道上,讓你不會走偏,不會走歪,不會懶惰,會去精進,會跟著願力走,而不會隨業力轉。眾生無邊誓願度——大願,成佛之願啊!但是說照說,貪嗔癡你照做不誤,自私自利之心一點也沒減少,你說那是願嗎?願指導不了行為,那就是空願,僅是個善念,如果造作再嚴重一點,那就是自欺欺人的妄念啊!從星雲大師的發願,可以看出,老人家先從身邊的人為物件,來發願,這樣有一種真心感受,然後擴大自己的心胸,擴大到連“我要怎樣”都沒有了,念念都是眾生要怎樣。比如你希望你的孩子健康,功成名就,在不斷的發願中,你就會想到其實天下所有父母親都一樣,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,功成名就!以你希求之心,體驗天下所有父母親之心,再發願天下所有父母親的孩子都能健康、功成名就,這樣你的心才能真心!願才能是真願,也才能指導你去做讓所有父母親的孩子都能健康、功成名就的事情。也就是說,你有感同身受之心,一發願,內心就受到振動,就會有感,有感就會動,就會去做,所謂感動感動,有感才會動,沒感就動不了!所以,你看一看,佛菩薩在因地裏的發願不盡相同。。。。。為什麼?佛菩薩在發真願。末學認為,真願就要通過觀照自己當時的心態,來發出自己能做到的願,才能形成願力敵過業力!記住噢,發願就是要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,用現代語言,就是觀照自己內心的敏感度來發!不斷啟發自己內心深處的悲心和願力!
用我現實的例子來說吧!比如求妻,自已不懂得談戀愛,口才不好,與女孩子講幾句話,就會臉紅,舌頭會打結,而且因為一直住在寺院裏,對社會不大接觸,連談戀愛的場所都不知道,不知道咖啡廳在哪里,茶館在哪里,也不知道價格多少。每次到茶館,點菜或結賬時心裏都很緊張,怕錢不夠。當時,剛好師父開示說:你不是念觀世音菩薩嗎?你在求妻上可以求觀世音菩薩。實在不行,叫他老人家變現一個給你!當時,我想求,但一直發不出願心來!但是後來我看到現在的婚姻很不可*,離婚率很高,婚姻不幸福,殃及子女、禍及社會,還看到妻子不如意,影響了修學。更由於看到母親年紀已大,擔心自己沒錢結婚,一直從事殺生的行業。孝心馬上得到振動!得到感動!因孝心的感動,再通過自己找物件,發現內心恐懼,由恐懼,發現自己的敏感度,然後體會到年青人都有此煩惱,然後感同身受,我們就可以發願,以實踐孝心為出發點,願一切眾生都能得到如意伴侶,咸息噁心,鹹發善念,咸尊夫妻之道, 安家立業少憂愁,和睦求善歸菩提。然後妻子求到了,因為有願在身,就有了教大家求妻求如意伴侶,就建立了命自我立網,就有了一系列教大家如何創造一個幸福美滿家庭,並以此求解脫的一系列文章。也就是說,願力指導了我的行為。求子也一樣,求福報也一樣,由自己求之心,體會到大家求之心,感同身受,並不斷發願,擴大了自己的心量!
那麼有的人說,我一直抓不住敏感點,我發不出來,是不是不用發?真真假假,假亦真!找不到自身的感動點,你可以學佛菩薩發願,學高僧大德發願,可以念一些高僧大德寫的發願文,今天可能是假的,明天可能就是真的了!一點點敏感,要抓住,趕快發心,一點點真也可以。逐漸逐漸就會擴大!
我今天繼續給大家報告如何善用發願之心。講到這個題目,末學總是心湧澎湃,總有滿肚子的話要向大家彙報,但鑒於末學口才不好,修學更是連入門也沒有,所以有講到不對之處,請大家多多指點。上節課我們講到願力的作用,講到願力是種子,決定日後結的果子的性質。講到在發願中,要善於抓住自己內心的敏感點,發出真願。你一發願,自己要能感動,你有感才能動,,你要先能感動自己,你才能感動別人、感動菩薩、感動一切。講到善用發願之心,掃地就不是單純的掃地,供燈就不是單純的供燈。推而廣之,你生活中的一言一行,起心動念也就不是那麼單純,而是念念為眾生,念念破執著,念念求菩提,念念求了生脫死。發願念念為眾生,我們的福報能否得到了,今天我們在這個課題要進行探討!
如何把自私自利之願轉化為為眾生、求證菩提的大願?
這個題目是我們今天講的重點。學佛人,有的也需要求子求妻(夫)求財富求身安等,身安而道隆!佛經也講了,求子得子、求妻得妻、求財富得財富、求長壽得長壽、甚至求大涅磐得大涅磐。那麼我們怎麼樣才能落實佛經中所說的求呢?談到求,很容易產生兩種極端。
一種是:學佛人怎麼能談求呢?學佛人要放下,要全部放下,要無求。當然,能真正放下,當然很好。萬一放不下,怎麼辦?出家人容易放下,環境可以使其好好修學!在家人,有心放下,但接觸的是社會的大染缸,親朋好友或許經常做逆緣。你有信心真正放下嗎?如果有一天退心了怎麼辦!在讀佛經時,我感覺到釋尊教導很善巧方便,很能體諒眾生的難處!他老人家也叫你要放下,要求證無上菩提。但釋尊又說,能求子得子、求妻得妻、求財富得財富、求長壽得長壽、甚至求大涅磐得大涅磐。而且在所有世間福報的求中,都與發菩提心,求證佛果聯繫在一起。你看一看《普門品》(觀世音菩薩根圓通章)就知道釋尊在說所有世間福報的求中,後面都有發菩提心,求證佛果。為什麼,等一下,我們再探討。
一種是:把有所求作為一種私願。好,佛菩薩不是說可以求子得子嗎?那他就把求子當成終極目標,一切圍繞求子轉。不懂得轉變念頭,不懂得發大心,不懂得發大願,心胸十分狹小。求不到,就說佛菩薩不靈,佛菩薩騙人。求到了,有可能怎樣?人啊,欲?難填啊,兒子求到了,貪念又起來了,佛菩薩你不是無所不能嗎?我要求我兒子日後當總統!求變成增長了自己的貪念了!
其實求,要如理如法地求,要把求當成是一種手段,而不是目的。在求的過程中體驗到佛菩薩的悲心、願心,體驗到佛菩薩就在你眼前,體驗到對因果的深信、對佛菩薩感應不可思議的深信!體驗到自己為大眾的悲心、願力,最後堅定信心求證菩提,這才是目的!這樣自私自利之願才能轉化為為大眾的大願!
我是這樣做的:94年生病時,臨近高考了!幾乎因病輟學的我不得不到學校去讀書(沒讀書就沒有高考資格,我讀的是省重點中學),離高考僅有三個月了,我僅有依*佛菩薩了!所以我有了求功名之心。剛開始不大敢開口,但是心裏想,如果考不上,人家會笑話我佛門弟子那麼笨,你們的佛菩薩不是很靈嗎?有這一念頭,就有了啟發我悲心的原動力。當時,就有一個願心,考上大學,要護法!我求功名,是為了能更好的護法。護法心願的完成需要我能功成名就。那麼求功名就是手段,護法才是目的!
求妻,是師父97年告訴我的!當時,我也想求,但願心發不了來啊!雖然《楞嚴經》也有說到求妻得妻,但總感覺到求妻怪怪的! 總感覺到私的太多了!此願一直到2000年才發得出來!中間間隔整整三年!三年的時間在幹什麼?就是在轉變念頭,在發願,在把自私自利之願轉化為為大眾的願!最後是怎麼轉化的呢?是因孝心而轉化的!當時,我母親已66歲了,還整天行殺業賺錢,心裏很是傷痛!因為這一切都是因為我還找不到物件,老人家不放心,想多賺一點錢讓我成家!因為從事的殺業要到海裏,而且又是體力活(捕海蠣),母親錢賺一點,病就要生一下,而且她還告訴我,體力一年不如一年!我非常難過,感覺到對不起母親!這樣因為母親的緣故,我決定要求妻!因為這樣,成家之後可以讓母親戒殺,又可以因為有求,讓母親多念佛,並發願要度母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所以我求妻疏第一條就是“弟子某某哀家道哀弱,慈母年事已高,因憂弟子婚事及經濟而一直從事殺生為生計,而弟子系學佛弟子,但命注婚姻不順,亦使弟子常常信願弱化,行善不力,多有退轉,為盡孝道行佛訓,力樹典型挽世風,虔誠仰冀大士賜我福德智慧、莊嚴有相之女為吾終生伴侶,以期能寬慰慈母之心,使之停止殺業,安心念佛,弟子亦能安心修道,努力行善,”那麼此時的求妻就不是單純的求妻了,而是為了行孝道,落實淨業三福中的“孝敬父母”!變成求妻是手段,行孝道是目的。再進一步啟發願力,想到了現在的婚姻很不可*,離婚率很高,婚姻不幸福,殃及子女、禍及社會,還看到妻子不如意,影響了修學。我要落實《楞嚴經》講的求妻得妻,告訴大家求如意伴侶的方法,建立一個和睦的家庭,佛化家庭,做眾生的榜樣!那麼求妻就越來越成為手段了,越來越渺小化了,而行孝道、落實淨宗三福、落實《楞嚴經》的求妻得妻,做眾生的榜樣變成了目的,目的變得越來越多,越來越大!為大眾之心越來越強,自私自利之心越來越小!這樣在求的過程感覺很自然!也就有了求妻疏後面那一段“以期無負大士之洪慈,又祈四海內外,一切同人,鹹息噁心,鹹發善念,咸尊夫妻之道, 安家立業少憂慮,和睦求善歸菩提,鹹體普覆並載之仁.視鄰邦如手足,以天下為一家.互相維持,不相侵暴.以期上慰乾父坤母之洪恩,下符與天地並稱三才之人名.轉大亂為大治,普天同慶.暢佛化於兩間,萬國咸寧.”
求子也一樣!也想到大家都想要有一個福德智慧之子,我要做眾生的榜樣,落實《普門品》的求子得子。我要培養小菩薩!
這樣轉化一個念頭,求功名、求妻、求子等世間福報變成了要為眾生大願中的一道風景線,目標卻是為大眾!
有人說,你這是在強詞奪理,巧言善辯!求就是求,還用了那麼多的藉口!那我們來看看結果,就知道是願力還是藉口了!是確有其事,還是巧言善辯!
你如果真發願,你今後的人生軌跡,周圍的人事物就會圍繞著你這個願去走,去轉!你會自覺與不自覺地去落實這個願!求功名,發的是護法的願!我會自覺地為護持出家人。不辭辛苦地流通經書也是在護法!就是拜山,我也在做護法的工作!有的人拜山,是選擇人少的時候拜!我拜山、拜高僧大德的舍利塔、拜佛卻選擇人多的時候拜!因為我要讓大家看到,我這種一看上去有一定地位的人,對寺廟、對舍利塔都如此恭敬,你們在三寶地不要亂來!或許,他們當中有人會因為看到我那麼恭敬,在探求各種疑問中進入佛門!我這樣變成了保護眾生的恭敬心、接引大眾入佛門,這也是護法啊!參加工作,文筆進步了,就想到用筆弘法!口才進步,就想到要弘揚《了凡四訓》。我弘揚《了凡四訓》是在護什麼法?是護淨空老法師的法!印光大師、淨空法師對《了凡四訓》那麼用心弘揚!淨空法師還講了好多次《了凡四訓》!講得深入淺出!我就是要用實際例子來演示《了凡四訓》!讓更多人來看淨空法師講述的《了凡四訓》!你看,求功名之後,一切工作都圍繞護法來展開!
求妻求子,要做眾生之榜樣,要落實佛經中求子得子、求妻得妻,求讓母親停止殺業!在求妻求子之後,我母親在我的苦勸下,不僅不再從事殺業,也不殺生了!(這在我這裏以殺業為生的村莊是很難的)母親也天天念佛!那求妻求子的文章,我一篇接一篇。很多求妻求夫求子的也都找上門來了!——這就是願力的結果!是不是一切圍繞願力而做呢?!
