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金剛經持驗錄

許添誠編著


金剛經持驗錄序

釋尊應世,拯迷救苦,說法八萬四千,度人 三根普被,一言以蔽之:「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,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,實無眾生得滅度者」也。修學佛法的最高意義,即在了生脫死,圓証菩提。以 小乘無學位而言,不到無漏慧不為功;以大乘三菩提而言,不達般若不能「事究竟」。此所以《大智度論》讚為:「諸佛及菩薩,能利益一切,般若為之母,能出生 養育。佛為眾生父,般若能生佛,是則為一切,眾生之祖母。」《智論》又云:「諸佛及菩薩,聲聞辟支佛,解脫涅槃道,皆從般若得。」

明朝蓮池大師著《竹窗隨筆》,其中有篇文 章,引《增壹阿含經》:「佛言戒律成就,是世俗常數;三昧成就,亦世俗常數;神足飛行成就,亦世俗常數;唯智慧成就,為第一義。則知戒定慧等三學,布施等 六波羅蜜,唯智慧最重,不可輕也,唯智慧最先,不可後也,唯智慧貫徹一切法門,不可等也。」

「般若波羅蜜」,在修持解脫的歷程,可說 居於破迷啟悟、轉凡入聖的第一關。雖然《智論》說到:「若不見般若,是則為被縛;若人見般若,是亦名被縛。若人見般若,是則得解脫;若不見般若,是亦得解 脫。」然而修學趣証「般若」,亦有方便施設,即經過「聞、思、修」,從文字般若,起觀照般若,而証實相般若。如龍樹菩薩於《中論》云:「若不依俗諦,不得 第一義」也,是以善學般若者,皆應常時讀誦,多聞薰習,觀理照事,事理相即,而後庶幾近乎,相即無相,無相實相,能所兩忘,圓融不二也。如此方可名為善於 持誦金剛般若波羅蜜經,經云:「於此章句,能生信心,以此為實,當知是人,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,已於無量千萬佛所,種諸善根」也,是則名為:真 實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。

高雄鳳山許添誠居士,正信正行優婆塞也。 有感於《金剛經》對學佛者之重要,為勸人生信,樂於持誦,特將歷代持誦者的靈驗錄,譯成白話語體文,便於現代人傳閱,用廣流通,闡揚正法。在《慈雲雜誌》 發表以來,廣受讀者喜愛。添誠居士之發心,可謂深得「如來善護念‥‥‥善付囑‥‥‥」者也。茲以編輯出書,徵序於朽衲,特略述「般若」之勝義,用以讚喜流 通,是為序。

七十六年六月 宏印於嘉義市寶華佛學院 

自序

金剛般若波羅蜜經,自鳩摩羅什三藏法師於 姚秦弘始四年(公元四○二年)譯出後,在中國非常盛行,歷來各宗高僧碩德無不竭力弘揚此經,註疏講解的很多。唐宋以來註解金剛經的不下百餘家,再加元明清 各代的註解,更不知凡幾。近數十年來,佛學界講經的法師,不論他學的是那一宗,沒有不講解金剛經的,於此可見此經流通之盛了。也因此,金剛經已成為佛教中 讀誦、書寫、受持、流通最廣的一部經典。

佛法有五乘的差別,世間的人、天乘法,屬於有漏的福業;但求自了的聲聞、緣覺乘法,則偏於一己的解脫,這些都不是究竟的佛法,唯有修菩薩行的大乘法,才是佛法的心要。菩薩行即是六度、萬行,然萬行不離六度,而六度又以般若為主。

經云:「五度如盲,般若如眼」。實踐五 度,假如沒有般若為導,必定住於相,住於相則只成為人、天有漏福報,要想圓滿佛果,那是做不到的。所謂「布施無般若,惟得一世榮,後受餘殃債。持戒無般 若,暫生上欲界,還墮泥黎(地獄)中。忍辱無般若,報得端正形,不證寂滅忍。精進無般若,徒興生滅功,不趣真常海。禪定無般若,但行色界禪,不入金剛定。 萬善無般若,空成有漏因,不契無為果。」

萬行若以般若攝導,始能達到究竟佛果,所以說般若波羅蜜是諸佛母。心經云:「三世諸佛,依般若波羅蜜多故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《金剛經》云:「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,皆從此經出。」《金剛經》實為紹隆佛種,傳受心印之無上法寶也。

《華嚴經》云:「忘失菩提心,修諸善法,是名魔業。」

經云:「修行不發菩提心,譬如耕田不下 種,縱刻刻發世間善願,經於恒沙劫,不如暫發菩提心。」十方諸佛皆因發菩提心而成佛,所以真正修學大乘佛法的人,必須發菩提心。《金剛經》以大悲利他的菩 提心為本,大家當依此經所說──「離一切相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」,信解受持這般若大法,立大志願,起大悲心,以根本解脫的無餘涅槃去拯救眾生,同趨 無上菩提。

《金剛經》為大般若經六百卷的一卷,禪宗五祖弘忍大師教人受持此經即可見性。六祖惠能大師聆聞至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時,因而大徹大悟。其後,禪門更藉此經印心,淨土宗諸祖並勸上根人受持此經,以期上品往生。持誦《金剛經》遂成為佛門中不可缺少的日課之一。

此經為世尊金口宣揚,歷代以來,持誦獲得靈驗的人不可勝數,《歷代持驗紀》中,均確切可徵。這些感應事蹟包含延壽、回生、消災免難、超薦、解冤、癒病、生子等等。持誦功深,臨終預知時至,沐浴端坐,或異香滿室,或天樂盈空,種種祥瑞,屢屢可見;至若悟徹心源者,亦有所聞。

《歷代持驗紀》中,由於年代久遠,用字行文有異於今日,不易閱讀。再者,有些人不見感應事蹟,則信心不堅定,缺少讀誦興趣,這就是筆者撰寫本書的動機。

《金剛經》為最上乘法,闡揚般若相應的大悲妙行,功德甚深廣大,持誦若有靈應,乃至誠所感,佛力加被之故。倘若讀者由此而生敬信之心,樂誦不倦,道心持久,實在是筆者最大的期望和心願。

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聞《金剛經》而大徹大 悟,傳為千古佳話,載《六祖法寶壇經》。《歷代持驗紀》中,除《金剛般若經靈驗傳》外,餘書俱未記錄其事,大概認為《壇經》乃人盡皆知,所以將其省略。但 是未曾讀過該書的人,就無從知悉了,豈非一大憾事!故特於《壇經》中節出六祖得法之因緣,置於篇首,以為勸化之一助。

印光大師說:《金剛經》,乃發菩提心,行 菩薩道者,遍修六度等之軌範,以經文簡略,但舉布施為例耳,若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行布施等,故能度脫一切眾生,而不見能度之我,與所度之法,並受度之眾生 相,則四相不生,三心叵得,無所住而生心,無所得而作佛矣。以故受持四三二一句者,功德難宣;持全經者,又何待言!是以自古至今,人多讀誦,其頓悟自性, 徹證唯心,生預聖流,沒歸安養者,何可勝數!其次則消除罪業,增長善根,轉禍為福,即愚成智者,更加多多也。」咸盼讀者讀完本書後,發至誠心恭敬受持,現 世之中,滅無量罪愆,消除業障,增長福慧,獲最勝福田。若能更加念佛迴向,決定往生西方,未來必證菩提。

《金剛經》先後經過六次翻譯,譯筆雖各有不同,而皆不將經文分章分節。梁昭明太子不會經旨,竟將之分為三十二分,違背佛意之罪甚大。因此,持