有的人可能會問:願力力量真的那麼大,能幫助我們求得世間福報?有的人,可能會說,好,我也要求子、求妻、求財富,我也要發願!但我告訴你,要發出真願!要以慈悲心啟動願力,以自己的敏感點來啟動願力,啟動慈悲心!求功名,時間緊,沒多想,一發願,三個月考上我向佛菩薩指定的大學!求妻,97年有心求,2000年發願,用了三年時間來發一個願,結果8個月就求到了!求子,用了近一年的時間發願。也求到了!求是求到了,那我的心境又是怎樣呢?我感覺在求的過程中,善根增加了、慈悲心增加了,願力擴大了,因果更深信了,佛菩薩的感應不可思議更深信了,行善之心更切了、貪念減少了。
所以,佛經所說的世間福報,不是釋尊騙我們,而是我們能不能如理如法的落實!能不能轉為為大眾的願心!能不能轉為“雙贏”——世間福報求到了,心也擴大了,寬廣了,求解脫之心也更進一步了!有的人,一聽到解脫,就嚇得半死,以為一旦解脫,世間的樂趣就無法享受!其實捨得捨得,有舍必有得,世間的樂趣比起解脫的樂趣根本無法相比,天壤之別啊!你以為聖人比我們笨?!他們比我們聰明多了!
五十歲以後,我開始向諸佛菩薩作如是的告白:
慈悲偉大的佛陀!
慈悲偉大的觀世音菩薩!
請讓我來負擔天下眾生的業障苦難,
請讓我來承受世間人情的辛酸冷暖,
請讓我來延續實踐佛陀的大慈大悲,
請讓我來學習如來世尊的示教利喜。
“多年以來的修持體驗,使我深有所感:「發心立願」如同學生的升級,應該要策勵自己不斷進步,像地藏菩薩的誓願從「超度亡母,出離苦趣」到「地獄不空,誓不成佛」,經過了無量億劫的考驗;彌勒菩薩的發心從「求名求利,遊族姓家」到「降誕娑婆,廣度眾生」,也是多少阿僧只劫心靈提升的結果。而我單單一個願心,就花費了一甲子以上的歲月,”
當時年少無知,感覺一代大師,星雲大師境界怎麼那麼差。高僧大德,一開始就要眾生無邊誓願度才對,一開始就要無我。這樣才符合佛法的邏輯嘛!現在才體會到大師的一片苦心,他是教大家如何發真願!願是什麼,就是要把你的言行舉止定在一個軌道上,讓你不會走偏,不會走歪,不會懶惰,會去精進,會跟著願力走,而不會隨業力轉。眾生無邊誓願度——大願,成佛之願啊!但是說照說,貪嗔癡你照做不誤,自私自利之心一點也沒減少,你說那是願嗎?願指導不了行為,那就是空願,僅是個善念,如果造作再嚴重一點,那就是自欺欺人的妄念啊!從星雲大師的發願,可以看出,老人家先從身邊的人為物件,來發願,這樣有一種真心感受,然後擴大自己的心胸,擴大到連“我要怎樣”都沒有了,念念都是眾生要怎樣。比如你希望你的孩子健康,功成名就,在不斷的發願中,你就會想到其實天下所有父母親都一樣,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,功成名就!以你希求之心,體驗天下所有父母親之心,再發願天下所有父母親的孩子都能健康、功成名就,這樣你的心才能真心!願才能是真願,也才能指導你去做讓所有父母親的孩子都能健康、功成名就的事情。也就是說,你有感同身受之心,一發願,內心就受到振動,就會有感,有感就會動,就會去做,所謂感動感動,有感才會動,沒感就動不了!所以,你看一看,佛菩薩在因地裏的發願不盡相同。。。。。為什麼?佛菩薩在發真願。末學認為,真願就要通過觀照自己當時的心態,來發出自己能做到的願,才能形成願力敵過業力!記住噢,發願就是要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,用現代語言,就是觀照自己內心的敏感度來發!不斷啟發自己內心深處的悲心和願力!
用我現實的例子來說吧!比如求妻,自已不懂得談戀愛,口才不好,與女孩子講幾句話,就會臉紅,舌頭會打結,而且因為一直住在寺院裏,對社會不大接觸,連談戀愛的場所都不知道,不知道咖啡廳在哪里,茶館在哪里,也不知道價格多少。每次到茶館,點菜或結賬時心裏都很緊張,怕錢不夠。當時,剛好師父開示說:你不是念觀世音菩薩嗎?你在求妻上可以求觀世音菩薩。實在不行,叫他老人家變現一個給你!當時,我想求,但一直發不出願心來!但是後來我看到現在的婚姻很不可*,離婚率很高,婚姻不幸福,殃及子女、禍及社會,還看到妻子不如意,影響了修學。更由於看到母親年紀已大,擔心自己沒錢結婚,一直從事殺生的行業。孝心馬上得到振動!得到感動!因孝心的感動,再通過自己找物件,發現內心恐懼,由恐懼,發現自己的敏感度,然後體會到年青人都有此煩惱,然後感同身受,我們就可以發願,以實踐孝心為出發點,願一切眾生都能得到如意伴侶,咸息噁心,鹹發善念,咸尊夫妻之道, 安家立業少憂愁,和睦求善歸菩提。然後妻子求到了,因為有願在身,就有了教大家求妻求如意伴侶,就建立了命自我立網,就有了一系列教大家如何創造一個幸福美滿家庭,並以此求解脫的一系列文章。也就是說,願力指導了我的行為。求子也一樣,求福報也一樣,由自己求之心,體會到大家求之心,感同身受,並不斷發願,擴大了自己的心量!
那麼有的人說,我一直抓不住敏感點,我發不出來,是不是不用發?真真假假,假亦真!找不到自身的感動點,你可以學佛菩薩發願,學高僧大德發願,可以念一些高僧大德寫的發願文,今天可能是假的,明天可能就是真的了!一點點敏感,要抓住,趕快發心,一點點真也可以。逐漸逐漸就會擴大!
我今天繼續給大家報告如何善用發願之心。講到這個題目,末學總是心湧澎湃,總有滿肚子的話要向大家彙報,但鑒於末學口才不好,修學更是連入門也沒有,所以有講到不對之處,請大家多多指點。上節課我們講到願力的作用,講到願力是種子,決定日後結的果子的性質。講到在發願中,要善於抓住自己內心的敏感點,發出真願。你一發願,自己要能感動,你有感才能動,,你要先能感動自己,你才能感動別人、感動菩薩、感動一切。講到善用發願之心,掃地就不是單純的掃地,供燈就不是單純的供燈。推而廣之,你生活中的一言一行,起心動念也就不是那麼單純,而是念念為眾生,念念破執著,念念求菩提,念念求了生脫死。發願念念為眾生,我們的福報能否得到了,今天我們在這個課題要進行探討!
如何把自私自利之願轉化為為眾生、求證菩提的大願?
這個題目是我們今天講的重點。學佛人,有的也需要求子求妻(夫)求財富求身安等,身安而道隆!佛經也講了,求子得子、求妻得妻、求財富得財富、求長壽得長壽、甚至求大涅磐得大涅磐。那麼我們怎麼樣才能落實佛經中所說的求呢?談到求,很容易產生兩種極端。
一種是:學佛人怎麼能談求呢?學佛人要放下,要全部放下,要無求。當然,能真正放下,當然很好。萬一放不下,怎麼辦?出家人容易放下,環境可以使其好好修學!在家人,有心放下,但接觸的是社會的大染缸,親朋好友或許經常做逆緣。你有信心真正放下嗎?如果有一天退心了怎麼辦!在讀佛經時,我感覺到釋尊教導很善巧方便,很能體諒眾生的難處!他老人家也叫你要放下,要求證無上菩提。但釋尊又說,能求子得子、求妻得妻、求財富得財富、求長壽得長壽、甚至求大涅磐得大涅磐。而且在所有世間福報的求中,都與發菩提心,求證佛果聯繫在一起。你看一看《普門品》(觀世音菩薩根圓通章)就知道釋尊在說所有世間福報的求中,後面都有發菩提心,求證佛果。為什麼,等一下,我們再探討。
一種是:把有所求作為一種私願。好,佛菩薩不是說可以求子得子嗎?那他就把求子當成終極目標,一切圍繞求子轉。不懂得轉變念頭,不懂得發大心,不懂得發大願,心胸十分狹小。求不到,就說佛菩薩不靈,佛菩薩騙人。求到了,有可能怎樣?人啊,欲?難填啊,兒子求到了,貪念又起來了,佛菩薩你不是無所不能嗎?我要求我兒子日後當總統!求變成增長了自己的貪念了!
其實求,要如理如法地求,要把求當成是一種手段,而不是目的。在求的過程中體驗到佛菩薩的悲心、願心,體驗到佛菩薩就在你眼前,體驗到對因果的深信、對佛菩薩感應不可思議的深信!體驗到自己為大眾的悲心、願力,最後堅定信心求證菩提,這才是目的!這樣自私自利之願才能轉化為為大眾的大願!
我是這樣做的:94年生病時,臨近高考了!幾乎因病輟學的我不得不到學校去讀書(沒讀書就沒有高考資格,我讀的是省重點中學),離高考僅有三個月了,我僅有依*佛菩薩了!所以我有了求功名之心。剛開始不大敢開口,但是心裏想,如果考不上,人家會笑話我佛門弟子那麼笨,你們的佛菩薩不是很靈嗎?有這一念頭,就有了啟發我悲心的原動力。當時,就有一個願心,考上大學,要護法!我求功名,是為了能更好的護法。護法心願的完成需要我能功成名就。那麼求功名就是手段,護法才是目的!
求妻,是師父97年告訴我的!當時,我也想求,但願心發不了來啊!雖然《楞嚴經》也有說到求妻得妻,但總感覺到求妻怪怪的! 總感覺到私的太多了!此願一直到2000年才發得出來!中間間隔整整三年!三年的時間在幹什麼?就是在轉變念頭,在發願,在把自私自利之願轉化為為大眾的願!最後是怎麼轉化的呢?是因孝心而轉化的!當時,我母親已66歲了,還整天行殺業賺錢,心裏很是傷痛!因為這一切都是因為我還找不到物件,老人家不放心,想多賺一點錢讓我成家!因為從事的殺業要到海裏,而且又是體力活(捕海蠣),母親錢賺一點,病就要生一下,而且她還告訴我,體力一年不如一年!我非常難過,感覺到對不起母親!這樣因為母親的緣故,我決定要求妻!因為這樣,成家之後可以讓母親戒殺,又可以因為有求,讓母親多念佛,並發願要度母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所以我求妻疏第一條就是“弟子某某哀家道哀弱,慈母年事已高,因憂弟子婚事及經濟而一直從事殺生為生計,而弟子系學佛弟子,但命注婚姻不順,亦使弟子常常信願弱化,行善不力,多有退轉,為盡孝道行佛訓,力樹典型挽世風,虔誠仰冀大士賜我福德智慧、莊嚴有相之女為吾終生伴侶,以期能寬慰慈母之心,使之停止殺業,安心念佛,弟子亦能安心修道,努力行善,”那麼此時的求妻就不是單純的求妻了,而是為了行孝道,落實淨業三福中的“孝敬父母”!變成求妻是手段,行孝道是目的。再進一步啟發願力,想到了現在的婚姻很不可*,離婚率很高,婚姻不幸福,殃及子女、禍及社會,還看到妻子不如意,影響了修學。我要落實《楞嚴經》講的求妻得妻,告訴大家求如意伴侶的方法,建立一個和睦的家庭,佛化家庭,做眾生的榜樣!那麼求妻就越來越成為手段了,越來越渺小化了,而行孝道、落實淨宗三福、落實《楞嚴經》的求妻得妻,做眾生的榜樣變成了目的,目的變得越來越多,越來越大!為大眾之心越來越強,自私自利之心越來越小!這樣在求的過程感覺很自然!也就有了求妻疏後面那一段“以期無負大士之洪慈,又祈四海內外,一切同人,鹹息噁心,鹹發善念,咸尊夫妻之道, 安家立業少憂慮,和睦求善歸菩提,鹹體普覆並載之仁.視鄰邦如手足,以天下為一家.互相維持,不相侵暴.以期上慰乾父坤母之洪恩,下符與天地並稱三才之人名.轉大亂為大治,普天同慶.暢佛化於兩間,萬國咸寧.”
求子也一樣!也想到大家都想要有一個福德智慧之子,我要做眾生的榜樣,落實《普門品》的求子得子。我要培養小菩薩!
這樣轉化一個念頭,求功名、求妻、求子等世間福報變成了要為眾生大願中的一道風景線,目標卻是為大眾!
有人說,你這是在強詞奪理,巧言善辯!求就是求,還用了那麼多的藉口!那我們來看看結果,就知道是願力還是藉口了!是確有其事,還是巧言善辯!
你如果真發願,你今後的人生軌跡,周圍的人事物就會圍繞著你這個願去走,去轉!你會自覺與不自覺地去落實這個願!求功名,發的是護法的願!我會自覺地為護持出家人。不辭辛苦地流通經書也是在護法!就是拜山,我也在做護法的工作!有的人拜山,是選擇人少的時候拜!我拜山、拜高僧大德的舍利塔、拜佛卻選擇人多的時候拜!因為我要讓大家看到,我這種一看上去有一定地位的人,對寺廟、對舍利塔都如此恭敬,你們在三寶地不要亂來!或許,他們當中有人會因為看到我那麼恭敬,在探求各種疑問中進入佛門!我這樣變成了保護眾生的恭敬心、接引大眾入佛門,這也是護法啊!參加工作,文筆進步了,就想到用筆弘法!口才進步,就想到要弘揚《了凡四訓》。我弘揚《了凡四訓》是在護什麼法?是護淨空老法師的法!印光大師、淨空法師對《了凡四訓》那麼用心弘揚!淨空法師還講了好多次《了凡四訓》!講得深入淺出!我就是要用實際例子來演示《了凡四訓》!讓更多人來看淨空法師講述的《了凡四訓》!你看,求功名之後,一切工作都圍繞護法來展開!
求妻求子,要做眾生之榜樣,要落實佛經中求子得子、求妻得妻,求讓母親停止殺業!在求妻求子之後,我母親在我的苦勸下,不僅不再從事殺業,也不殺生了!(這在我這裏以殺業為生的村莊是很難的)母親也天天念佛!那求妻求子的文章,我一篇接一篇。很多求妻求夫求子的也都找上門來了!——這就是願力的結果!是不是一切圍繞願力而做呢?!
有的人可能會問:願力力量真的那麼大,能幫助我們求得世間福報?有的人,可能會說,好,我也要求子、求妻、求財富,我也要發願!但我告訴你,要發出真願!要以慈悲心啟動願力,以自己的敏感點來啟動願力,啟動慈悲心!求功名,時間緊,沒多想,一發願,三個月考上我向佛菩薩指定的大學!求妻,97年有心求,2000年發願,用了三年時間來發一個願,結果8個月就求到了!求子,用了近一年的時間發願。也求到了!求是求到了,那我的心境又是怎樣呢?我感覺在求的過程中,善根增加了、慈悲心增加了,願力擴大了,因果更深信了,佛菩薩的感應不可思議更深信了,行善之心更切了、貪念減少了。
所以,佛經所說的世間福報,不是釋尊騙我們,而是我們能不能如理如法的落實!能不能轉為為大眾的願心!能不能轉為“雙贏”——世間福報求到了,心也擴大了,寬廣了,求解脫之心也更進一步了!有的人,一聽到解脫,就嚇得半死,以為一旦解脫,世間的樂趣就無法享受!其實捨得捨得,有舍必有得,世間的樂趣比起解脫的樂趣根本無法相比,天壤之別啊!你以為聖人比我們笨?!他們比我們聰明多了!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二、生活在在處處都可以發善願。
我們講到善於發願,掃地就不是掃地,供燈也不是供燈!生活中一言一行,都可以抓住感動點,來發善願,發大願!比如,XX師兄是做〈無極限〉的保健品,你可以發願,“讓所以吃了你的保健品的人,都身體健康,家庭和睦”!如果有人吃了你的保健品身體好了,看到人家喜悅的心情,你心裏也受到感動,你就可以抓住當時心境,來發願,如果乘願再來,生生世世從事的職業要是善業,要“雙贏”,既可以養家糊口,又可以幫助別人!選擇工作很重要!發更深一點的願,“每個眾生吃了無極限,身體好了,會用身體去行善,身體不行,能體驗人生的苦,併發心學佛,求證菩提”。。你還別看,願力是很可怕的,你一發,你的人生路就會這樣去走!人家來買保健品,你就會用心去把他們引入佛門!
今天來的一位師兄,身體有一個治不好,又死不了,但一直拖累生活起居的病。我們今天重點講治病。有的人,一生病,就怨天尤人,“天啊,為什麼是我生病”“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”都是我、我、我!其實病痛的來源有一半是來自我們的執著(方便對比),你總是我我我,總是一直認為病病病,所以你就一直感覺到痛啊,苦啊!其實你如果善於發願,你就可以減少很多痛苦,還可以不斷增長善念,並且病痛有可能就好了!
下面講兩個故事:
1、轉移注意力的治病真跡
從前,有一個人生了一個會致命的惡瘡,手臂上也長了一個無關緊要的小疔。他請了一個高明的醫生來治療。那醫生對他說“你這個大瘡沒什麼要緊,倒是你手臂上的那個小疔很嚴重,有生命的危險,你要好好注意。” 病人聽了醫生這一段話,他就把注意力轉移了,專門注意手上的那小疔,而不去理會大惡瘡。久而久之,身上的瘡卻全部都好了!
2、笑病不藥而愈。
從前,有一個人很用功,後考上狀元。但中了狀元,結果得意過頭,得了很嚴重的“笑病”。很多醫生都束手無策。有一個高明醫生,對其說“你得了必死的絕症,我無辦法,你去找一位老醫生,慢就來不及了”這個醫生還把病的病因和將來的嚴重性一一告訴他。這人一聽,嚇得也笑不出來,放下萬緣,去找那老醫生! 可是,當找到老醫生,那老醫生卻說“你的病全好了,可以回去了,因為你得了笑病,藥難以治,那位醫生不得不用致死的絕症來嚇唬你,才能治好你的病!”
這兩則故事,很清楚的告訴我們,生病的痛苦很大程度來自我們對身體的執著和對病的執著。那麼生病如何發願呢? 身體是你的嗎?身體是母親的血與父親的精結合而成的,身體的種子不是你的,種子不是你的,那身體是你的嗎?身體也不是父母的,前幾節課,我們講到,身體是諸多外緣作用於你的作用點。僅是一個工具而已!這個工具可以幫助一切眾生,也可以害一切眾生!好,那你就可以發願:不是你病了,而是工具病了,有點損壞;不是你的工具壞了,而是眾生的工具壞了,你要為眾生修理工具,用這個工具利益一切眾生!這樣一來,你既發了善願,又轉移了對病痛的執著!
我們講到善於發願,掃地就不是掃地,供燈也不是供燈!生活中一言一行,都可以抓住感動點,來發善願,發大願!比如,XX師兄是做〈無極限〉的保健品,你可以發願,“讓所以吃了你的保健品的人,都身體健康,家庭和睦”!如果有人吃了你的保健品身體好了,看到人家喜悅的心情,你心裏也受到感動,你就可以抓住當時心境,來發願,如果乘願再來,生生世世從事的職業要是善業,要“雙贏”,既可以養家糊口,又可以幫助別人!選擇工作很重要!發更深一點的願,“每個眾生吃了無極限,身體好了,會用身體去行善,身體不行,能體驗人生的苦,併發心學佛,求證菩提”。。你還別看,願力是很可怕的,你一發,你的人生路就會這樣去走!人家來買保健品,你就會用心去把他們引入佛門!
今天來的一位師兄,身體有一個治不好,又死不了,但一直拖累生活起居的病。我們今天重點講治病。有的人,一生病,就怨天尤人,“天啊,為什麼是我生病”“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”都是我、我、我!其實病痛的來源有一半是來自我們的執著(方便對比),你總是我我我,總是一直認為病病病,所以你就一直感覺到痛啊,苦啊!其實你如果善於發願,你就可以減少很多痛苦,還可以不斷增長善念,並且病痛有可能就好了!
下面講兩個故事:
1、轉移注意力的治病真跡
從前,有一個人生了一個會致命的惡瘡,手臂上也長了一個無關緊要的小疔。他請了一個高明的醫生來治療。那醫生對他說“你這個大瘡沒什麼要緊,倒是你手臂上的那個小疔很嚴重,有生命的危險,你要好好注意。” 病人聽了醫生這一段話,他就把注意力轉移了,專門注意手上的那小疔,而不去理會大惡瘡。久而久之,身上的瘡卻全部都好了!
2、笑病不藥而愈。
從前,有一個人很用功,後考上狀元。但中了狀元,結果得意過頭,得了很嚴重的“笑病”。很多醫生都束手無策。有一個高明醫生,對其說“你得了必死的絕症,我無辦法,你去找一位老醫生,慢就來不及了”這個醫生還把病的病因和將來的嚴重性一一告訴他。這人一聽,嚇得也笑不出來,放下萬緣,去找那老醫生! 可是,當找到老醫生,那老醫生卻說“你的病全好了,可以回去了,因為你得了笑病,藥難以治,那位醫生不得不用致死的絕症來嚇唬你,才能治好你的病!”
這兩則故事,很清楚的告訴我們,生病的痛苦很大程度來自我們對身體的執著和對病的執著。那麼生病如何發願呢? 身體是你的嗎?身體是母親的血與父親的精結合而成的,身體的種子不是你的,種子不是你的,那身體是你的嗎?身體也不是父母的,前幾節課,我們講到,身體是諸多外緣作用於你的作用點。僅是一個工具而已!這個工具可以幫助一切眾生,也可以害一切眾生!好,那你就可以發願:不是你病了,而是工具病了,有點損壞;不是你的工具壞了,而是眾生的工具壞了,你要為眾生修理工具,用這個工具利益一切眾生!這樣一來,你既發了善願,又轉移了對病痛的執著!
三、不能亂發願。
發願很好,但不要亂髮無明之願、惡願。因為願力是很厲害的!特別我們農村,經常鄰里不和,吵架,就說“我要生生世世與你結冤家”那你以後就真的要生生世世與其糾纏不清!年青的學佛人,也會亂發願,特別是在找物件上!他不是祈求佛菩薩加被一個志同道合之人,不是祈求佛菩薩安排一個,而是說“佛菩薩,我發願做善事多少,誦多少經,讓我和XX人結成伴侶,我太愛他(她)了,沒他我活不成!”—結婚,頭就昏!!! (不再寫,就用我以前的文章《從求妻的過程分析願力的可怕--再論求妻》)
從求妻的過程分析願力的可怕--再論求妻
佛門中修習中的一個關鍵環節是發願,我們知道善願會結善果,但往往忽視惡願也會結惡果!要知道“一切唯心所造、唯識所變”,心造萬物,要以發願來完成的!因願而結果,大家可能在佛經講述中聽到,在實際生活中或許由於疏忽而未能用心體會,體現在生活中我們容易發隨口願,體現在求妻中往往出現一個極大極普遍的現象,就是求妻求夫因被感情衝昏頭腦,在發願祈求過程中專指與某人合合,其實這是萬萬不能的,其後果也是很可怕的!!!求妻求夫既然要求佛菩薩加被,就應該相信佛菩薩,就應該要讓佛菩薩來安排!--這一點極為關鍵!否則我們會因為我們的發願而受到願力的懲罰!
我與大家一樣,在青少年時代,見到一個愛一個,都希望會成,如果不會成,自己當時又很喜歡,就發願要誦經多少,做善事多少,求與某人合合!以致于常讓無聊的感情折磨!在96年左右,我讀大學時,暗戀一位校友,少年時的感情衝動,認為她是最好的,於是就發願要誦經多少,做善事多少,求與某人合合!還為她去拜山,甚至還以此相要脅,對佛菩薩說,如果不能成我學佛信心會大受打擊。雖然感性上衝動,但理性上還是有抵抗!後來我們見面了,沒談就拜拜了!當時發的願在98年底就開始結果了。當時那女子分配到我單位,我又開始衝動了,明知不適合,但竟然還行動,還好那女子拒絕,因為她有男朋友!其實那女子的性格等各方面都不適合我!過了兩年,那女子被他男朋友拋棄了!我在思考,如果不是我被感情衝昏頭腦,亂發願,可能也不會換來98年的無聊的感情衝擊!
99年,我遇到一位女子,家裏經濟條件很好,擁有近千萬家產,人長得很漂亮,據稱在我這個市里難以看到如此漂亮的女子!這是我第一次真正戀愛!這時我又開始昏了!又發願,認為她是最好的!還是求妻幾步驟一直發願!當時不到兩星期也就拜拜了!但我的願力還在呀!2000年,她女子竟然千方百計要接近我,因為她認為我最好!我當時也起了不是很好的念頭。當年5月,我們又開始談了,不過算卦是不成的!結果又不到兩個月又要拜拜。可能是願力的緣故,分手搞得屢分屢合,屢合屢分,苦不堪言!但當時我成熟了,在擇偶中也比較理性化!我一直告訴菩薩能成則快成,不能成快分手,並懺悔自己亂髮的願!在好幾次合,好幾次分的無聊過程中才得以如意!這兩個例子,使我不禁分析發願的可怕!因為我其他物件過的三個女子都沒有這樣,為什麼這兩個發願的女子會出現分又合,合又分!難道是願力的結果,太可怕了!因為事實上這兩個女子現在分析起來根本不適合我,一旦成了,留下的就僅有人生的痛苦了!修道根本談不上,工作事業也是渺茫無期!最後我求妻就不再專指某人,而是提出標準,讓佛菩薩來安排,來牽線!結果證明佛菩薩是一定可以依託信任的人,他老人家安排的是我做夢也不敢想的!
發願很好,但不要亂髮無明之願、惡願。因為願力是很厲害的!特別我們農村,經常鄰里不和,吵架,就說“我要生生世世與你結冤家”那你以後就真的要生生世世與其糾纏不清!年青的學佛人,也會亂發願,特別是在找物件上!他不是祈求佛菩薩加被一個志同道合之人,不是祈求佛菩薩安排一個,而是說“佛菩薩,我發願做善事多少,誦多少經,讓我和XX人結成伴侶,我太愛他(她)了,沒他我活不成!”—結婚,頭就昏!!! (不再寫,就用我以前的文章《從求妻的過程分析願力的可怕--再論求妻》)
從求妻的過程分析願力的可怕--再論求妻
佛門中修習中的一個關鍵環節是發願,我們知道善願會結善果,但往往忽視惡願也會結惡果!要知道“一切唯心所造、唯識所變”,心造萬物,要以發願來完成的!因願而結果,大家可能在佛經講述中聽到,在實際生活中或許由於疏忽而未能用心體會,體現在生活中我們容易發隨口願,體現在求妻中往往出現一個極大極普遍的現象,就是求妻求夫因被感情衝昏頭腦,在發願祈求過程中專指與某人合合,其實這是萬萬不能的,其後果也是很可怕的!!!求妻求夫既然要求佛菩薩加被,就應該相信佛菩薩,就應該要讓佛菩薩來安排!--這一點極為關鍵!否則我們會因為我們的發願而受到願力的懲罰!
我與大家一樣,在青少年時代,見到一個愛一個,都希望會成,如果不會成,自己當時又很喜歡,就發願要誦經多少,做善事多少,求與某人合合!以致于常讓無聊的感情折磨!在96年左右,我讀大學時,暗戀一位校友,少年時的感情衝動,認為她是最好的,於是就發願要誦經多少,做善事多少,求與某人合合!還為她去拜山,甚至還以此相要脅,對佛菩薩說,如果不能成我學佛信心會大受打擊。雖然感性上衝動,但理性上還是有抵抗!後來我們見面了,沒談就拜拜了!當時發的願在98年底就開始結果了。當時那女子分配到我單位,我又開始衝動了,明知不適合,但竟然還行動,還好那女子拒絕,因為她有男朋友!其實那女子的性格等各方面都不適合我!過了兩年,那女子被他男朋友拋棄了!我在思考,如果不是我被感情衝昏頭腦,亂發願,可能也不會換來98年的無聊的感情衝擊!
99年,我遇到一位女子,家裏經濟條件很好,擁有近千萬家產,人長得很漂亮,據稱在我這個市里難以看到如此漂亮的女子!這是我第一次真正戀愛!這時我又開始昏了!又發願,認為她是最好的!還是求妻幾步驟一直發願!當時不到兩星期也就拜拜了!但我的願力還在呀!2000年,她女子竟然千方百計要接近我,因為她認為我最好!我當時也起了不是很好的念頭。當年5月,我們又開始談了,不過算卦是不成的!結果又不到兩個月又要拜拜。可能是願力的緣故,分手搞得屢分屢合,屢合屢分,苦不堪言!但當時我成熟了,在擇偶中也比較理性化!我一直告訴菩薩能成則快成,不能成快分手,並懺悔自己亂髮的願!在好幾次合,好幾次分的無聊過程中才得以如意!這兩個例子,使我不禁分析發願的可怕!因為我其他物件過的三個女子都沒有這樣,為什麼這兩個發願的女子會出現分又合,合又分!難道是願力的結果,太可怕了!因為事實上這兩個女子現在分析起來根本不適合我,一旦成了,留下的就僅有人生的痛苦了!修道根本談不上,工作事業也是渺茫無期!最後我求妻就不再專指某人,而是提出標準,讓佛菩薩來安排,來牽線!結果證明佛菩薩是一定可以依託信任的人,他老人家安排的是我做夢也不敢想的!
我也不知道我當時無聊的發願是否會延續到下輩子,到時那不確定因素我們難以把握!希望不理智的發願不會讓我下一世墮落! 如果對方下三惡道,我豈不是也要下?!
所以,我真心地勸告大家,求妻求夫一定不要專指某人亂發願,既傷害了他(她),更傷害了我們自己!要制定標準,把一切交付給佛菩薩--沒有比這樣保險的了!
以此類推,在生活在我們也不要亂髮毒誓,要知道只要有種子就會結果,僅要是願,不管善惡,都會緣聚的!
所以,我真心地勸告大家,求妻求夫一定不要專指某人亂發願,既傷害了他(她),更傷害了我們自己!要制定標準,把一切交付給佛菩薩--沒有比這樣保險的了!
以此類推,在生活在我們也不要亂髮毒誓,要知道只要有種子就會結果,僅要是願,不管善惡,都會緣聚的!
善發回向之心
今天我們講最後一個專題,善發回向之心!如何回向,說實在,我學佛十幾年,也是在前幾天剛明白回向的真義。我們已講過善發佈施之心、至誠之心、歡喜之心,善用發願之心。用種樹來比喻它們的關係。末學認為善用發願之心是種子,決定這顆樹是什麼。善發佈施之心、至誠之心、歡喜之心則影響樹枝、樹葉、果子的大小。善用回向之心則決定這個果子是什麼,它的用途是做什麼的,要用在什麼地方!發願與回向有點相似。發願一般起始于動作之初。回向一般在動作之後,回向決定果實的大小和用途。回向用一句通俗的話,叫改變用途。初學佛人,很多都困惑在“回向”這兩個字。他們也知道,念佛有功德,要回向;誦經有功德,要回向。但怎麼回向呢?很多初學佛的道友,會把回向看成是有形的東西,看成是一顆樹上的桃子,一顆樹上有15個桃子,如果不回向,我可以得15個,如果回向給15個人,那麼我就僅能得1個。把無形的回向當成有形的物體,而發不出回向之心來。有的同修也看過《地藏經》“複次地藏:未來世中,若有善男子善女人,于佛法中所種善根,或佈施供養,或修補塔寺,或裝理經典,乃至一毛一塵,一沙一渧。如是善事,但能回向法界,是人功德,百千生中受上妙樂。如但回向自家眷屬,或自身利益,如是之果,即三生受樂,舍一得萬報。是故地藏,佈施因緣,其事如是。”,這個他也知道,“回向法界、回向無上菩提叫舍一得萬報”,但就是沒信心。誦完一部經,不敢回向法界,而是回向給要求的事,或是自己的親人。一邊想回向法界,一邊又想到自己的利益,所以總是回向給自己所求之事,所以很容易心虛,心裏頭不踏實。那麼回向倒底怎麼一回事,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回向的真實義。
回向之真相——眾生之間、法界之中的“雙贏”
回向是什麼?末學認為,回向應拆成“回。。。向。。。”回的前面是因,向的後面是果,即因本來要這樣成為果,你打個方向盤,改變果發展的方向,向我們所要的目標。回向的實質是什麼?末學認為,回向是眾生與眾生之間、眾生與法界之間是的雙蠃。我們先來講一個案例:
有一個農夫,禮請無相禪師到家裏來為他的亡妻誦經超度,佛事完畢以後,農夫問道:“禪師!你認為我的太太能從這次佛事中得到多少利益呢?”
無相禪師照實的說道:“當然!佛法如慈航普渡,如日光遍照,不止是你的太太可以得到利益,一切有情眾生無不得益。”
農夫不滿意道:“可是我的太太是非常嬌弱的,其他眾生也許會占她便宜,把她的功德奪去。能否請您只單單為她誦經超度就好,不要回向給其他的眾生。”
無相禪師慨歎農夫的自私,但仍慈悲的開導道:“回轉自己的功德以趣向他人,使每一眾生均沾法益,是個很討巧的修持法門,『回向』有回事向理、回因向果、回小向大的內容,就如一光不是照耀一人,一光可以照耀大眾,就如天上太陽一個,萬物皆蒙照耀,一粒種子可以生長萬千果實,你應該用你發心點燃的這一根蠟燭,去引燃千千萬萬支的蠟燭,不僅光亮增加百千萬倍,本身的這支蠟燭,並不因而減少亮光。如果人人都能抱有如此觀念,則我們微小的自身,常會因千千萬萬人的回向,而蒙受很多的功德,何樂而不為呢?故我們佛教徒應該平等看待一切眾生!”
農夫仍是頑固的說道:“這個教義很好,但還是要請法師破個例,我有一位鄰居老趙,他對我可說是欺我、害我,能把他除去在一切有情眾生之外就好了。”
無相禪師以嚴厲的口吻說道:“既曰一切,何有除外?”
農夫茫然,若有所失。
(書評:人性之自私、計較、狹隘,于這位農夫身上可以完全看出。只要自己快樂,自己所得所有,管他人的死活?庶不知別人都在受苦受難,自己一個人怎能獨享?如論世間,有事理兩面。事相上有多少、有差別,但在道理上則無多少無差別,一切平等。等於一燈照暗室,舉室通明,何能只照一物,他物不能沾光?懂得一切的人,才能擁有一切;捨棄一個,就是捨棄一切。捨棄一切,人生還擁有什麼?)
這個故事,可以給我們兩個啟示。
啟示一:農夫的心態——怕太太的功德,被別人奪走!
農夫是什麼人,他也懂得,愛人去世要誦經超度,俗語說“信佛人”,跟我們是不是一樣?!但是,他感覺到誦經超度要回向給自己的愛人,他怕愛人的功德被人家搶走。他有這種心態,我們是不是也有這種心態呢?!回向給自己的小孩,也怕功德被分掉,小孩得不到全部功德?!這是心態之一。另一種,他感覺回向給無上菩提,而無上菩提是清靜的,他感覺自己內心是貪、嗔、癡的,不相應。所以他也不敢回向給無上菩提。
啟示二:無相禪師釋回向的真義。
1、“回轉自己的功德以趣向他人,使每一眾生均沾法益,是個很討巧的修持法門” 2、“引燃千千萬萬支的蠟燭,不僅光亮增加百千萬倍,本身的這支蠟燭,並不因而減少亮光。”3、“如果人人都能抱有如此觀念,則我們微小的自身,常會因千千萬萬人的回向,而蒙受很多的功德”
禪師的話有三層意思。末學認為,他首先肯定回向是一個很討巧的修持法門,就如《地藏經》所說的“舍一得萬報”,是一個可以使每一眾生均沾法益的方法;其次,他肯定了回向給別人,自己的功德絲毫不減,而且還可以使很多眾生都得到利益;再次,他肯定了如果人人都能抱有如此觀念,則我們微小的自身,常會因千千萬萬人的回向,而蒙受很多的功德。這一句話很重要,我再念一遍,“如果人人都能抱有如此觀念,則我們微小的自身,常會因千千萬萬人的回向,而蒙受很多的功德” 老禪師告訴我們一個訣竅,快速修德積福的訣竅;告訴我們一個真相,人人得益的真相;告訴我們一個原理,心心相應的原理。無始劫來,多少人把功德回向給眾生,但我們有沒有得到??我們也是眾生之一,但是我們得到了嗎?心心相應,才能感應。人家是為眾生之心做回向,我們是以回向自身的心態做回向,心態不一,能感應得到嗎?同樣誦一部經,那些前輩為眾生做回向的功德比我們不知多多少,如果我們也能以為眾生之心做回向,肯回向給法界的眾生,那麼,他們回向的功德,我們不就能因為心心相應而得到嘛!那麼我們在做事情,求官求子求妻求財富等,就不是我們一個人在做了!!而是有無量的前輩給我們提供各種殊勝的功德和助緣,那麼所求之事,不就更快嗎?這就是快速修德積福的訣竅啊!!
講到這裏,可能有人會說,這是禪師說的,你能不能舉佛經說的?你要從佛經中拿出依據,我們才能信。在《雜譬喻經》中對回向的真義也有很形象的講述。請看經文:昔佛在世時。有五百力士俱為沙門。共在一處坐禪誦經。有不善賊盡奪諸沙門衣鉢蕩盡。唯有泥洹僧在。是賊去後諸沙門輕著泥洹僧。俱詣佛所具白此意。佛語諸沙門言。汝何不大喚。諸沙門答言。佛未聽是故不敢喚。佛語諸比丘。汝若不敢喚者。賊當日剝汝衣。誰當能常給者。從今日後聽汝見賊來時大喚。捉杖塼石恐怖令去。但莫至誠傷害之耳。人之所重者身也命也財也。此三事皆不足惜不可輕也。不足惜者以其非常敗壞無有堅固。愚惑惜之以為我物。貪愛吝惜起不善因緣後墮惡道。故不足惜也。不可輕者以有身故遇值賢聖。擎跪曲拳承迎禮拜。後得金剛寶身不可毀壞。故曰不可輕也。命不足惜者。人為命故殺生強盜婬劮。口犯四過。心生貪恚邪見後墮地獄。故曰不足惜也。而亦不可輕者。以有命故值遇聖賢。得聞法言精義入神盡壽修行。後得寶命無量無窮。故曰亦不可輕也。財不足惜者以財是五家之分。盜賊水火縣官惡子。五家忽至一旦便盡。故曰不足惜也。不可輕者遇良福田持用佈施。種種供養無所遺惜。後得寶財四大藏。周窮濟乏求得無盡。故曰不可輕也。夫修福德皆當擬心求成佛道。不應但索人天果報也。所以者何。譬如種谷但求其實。實雖未熟莖節枝葉自然已得。佈施作福亦複如是。發意擬儀但求成佛泥洹之道。道雖未成人天中樂。金輪聖主帝釋梵王自然並至。亦如種穀不期莖節枝葉自然而得也。所以不應但求人天果報之樂者也。
這段話,有同修取了一個題目,叫《佈施作福但求作佛,人天福報也不會少》。釋尊告訴我們:“譬如種谷但求其實。實雖未熟莖節枝葉自然已得。佈施作福亦複如是。發意擬儀但求成佛泥洹之道。道雖未成人天中樂。金輪聖主帝釋梵王自然並至。亦如種穀不期莖節枝葉自然而得也”。我們對這句話做一個講解。種穀,大家肯定希望能得到果實,應該沒有人喜歡莖節枝葉吧。但是不管你喜歡不喜歡,莖節枝葉在你種谷時,他自然出現,你喜歡他也出現,不喜歡他也出現,你刻意不刻意,莖節枝葉都會出現,而且比果實來得早。我們發心成佛,發心求生極樂世界了生脫死,就象種穀。人天福報就象莖節枝葉,佛還未成(果實還未能收成),人天福報自然並至(莖節枝葉自然而得)。而且佛是福慧具足,稱為“二足尊”,那福報是難思難議的。何況小小的人天福報!這是從佛經來講。
從事實依據來講,釋尊如此說,也是如此示現。釋尊示現王子時,那人天福報是不是很大,他有求過人天福報嗎?他有把修行的功德回向以求人天福報嗎?再看看,釋尊回向時,都沒有回向給自己,而是回向給法界眾生,不管對他好壞都一樣,但是最後誰先成佛,還是釋尊啊!(下劃線是次稱朗吉上師的開示)。回向的真義由此可以看出啊!
印光大師也對回向的真義開示“須知真能念佛不求世間福報,而自得世間福報(如長壽無病,家門清泰,子孫發達,諸緣如意,萬事吉祥等)若求世間福報不肯回嚮往生,則所得世間福報反為下劣,而心不專一,往生更難決定矣”。印祖以人格做擔保啊!並以“下劣”一詞形容單求世間福報!大家要注意啊!
可能還有人有疑問,釋尊,印光大師都是聖人。我們沒有信心效仿。那好,我再告訴大家一個實例。我接觸佛法近12年,求功名得功名、求妻得妻、求子得子,不求財自得財。我是怎麼做回向的呢?我幾乎從來沒有回向給功名、求妻求子,更不用說求財了!末學也不知哪里來的福報,從初學佛,回向的對象都是法界眾生。剛接觸佛法,剛好正值高考來近,我生病近一年沒好好上學,大部分時間看佛書、住寺院、做善事、誦經念佛。我知道我要求觀世音菩薩加被,才能如願上大學。但誦完經,持完八關齋戒等,我都是回向給法界眾生,回向菩提。因為我感覺佛菩薩是無私的,佛菩薩無私,我當然不能自私了,所以我都是回向給法界眾生,回向菩提。同時,我信心也不足,就耍了一個小聰明,回向完,就告訴菩薩,“祈請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讓我考上XX學校”,結果呢?高考前兩個月才重新進學堂,大部分時間還在調養身體,做善事誦經等,身高也成問題,竟然能考進我指定的學校。有這次經歷,所以我做善事,誦經,念佛等回向的對象都是法界眾生,幾乎從不回向給自己所求之事,僅是在回向之後,加上“祈求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滿我XX願”。結果,接觸佛法近12年,求功名得功名、求妻得妻、求子得子,不求財自得財,不求官自得官(小官,大官我正在努力著準備求)。這就是回向的事實!!
啟示一:農夫的心態——怕太太的功德,被別人奪走!
農夫是什麼人,他也懂得,愛人去世要誦經超度,俗語說“信佛人”,跟我們是不是一樣?!但是,他感覺到誦經超度要回向給自己的愛人,他怕愛人的功德被人家搶走。他有這種心態,我們是不是也有這種心態呢?!回向給自己的小孩,也怕功德被分掉,小孩得不到全部功德?!這是心態之一。另一種,他感覺回向給無上菩提,而無上菩提是清靜的,他感覺自己內心是貪、嗔、癡的,不相應。所以他也不敢回向給無上菩提。
啟示二:無相禪師釋回向的真義。
1、“回轉自己的功德以趣向他人,使每一眾生均沾法益,是個很討巧的修持法門” 2、“引燃千千萬萬支的蠟燭,不僅光亮增加百千萬倍,本身的這支蠟燭,並不因而減少亮光。”3、“如果人人都能抱有如此觀念,則我們微小的自身,常會因千千萬萬人的回向,而蒙受很多的功德”
禪師的話有三層意思。末學認為,他首先肯定回向是一個很討巧的修持法門,就如《地藏經》所說的“舍一得萬報”,是一個可以使每一眾生均沾法益的方法;其次,他肯定了回向給別人,自己的功德絲毫不減,而且還可以使很多眾生都得到利益;再次,他肯定了如果人人都能抱有如此觀念,則我們微小的自身,常會因千千萬萬人的回向,而蒙受很多的功德。這一句話很重要,我再念一遍,“如果人人都能抱有如此觀念,則我們微小的自身,常會因千千萬萬人的回向,而蒙受很多的功德” 老禪師告訴我們一個訣竅,快速修德積福的訣竅;告訴我們一個真相,人人得益的真相;告訴我們一個原理,心心相應的原理。無始劫來,多少人把功德回向給眾生,但我們有沒有得到??我們也是眾生之一,但是我們得到了嗎?心心相應,才能感應。人家是為眾生之心做回向,我們是以回向自身的心態做回向,心態不一,能感應得到嗎?同樣誦一部經,那些前輩為眾生做回向的功德比我們不知多多少,如果我們也能以為眾生之心做回向,肯回向給法界的眾生,那麼,他們回向的功德,我們不就能因為心心相應而得到嘛!那麼我們在做事情,求官求子求妻求財富等,就不是我們一個人在做了!!而是有無量的前輩給我們提供各種殊勝的功德和助緣,那麼所求之事,不就更快嗎?這就是快速修德積福的訣竅啊!!
講到這裏,可能有人會說,這是禪師說的,你能不能舉佛經說的?你要從佛經中拿出依據,我們才能信。在《雜譬喻經》中對回向的真義也有很形象的講述。請看經文:昔佛在世時。有五百力士俱為沙門。共在一處坐禪誦經。有不善賊盡奪諸沙門衣鉢蕩盡。唯有泥洹僧在。是賊去後諸沙門輕著泥洹僧。俱詣佛所具白此意。佛語諸沙門言。汝何不大喚。諸沙門答言。佛未聽是故不敢喚。佛語諸比丘。汝若不敢喚者。賊當日剝汝衣。誰當能常給者。從今日後聽汝見賊來時大喚。捉杖塼石恐怖令去。但莫至誠傷害之耳。人之所重者身也命也財也。此三事皆不足惜不可輕也。不足惜者以其非常敗壞無有堅固。愚惑惜之以為我物。貪愛吝惜起不善因緣後墮惡道。故不足惜也。不可輕者以有身故遇值賢聖。擎跪曲拳承迎禮拜。後得金剛寶身不可毀壞。故曰不可輕也。命不足惜者。人為命故殺生強盜婬劮。口犯四過。心生貪恚邪見後墮地獄。故曰不足惜也。而亦不可輕者。以有命故值遇聖賢。得聞法言精義入神盡壽修行。後得寶命無量無窮。故曰亦不可輕也。財不足惜者以財是五家之分。盜賊水火縣官惡子。五家忽至一旦便盡。故曰不足惜也。不可輕者遇良福田持用佈施。種種供養無所遺惜。後得寶財四大藏。周窮濟乏求得無盡。故曰不可輕也。夫修福德皆當擬心求成佛道。不應但索人天果報也。所以者何。譬如種谷但求其實。實雖未熟莖節枝葉自然已得。佈施作福亦複如是。發意擬儀但求成佛泥洹之道。道雖未成人天中樂。金輪聖主帝釋梵王自然並至。亦如種穀不期莖節枝葉自然而得也。所以不應但求人天果報之樂者也。
這段話,有同修取了一個題目,叫《佈施作福但求作佛,人天福報也不會少》。釋尊告訴我們:“譬如種谷但求其實。實雖未熟莖節枝葉自然已得。佈施作福亦複如是。發意擬儀但求成佛泥洹之道。道雖未成人天中樂。金輪聖主帝釋梵王自然並至。亦如種穀不期莖節枝葉自然而得也”。我們對這句話做一個講解。種穀,大家肯定希望能得到果實,應該沒有人喜歡莖節枝葉吧。但是不管你喜歡不喜歡,莖節枝葉在你種谷時,他自然出現,你喜歡他也出現,不喜歡他也出現,你刻意不刻意,莖節枝葉都會出現,而且比果實來得早。我們發心成佛,發心求生極樂世界了生脫死,就象種穀。人天福報就象莖節枝葉,佛還未成(果實還未能收成),人天福報自然並至(莖節枝葉自然而得)。而且佛是福慧具足,稱為“二足尊”,那福報是難思難議的。何況小小的人天福報!這是從佛經來講。
從事實依據來講,釋尊如此說,也是如此示現。釋尊示現王子時,那人天福報是不是很大,他有求過人天福報嗎?他有把修行的功德回向以求人天福報嗎?再看看,釋尊回向時,都沒有回向給自己,而是回向給法界眾生,不管對他好壞都一樣,但是最後誰先成佛,還是釋尊啊!(下劃線是次稱朗吉上師的開示)。回向的真義由此可以看出啊!
印光大師也對回向的真義開示“須知真能念佛不求世間福報,而自得世間福報(如長壽無病,家門清泰,子孫發達,諸緣如意,萬事吉祥等)若求世間福報不肯回嚮往生,則所得世間福報反為下劣,而心不專一,往生更難決定矣”。印祖以人格做擔保啊!並以“下劣”一詞形容單求世間福報!大家要注意啊!
可能還有人有疑問,釋尊,印光大師都是聖人。我們沒有信心效仿。那好,我再告訴大家一個實例。我接觸佛法近12年,求功名得功名、求妻得妻、求子得子,不求財自得財。我是怎麼做回向的呢?我幾乎從來沒有回向給功名、求妻求子,更不用說求財了!末學也不知哪里來的福報,從初學佛,回向的對象都是法界眾生。剛接觸佛法,剛好正值高考來近,我生病近一年沒好好上學,大部分時間看佛書、住寺院、做善事、誦經念佛。我知道我要求觀世音菩薩加被,才能如願上大學。但誦完經,持完八關齋戒等,我都是回向給法界眾生,回向菩提。因為我感覺佛菩薩是無私的,佛菩薩無私,我當然不能自私了,所以我都是回向給法界眾生,回向菩提。同時,我信心也不足,就耍了一個小聰明,回向完,就告訴菩薩,“祈請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讓我考上XX學校”,結果呢?高考前兩個月才重新進學堂,大部分時間還在調養身體,做善事誦經等,身高也成問題,竟然能考進我指定的學校。有這次經歷,所以我做善事,誦經,念佛等回向的對象都是法界眾生,幾乎從不回向給自己所求之事,僅是在回向之後,加上“祈求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滿我XX願”。結果,接觸佛法近12年,求功名得功名、求妻得妻、求子得子,不求財自得財,不求官自得官(小官,大官我正在努力著準備求)。這就是回向的事實!!
二、回向能變事物發展的過程及結果。
我們先提一個問題:一個人,今世有福報,按因果原理,他肯定前世做過佈施。那他前世有做佈施,今世為什麼不再做佈施呢?不做佈施不要緊,還用他的福報去做惡事,去犯殺、盜、淫等罪業。為什麼會這樣呢?網路上有一篇文章,叫《發願的重要性》,作者是慧詳法師。他的觀點是說,是因為這個人前世佈施時,沒有如理如法的做回向,沒有願力。這個觀點,我也是這麼認為的。你沒有發願,沒有做回向,事物就按照他本來的發展過程進行,你種瓜就得瓜,種豆就得豆,種葡萄就得葡萄,你財佈施就是得財富。但是財富一來,人會怎麼樣?人啊,有貪嗔癡啊。果報一來,你就沒有足夠的力量轉動財富引發的貪嗔癡,你就會被果報轉,你就會去造業啊!所以說,回向是什麼。做一個比喻,你財佈施,按自然的規律,那麼過程對應的就是得財富,得財富對應的就是什麼?我們劃一條橫線,這條橫線是通往什麼路呢?不是好路噢,是通往三世怨之路啊。你今生很窮,你趕快佈施。來世富有了,有福報了,在人固有的貪嗔癡作用下,就殺、盜、淫全來了。後世又貧窮了。這是一種自然規律。那麼什麼叫“回”呢?當你的果報到了得財富時,果報是通往三世怨的。你趕快在這邊回了一下,打了一個彎,打了一個方向盤。本來這條路是要通往羅馬,但是羅馬有危險,你方向盤一打,開到了北京,開到毛主席住過的地方,安全啊。然後要“向”什麼呢?向無上菩提之路。所以什麼叫回向,就是把事物本來要發展的過程,打一個方向盤,回到無上菩提之路。這不是我說的,是我們印光大師說的,我把他老人家的話翻譯過來。印光大師說“回向者,以己所修念誦種種功德,若任所作,則隨得各種之人天福報。今將所作得人天福報之因,回轉歸向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以作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以至將來究竟成佛之果,不使直得人天之福而已。用一回字,便見其有決定不隨世情之意。用一個向字,但見其有決定冀望出世之方。”這是印光大師說的。
我們的釋尊也示現給我們看了。釋尊在因地中,不斷回向給求證無上菩提,變成了很強的願力。所以當他為王子時,福報當然很大了,我們普通人根本是望塵莫及。但是他有沒有迷?有沒有被眼前的福報迷住,而去搞三世怨?沒有啊,他老人家能轉向捨棄王位,普渡眾生,求證無上菩提之路。末學認為,這就是回向的妙用。回向,末學理解認為就是把果報的運用轉了一個方向,讓它隨著我們的願力而走,而不是跟業力走。當然,你回向好,就可以好,如果你回向壞的地方,就會往壞方向而走。
從末學的自身經歷,我也感受到回向的妙用。考上大學,別人在搞吃喝玩樂,我自覺不自覺會好好看佛書,好好行善,好好發願。以前文筆不好,參加工作得到煆煉,我自然會用文筆來弘法,寫一些善文,而不會用文筆寫無聊的文章(很多文筆好的會造業,如編黃段子)。
我們先提一個問題:一個人,今世有福報,按因果原理,他肯定前世做過佈施。那他前世有做佈施,今世為什麼不再做佈施呢?不做佈施不要緊,還用他的福報去做惡事,去犯殺、盜、淫等罪業。為什麼會這樣呢?網路上有一篇文章,叫《發願的重要性》,作者是慧詳法師。他的觀點是說,是因為這個人前世佈施時,沒有如理如法的做回向,沒有願力。這個觀點,我也是這麼認為的。你沒有發願,沒有做回向,事物就按照他本來的發展過程進行,你種瓜就得瓜,種豆就得豆,種葡萄就得葡萄,你財佈施就是得財富。但是財富一來,人會怎麼樣?人啊,有貪嗔癡啊。果報一來,你就沒有足夠的力量轉動財富引發的貪嗔癡,你就會被果報轉,你就會去造業啊!所以說,回向是什麼。做一個比喻,你財佈施,按自然的規律,那麼過程對應的就是得財富,得財富對應的就是什麼?我們劃一條橫線,這條橫線是通往什麼路呢?不是好路噢,是通往三世怨之路啊。你今生很窮,你趕快佈施。來世富有了,有福報了,在人固有的貪嗔癡作用下,就殺、盜、淫全來了。後世又貧窮了。這是一種自然規律。那麼什麼叫“回”呢?當你的果報到了得財富時,果報是通往三世怨的。你趕快在這邊回了一下,打了一個彎,打了一個方向盤。本來這條路是要通往羅馬,但是羅馬有危險,你方向盤一打,開到了北京,開到毛主席住過的地方,安全啊。然後要“向”什麼呢?向無上菩提之路。所以什麼叫回向,就是把事物本來要發展的過程,打一個方向盤,回到無上菩提之路。這不是我說的,是我們印光大師說的,我把他老人家的話翻譯過來。印光大師說“回向者,以己所修念誦種種功德,若任所作,則隨得各種之人天福報。今將所作得人天福報之因,回轉歸向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以作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以至將來究竟成佛之果,不使直得人天之福而已。用一回字,便見其有決定不隨世情之意。用一個向字,但見其有決定冀望出世之方。”這是印光大師說的。
我們的釋尊也示現給我們看了。釋尊在因地中,不斷回向給求證無上菩提,變成了很強的願力。所以當他為王子時,福報當然很大了,我們普通人根本是望塵莫及。但是他有沒有迷?有沒有被眼前的福報迷住,而去搞三世怨?沒有啊,他老人家能轉向捨棄王位,普渡眾生,求證無上菩提之路。末學認為,這就是回向的妙用。回向,末學理解認為就是把果報的運用轉了一個方向,讓它隨著我們的願力而走,而不是跟業力走。當然,你回向好,就可以好,如果你回向壞的地方,就會往壞方向而走。
從末學的自身經歷,我也感受到回向的妙用。考上大學,別人在搞吃喝玩樂,我自覺不自覺會好好看佛書,好好行善,好好發願。以前文筆不好,參加工作得到煆煉,我自然會用文筆來弘法,寫一些善文,而不會用文筆寫無聊的文章(很多文筆好的會造業,如編黃段子)。
三、回向的本質和作用
像前面所說的,初學佛人會把回向看成是有形的東西,看成是一顆樹上的桃子,一顆樹上有15個桃子,如果不回向,我可以得15個,如果回向給15個人,那麼我就僅能得1個。把無形的回向當成有形的物體,白白浪費回向這個妙法。其實回向是心法,是無形之物。你回向給眾生,自己得的利益不少反增。用一個形象的比喻。我編了一則笑話。自己看了,感到很好笑,笑了2聲。我又把這則笑話告訴了鄭老師,鄭老師口才好,對笑話進行添油加醋,並告訴XX師兄。XX師兄又笑了2聲,並把這個笑話用短信的形式傳給20個朋友。那些朋友看到了,感到很有意思,都笑了2—3聲。而其中的一位,以為我不知道這則笑話,又把這笑話編短信,傳給我。我看到自己的傑作流傳那麼廣,又笑了2聲。你說,我如果沒有把笑話傳給大家,我最多僅笑2聲。後面那2聲是多賺的,而且也帶給其他人笑聲!我得到的笑聲不減反增。所以,回向就象這則笑話一樣,帶給別人快樂的同時,也給自己增添了快樂。所以回向正如善知識開示:“有關回向的比喻,是一個人捨不得將食物獨自享用,而將它與眾人分享。那麼,在回向之後,自己的善業是否也隨之而減少了呢?就如某人以十圓錢來用於十人共分,此人只能得一圓錢一樣。但是,善根卻不是這樣的,越是回向給眾生,善根就越增長;越是捨不得回向,善根就有可能越減少。善根在此方面的特點,是與世俗事物恰好相反的。”
像前面所說的,初學佛人會把回向看成是有形的東西,看成是一顆樹上的桃子,一顆樹上有15個桃子,如果不回向,我可以得15個,如果回向給15個人,那麼我就僅能得1個。把無形的回向當成有形的物體,白白浪費回向這個妙法。其實回向是心法,是無形之物。你回向給眾生,自己得的利益不少反增。用一個形象的比喻。我編了一則笑話。自己看了,感到很好笑,笑了2聲。我又把這則笑話告訴了鄭老師,鄭老師口才好,對笑話進行添油加醋,並告訴XX師兄。XX師兄又笑了2聲,並把這個笑話用短信的形式傳給20個朋友。那些朋友看到了,感到很有意思,都笑了2—3聲。而其中的一位,以為我不知道這則笑話,又把這笑話編短信,傳給我。我看到自己的傑作流傳那麼廣,又笑了2聲。你說,我如果沒有把笑話傳給大家,我最多僅笑2聲。後面那2聲是多賺的,而且也帶給其他人笑聲!我得到的笑聲不減反增。所以,回向就象這則笑話一樣,帶給別人快樂的同時,也給自己增添了快樂。所以回向正如善知識開示:“有關回向的比喻,是一個人捨不得將食物獨自享用,而將它與眾人分享。那麼,在回向之後,自己的善業是否也隨之而減少了呢?就如某人以十圓錢來用於十人共分,此人只能得一圓錢一樣。但是,善根卻不是這樣的,越是回向給眾生,善根就越增長;越是捨不得回向,善根就有可能越減少。善根在此方面的特點,是與世俗事物恰好相反的。”
“回向是佛教極為殊勝而獨特的修行法門,回向的原理就好像手持蠟炬引燃其他的蠟燭,原來的蠟燭本身的光芒不但未曾減弱,反而由於點亮其他的蠟燭,而使室內更加明亮;回向好比將一粒種子再播種到田裏,種子經過發芽、開花,而結成累累的果實;珠寶散於各處容易遺失,如果將它集中放在聚寶盆裏,就能萬無一失。回向的功德就是那個聚寶盆,它使我們的功德不但不會流失,並且本金加利息,功德反而會轉大。”(此話我解釋一下,比如你有很多一元錢,但是到處亂扔,很可能就會丟掉,但是你集中放在一個地方,到時積少成多,原本很少的一元錢因為積累,就可以用到大用途)
“實踐回向法門,能使行者深刻瞭解因緣法,而將一切成就歸於大眾,不敢獨享;回向,能使行者去除我執我貪,明白諸法法性本來平等,實無功德可得,所以修持“回向”,不但自身的功德不曾減少,並且能利益更多的人,甚至可廣及法界一切眾生,是我們實踐自他兩利,怨親平等的大乘菩薩道的最佳法門。”(此話要注意,回向是我們實踐自他兩利,怨親平等的大乘菩薩道的最佳法門。
經中曾說:「若把一滴水放置地面,它會很快乾枯。若將一滴水到入大海中,它就永不枯竭」。同樣的道理,若能回向功德於十方,則個人的修持將會成為無盡功德的泉源。從大德的開示,我們應該對回向的本質和作用有更深一層次的認識。
“實踐回向法門,能使行者深刻瞭解因緣法,而將一切成就歸於大眾,不敢獨享;回向,能使行者去除我執我貪,明白諸法法性本來平等,實無功德可得,所以修持“回向”,不但自身的功德不曾減少,並且能利益更多的人,甚至可廣及法界一切眾生,是我們實踐自他兩利,怨親平等的大乘菩薩道的最佳法門。”(此話要注意,回向是我們實踐自他兩利,怨親平等的大乘菩薩道的最佳法門。
經中曾說:「若把一滴水放置地面,它會很快乾枯。若將一滴水到入大海中,它就永不枯竭」。同樣的道理,若能回向功德於十方,則個人的修持將會成為無盡功德的泉源。從大德的開示,我們應該對回向的本質和作用有更深一層次的認識。
四、怎樣回向:
1、回向要圓滿。
有些同修回向時,他就說,要回向給法界眾生,給法界眾生,要令一切眾生成就什麼,沒有說明。這樣的回向就不圓滿。所以後面要加上“成就無上菩提”。
2、如何回向才能使功德常有。
這個我們引用梭巴仁波切的開示來說明:回向的時候先觀空。觀我所造做的行為、一切法都是自性空、都是名言假立的。在觀空當中,將自他三世所累積的一切名言假立的功德,回向名言假立的我,成就名言假立的正等正覺,以便帶領一切名言假立的眾生,成就名言假立的正等正覺。這樣回向空性,可以把功德保護起來。還有,因為你的功德是回向成佛,並以空性保護起來,這樣功德才能讓你源源不斷地一直享用不盡,一直享用到成佛,就算成佛之後,功德都還夠,還可以用這個功德來利益其他眾生。
回向功德有兩個要點。依照這兩個要點如理回向,就可以讓你的功德源源享用不完。第一個要點是,雖然你自己累積的功德很小,但回向的時候,可以回向你在過去、現在、未來三世所累積的功德,以及一切諸佛、菩薩、眾生三世所累積的功德,以增廣回向的功德及力量。 這就好比一個人本來只有一塊錢,但你找一百萬個人來各捐一塊錢,就有一百萬,這就成為一個大數目,可以成辦很多事。回向功德也是一樣的道理。集合自己、眾生和諸佛菩薩在過去、現在和未來三世所累積的功德,功德就變得很大,就像你把一滴水,滴到大海裏去一樣,水就變得很多,讓你源源享用不盡,一直到成佛。 第二個要點就是,要把這麼大的功德,回向要成就圓滿正等正覺,這樣也是和剛剛講的一樣,就像把一滴水放到大海裏,能讓你源源享用不盡。如果你沒有回向像成佛這樣高的目標的話,那麼你的功德在成熟的時候,用一次就沒有了。這就好像香蕉樹,一年只結一次果實,以後就沒了。如果回向成就圓滿正等正覺的話就不一樣,其功德會讓你源源享用不盡,直到成佛。就算成佛之後,還可以用這個功德來利益其他眾生。很重要的是,無論我們為自己回向什麼,我們同樣也回向給一切有情,因為一切有情都跟我們自己一樣,他們只想獲得安樂,不想受苦。所以無論我們怎樣回向功德,我們也同樣回向給一切眾生。
3、要以慈悲憐湣之心、眾生一體之心來做回向。
提一個問題。有沒有人不喜歡長壽無病,家門清泰,子孫發達,諸緣如意,萬事吉祥最後成就無上菩提的?不喜歡的請舉手!在座的沒有人舉手,證明大家都喜歡!所以,我們在祈求長壽無病、家門清泰,子孫發達,諸緣如意,萬事吉祥而行善念佛誦經時,我們也要想到別人和我們的心態都是一樣的,都渴望長壽無病、家門清泰,子孫發達,諸緣如意,萬事吉祥,所以我們在做回向時,要以慈悲憐湣之心做回向。所以“我所做的回向應該是為了所有無量無邊的有情而做回向。那我們要如何這樣思惟呢?要想著所有的有情都跟我們自己一樣,跟我們無二無別,都希望得到安樂, 不希望得到任何的痛苦,所有有情都希望能夠盡速離苦,盡速具足安樂,要這樣子想,所以我們回向的是時候,應該讓自己的心量能夠擴展到無量無邊的有情,如果能這樣做的話,我們所修的法就稱為大乘的法。”(善知識如此開示也)
再進一步,要體會到諸法因緣生,眾生本一體,虛空本一體。為什麼有你這個身體呢?是眾生的業力因緣所感。所以你的身體不是你的,而是諸多外緣作用下的一個作用點而已,你的身體是十方一切眾生力共有,非僅你所有!所以,你所做的一切,要發心做十方眾生的榜樣,要為十方眾生謀福利,這樣回向之心就能擴大到無量無邊,利益也廣利有情啊!同時,我們在做回向時,可以用禮佛大懺悔文來做回向:以前人家所做的回向,我如數回向!
好,善發回向之心就講到這裏!至於回向的種類,大家可以多看佛書!那就不是我所能講的,我智慧不夠!
1、回向要圓滿。
有些同修回向時,他就說,要回向給法界眾生,給法界眾生,要令一切眾生成就什麼,沒有說明。這樣的回向就不圓滿。所以後面要加上“成就無上菩提”。
2、如何回向才能使功德常有。
這個我們引用梭巴仁波切的開示來說明:回向的時候先觀空。觀我所造做的行為、一切法都是自性空、都是名言假立的。在觀空當中,將自他三世所累積的一切名言假立的功德,回向名言假立的我,成就名言假立的正等正覺,以便帶領一切名言假立的眾生,成就名言假立的正等正覺。這樣回向空性,可以把功德保護起來。還有,因為你的功德是回向成佛,並以空性保護起來,這樣功德才能讓你源源不斷地一直享用不盡,一直享用到成佛,就算成佛之後,功德都還夠,還可以用這個功德來利益其他眾生。
回向功德有兩個要點。依照這兩個要點如理回向,就可以讓你的功德源源享用不完。第一個要點是,雖然你自己累積的功德很小,但回向的時候,可以回向你在過去、現在、未來三世所累積的功德,以及一切諸佛、菩薩、眾生三世所累積的功德,以增廣回向的功德及力量。 這就好比一個人本來只有一塊錢,但你找一百萬個人來各捐一塊錢,就有一百萬,這就成為一個大數目,可以成辦很多事。回向功德也是一樣的道理。集合自己、眾生和諸佛菩薩在過去、現在和未來三世所累積的功德,功德就變得很大,就像你把一滴水,滴到大海裏去一樣,水就變得很多,讓你源源享用不盡,一直到成佛。 第二個要點就是,要把這麼大的功德,回向要成就圓滿正等正覺,這樣也是和剛剛講的一樣,就像把一滴水放到大海裏,能讓你源源享用不盡。如果你沒有回向像成佛這樣高的目標的話,那麼你的功德在成熟的時候,用一次就沒有了。這就好像香蕉樹,一年只結一次果實,以後就沒了。如果回向成就圓滿正等正覺的話就不一樣,其功德會讓你源源享用不盡,直到成佛。就算成佛之後,還可以用這個功德來利益其他眾生。很重要的是,無論我們為自己回向什麼,我們同樣也回向給一切有情,因為一切有情都跟我們自己一樣,他們只想獲得安樂,不想受苦。所以無論我們怎樣回向功德,我們也同樣回向給一切眾生。
3、要以慈悲憐湣之心、眾生一體之心來做回向。
提一個問題。有沒有人不喜歡長壽無病,家門清泰,子孫發達,諸緣如意,萬事吉祥最後成就無上菩提的?不喜歡的請舉手!在座的沒有人舉手,證明大家都喜歡!所以,我們在祈求長壽無病、家門清泰,子孫發達,諸緣如意,萬事吉祥而行善念佛誦經時,我們也要想到別人和我們的心態都是一樣的,都渴望長壽無病、家門清泰,子孫發達,諸緣如意,萬事吉祥,所以我們在做回向時,要以慈悲憐湣之心做回向。所以“我所做的回向應該是為了所有無量無邊的有情而做回向。那我們要如何這樣思惟呢?要想著所有的有情都跟我們自己一樣,跟我們無二無別,都希望得到安樂, 不希望得到任何的痛苦,所有有情都希望能夠盡速離苦,盡速具足安樂,要這樣子想,所以我們回向的是時候,應該讓自己的心量能夠擴展到無量無邊的有情,如果能這樣做的話,我們所修的法就稱為大乘的法。”(善知識如此開示也)
再進一步,要體會到諸法因緣生,眾生本一體,虛空本一體。為什麼有你這個身體呢?是眾生的業力因緣所感。所以你的身體不是你的,而是諸多外緣作用下的一個作用點而已,你的身體是十方一切眾生力共有,非僅你所有!所以,你所做的一切,要發心做十方眾生的榜樣,要為十方眾生謀福利,這樣回向之心就能擴大到無量無邊,利益也廣利有情啊!同時,我們在做回向時,可以用禮佛大懺悔文來做回向:以前人家所做的回向,我如數回向!
好,善發回向之心就講到這裏!至於回向的種類,大家可以多看佛書!那就不是我所能講的,我智慧不夠!
附錄:
我財佈施的做法
財雖是身外之物,但求財大家都很想。我剛開始是沒有這個求財念頭,就是因為聽了淨空法師說的“財佈施三年,會有不可思議的效果(大意)”。為報佛恩,報大家支持幫助我的恩情,而且受到我師父每次都是全部佈施的,但很快佈施出去的東西又回來了,而且來得更多的親眼所見,讓我感觸很深,當時我又是單身漢,也沒啥考慮,念頭是佈施得越光越好!因為我相信我師父,相信我的親眼所見,相信淨空法師,相信佛菩薩!對財方面我沒有求過,僅是認為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,很自然的!而且我個人認為,年青人求財無非就是要買房子,結婚等用,我僅要認真佈施,以後菩薩自然會安排一個有這方面福報的人與我結婚,“物與類聚,人與群分”嘛。當時還算了一筆經濟賬。我工資一年不到3萬元,又要償還求學時欠的近萬元債務,還要日常開支,有時又要跑後門,如果結婚是30歲,7年不吃不喝也才21萬,一套沒裝修的空房子至少也要30萬元。這樣一為報恩,二以佛法的理論--財佈施得財富與世間正常邏輯--儲蓄進行一次“豪賭”。一次可怕的“豪賭”!一次長時間心理的較量!一個認真用佛法所說的佈施理念去佈施,腦袋裏根本沒有如何嫌錢的概念和周圍大家在投資買房子、工作之余做生意所產生的氛圍之間的對抗!“賭”贏了,佛法勝利,“賭”輸了,我一無所有!在“賭”的過程中,不僅要克服佈施的困難,還要有信念去消除周圍環境給你帶來的壓力!因為你不是在佛法的氛圍中去行佈施,而是在充滿功利思想的現實社會去行佈施!
財佈施主要:買講經的VCD給大家看,買經書供養大家,買影碟機給出家眾,見路上流浪人給他少數錢,買東西供養出家眾,到孤兒院買東西送小孩,幫朋友于危急。。。。。。從領工資起到2000年底,口袋最多不會超過3千元。真正做了三年!
幾件比較感人、難行能行之事:
1、99年發大水,單位要募捐衣物。我不僅把自己的衣服,有的正在穿的、心愛的衣服也佈施出去,還到處向人家討衣服,當時還打算到村子裏收購人家沒用的衣服(反正我為大家,臉皮厚一點,吃一點苦不算什麼,大家能暖和就行--這是當時的念頭)。總共收集了3麻袋,一、二百件衣服,而且每件衣服我都很認真地洗一次,還用熨斗熨直,以示對接受方的恭敬(當時我的衣服還從沒有熨過)--這一點是供養和佈施的區別(即恭敬與否),力求以最少的供養取得最佳的效果。
2、長期佈施,我口袋沒有多少錢,冬天的衣服僅有一套100多元的內衣是在禦寒的。當時是99年底,有位廣化寺的客人到我家,我招待他。他老家是北方的,他要回家,我問他衣服夠嗎?他說還可以抵禦寒冬,我說火車上很冷的,就把自己唯一一套保暖內衣供養了他。為表示不是想買新的,並表示真誠修佈施,我兩年沒有買,也沒有穿保暖內衣(我身體弱,是很怕冷的),寒冬被冷得實在受不了!但這卻是鍛煉我心性的好時機!不過,由於經常佈施,說實在要買一套100多元的保暖內衣我也真捨不得!而且我有錢幫助別人,但是要買一副摩托車手套,防寒風,卻一直沒有買,讓手被風凍了好幾年!
3、我在辦案中偶爾也有幫助那些弱勢群體。2000年冬天,有兩位小姑娘出來找工作,被人以招工為名騙到一偏僻山頭,脫光衣服,搶走財物。當時這兩位小姑娘脫開繩子,山下人找了衣服讓她們穿上。我受理案件時,先倒了開水讓其暖身,做完筆錄,拿20元錢讓其回家問夠不夠,那小姑娘竟說不夠,要60元。我也給了她們,要求其要與另一個姑娘同分(另一個姑娘我同事在做筆錄),並要求她們不要告訴我的同事。同時,我又把我唯一的拖鞋給了她。之後沒再買,而後我和同事共用了一雙拖鞋(用了好幾個月)。同時我就象也有囑咐他們,回家後要出來找工作,來找我,我可以幫她們找一個工作,但她們沒來找我。
財佈施主要:買講經的VCD給大家看,買經書供養大家,買影碟機給出家眾,見路上流浪人給他少數錢,買東西供養出家眾,到孤兒院買東西送小孩,幫朋友于危急。。。。。。從領工資起到2000年底,口袋最多不會超過3千元。真正做了三年!
幾件比較感人、難行能行之事:
1、99年發大水,單位要募捐衣物。我不僅把自己的衣服,有的正在穿的、心愛的衣服也佈施出去,還到處向人家討衣服,當時還打算到村子裏收購人家沒用的衣服(反正我為大家,臉皮厚一點,吃一點苦不算什麼,大家能暖和就行--這是當時的念頭)。總共收集了3麻袋,一、二百件衣服,而且每件衣服我都很認真地洗一次,還用熨斗熨直,以示對接受方的恭敬(當時我的衣服還從沒有熨過)--這一點是供養和佈施的區別(即恭敬與否),力求以最少的供養取得最佳的效果。
2、長期佈施,我口袋沒有多少錢,冬天的衣服僅有一套100多元的內衣是在禦寒的。當時是99年底,有位廣化寺的客人到我家,我招待他。他老家是北方的,他要回家,我問他衣服夠嗎?他說還可以抵禦寒冬,我說火車上很冷的,就把自己唯一一套保暖內衣供養了他。為表示不是想買新的,並表示真誠修佈施,我兩年沒有買,也沒有穿保暖內衣(我身體弱,是很怕冷的),寒冬被冷得實在受不了!但這卻是鍛煉我心性的好時機!不過,由於經常佈施,說實在要買一套100多元的保暖內衣我也真捨不得!而且我有錢幫助別人,但是要買一副摩托車手套,防寒風,卻一直沒有買,讓手被風凍了好幾年!
3、我在辦案中偶爾也有幫助那些弱勢群體。2000年冬天,有兩位小姑娘出來找工作,被人以招工為名騙到一偏僻山頭,脫光衣服,搶走財物。當時這兩位小姑娘脫開繩子,山下人找了衣服讓她們穿上。我受理案件時,先倒了開水讓其暖身,做完筆錄,拿20元錢讓其回家問夠不夠,那小姑娘竟說不夠,要60元。我也給了她們,要求其要與另一個姑娘同分(另一個姑娘我同事在做筆錄),並要求她們不要告訴我的同事。同時,我又把我唯一的拖鞋給了她。之後沒再買,而後我和同事共用了一雙拖鞋(用了好幾個月)。同時我就象也有囑咐他們,回家後要出來找工作,來找我,我可以幫她們找一個工作,但她們沒來找我。
4、2001年夏季,我當時因為準備找對象,準備著手買房子。在決定買房子時我身上有1萬多元,其中8500元借別人,5000元借一道友。當要買房子時,要交首付款。我身上一分錢都沒有。要向別人借,但借錢難啊?!為此事,我掉了淚!首付至少要6萬多,我哪里借,就是借到,我支付按揭款就受不了(一個月1800元,20年期,而我的工資不到2000元),6萬多怎麼還!一般人在這個時候一定會找道友討錢!但是我卻做了一個讓自己感動,也可讓大家感動的事情!我當時想,道友也是在十分困難的時候向我借錢,而且錢剛借走,他工資又很低,再苦再累,我都不想讓其再受苦,我可以多吃點苦,因為他是學佛人,我要替佛菩薩幫他!以後他能還我就還我,不能也就算了!(注,現在回想起來,很自豪,而且此事過後一個多月,我的福報現前,並明確告訴他不要還我了)。
5、有一次有個出家師父要買一樣東西,我當時沒有錢了,就向同學借了就像是600元,先買,先佈施再說。因為我們領工資的不怕。
6、自己沒多少錢,但是總是對接受的佈施供養的人說,“別怕,有困難來找我!”其實說這話,我腳有點軟,因為我沒多少錢,但是我要給他們信心和希望!
財佈施引來的尷尬:上面說的財佈施看上去很輕鬆,但是財佈施使錢袋空空如也的尷尬和艱辛,卻是難以用語言來來表述。因為口袋經常僅有500元以下,多數是300元,所以總是擔心如果有什麼事情,我如何應對!朋友來了,要招待,總是我最緊張的時候,因為我總擔心錢不夠付而出醜。在戀愛時,我雖然很少與以前的戀人出去,但出去一次,總是很緊張,錢是否夠?!有幾次因公務要出門,沒錢向母親借,被訓斥一番,(當時心裏很沉重,不是因為被訓斥而難過,而是擔心媽媽會因更加努力賺錢而造業),向姐姐借,碰了一鼻子灰,回來傷心得流淚!數目不多,僅是一千元而已啊!
三年佈施後的果報,卻是我不敢想像的!果報多少,就不說了。
5、有一次有個出家師父要買一樣東西,我當時沒有錢了,就向同學借了就像是600元,先買,先佈施再說。因為我們領工資的不怕。
6、自己沒多少錢,但是總是對接受的佈施供養的人說,“別怕,有困難來找我!”其實說這話,我腳有點軟,因為我沒多少錢,但是我要給他們信心和希望!
財佈施引來的尷尬:上面說的財佈施看上去很輕鬆,但是財佈施使錢袋空空如也的尷尬和艱辛,卻是難以用語言來來表述。因為口袋經常僅有500元以下,多數是300元,所以總是擔心如果有什麼事情,我如何應對!朋友來了,要招待,總是我最緊張的時候,因為我總擔心錢不夠付而出醜。在戀愛時,我雖然很少與以前的戀人出去,但出去一次,總是很緊張,錢是否夠?!有幾次因公務要出門,沒錢向母親借,被訓斥一番,(當時心裏很沉重,不是因為被訓斥而難過,而是擔心媽媽會因更加努力賺錢而造業),向姐姐借,碰了一鼻子灰,回來傷心得流淚!數目不多,僅是一千元而已啊!
三年佈施後的果報,卻是我不敢想像的!果報多少,就不說了。
一件佈施之事看諸因緣
昨天,剛剛學會開小車,卻接到了師父的電話:有一個義工在寺院裏幹活,丟了一部價值8000元的九成新摩托車,寺院要賠他,他不要,師父要我幫其買一部。雖說丟車就象塞翁失馬,焉知禍福,但師父說要保護好大家的初發心。當時,我說我有一部,但自己也要用。稍一會兒,我告訴妻子此事,並建議看破一下,把摩托車佈施出去。妻子說“什麼看破,要歡喜佈施”我再一想,如果真需要摩托車,大不了就買一部自行車代替,來吃吃苦,不要那麼享受,也好修福。(城市交通不方便,摩托車短距離更方便)。妻子完全贊同。——這使我有點驚訝,雖然我知道妻子在佈施方面比我還慷慨,但畢竟我那部摩托車價值是16000元,雖然已買了近七年,走了5萬公里,但車子正當好騎之時,而且雖然有小車,但是汽油費貴,有時短距離的交通,還是要以摩托車為主。而且此車是我攢了好幾年才買的,又騎了近7年,很有感情。沒想到妻子不但贊同我的佈施,而且還要我歡喜佈施。(觀世音菩薩安排的妻子就是不一樣,同修們,你的愛人或者是未來的愛人在這種時候也能如此慷慨嗎?!看來求妻還是很有必要的)
早上,我打電話告訴師父,師父說要我馬上把車子送過來,說好事要親自做,馬上做。到了山上,才知道此事很重大。因為那村莊民風淳樸,大家一看到寺院做義工的人也會丟車子,一件很平常的事卻象很大的事情一樣,一下子傳遍村莊,有好些人跑去安慰或諷刺那位義工。說叫你們不要拜佛,你看,到寺院做義工,車子放到寺院都會丟,佛菩薩不會保佑!我師父要賠他錢,那義工又不要,但心態有點低落,家裏愛人也給其壓力,因為他不是打工賺錢丟車,而是做義工丟的車,而且8000元,對一位民工來說是可能是一年的積蓄啊!這樣的事情一發生,很容易打擊大家拜佛的初發心,畢竟大家才剛剛接觸佛教,很多還是有求的!我佈施了此車,其實可能比他丟的車還好,不知道大家又會怎麼看此事!呵呵!佈施得有價值!
縱觀此事,真感歎佛菩薩保護眾生初發心的良苦用心。真感歎佛菩薩的靈感。義工是昨天早上10時丟的車,師父是晚上9時給我打的電話,我是晚上8時多,確定能自己開小車。如果我晚一點學會車,我就不可能那麼早佈施了,那麼車可能就佈施不成,或許還真要買一部舊車送給義工,但買的和送的,那種概念完全不同啊!如果師父早一點打電話給我,我也不敢下決心佈施,因為我還不會開小車,上班怎麼辦?!而且比前我就想,如果到2010年,摩托車不能在城市騎的話,我要佈施給佛弟子。有此心,佛菩薩又做了助緣,讓我佈施提前了。小偷的盜車,考驗了義工對佛法的誠心,成就了義工的誠心,也成就了我佈施之心,佈施之願!也從歡喜佈施上給我上了一課!同時,也告訴了我,找一個志同道合的妻子是多麼重要!更堅定我宣傳求妻的信心!
早上,我打電話告訴師父,師父說要我馬上把車子送過來,說好事要親自做,馬上做。到了山上,才知道此事很重大。因為那村莊民風淳樸,大家一看到寺院做義工的人也會丟車子,一件很平常的事卻象很大的事情一樣,一下子傳遍村莊,有好些人跑去安慰或諷刺那位義工。說叫你們不要拜佛,你看,到寺院做義工,車子放到寺院都會丟,佛菩薩不會保佑!我師父要賠他錢,那義工又不要,但心態有點低落,家裏愛人也給其壓力,因為他不是打工賺錢丟車,而是做義工丟的車,而且8000元,對一位民工來說是可能是一年的積蓄啊!這樣的事情一發生,很容易打擊大家拜佛的初發心,畢竟大家才剛剛接觸佛教,很多還是有求的!我佈施了此車,其實可能比他丟的車還好,不知道大家又會怎麼看此事!呵呵!佈施得有價值!
縱觀此事,真感歎佛菩薩保護眾生初發心的良苦用心。真感歎佛菩薩的靈感。義工是昨天早上10時丟的車,師父是晚上9時給我打的電話,我是晚上8時多,確定能自己開小車。如果我晚一點學會車,我就不可能那麼早佈施了,那麼車可能就佈施不成,或許還真要買一部舊車送給義工,但買的和送的,那種概念完全不同啊!如果師父早一點打電話給我,我也不敢下決心佈施,因為我還不會開小車,上班怎麼辦?!而且比前我就想,如果到2010年,摩托車不能在城市騎的話,我要佈施給佛弟子。有此心,佛菩薩又做了助緣,讓我佈施提前了。小偷的盜車,考驗了義工對佛法的誠心,成就了義工的誠心,也成就了我佈施之心,佈施之願!也從歡喜佈施上給我上了一課!同時,也告訴了我,找一個志同道合的妻子是多麼重要!更堅定我宣傳求妻的信心!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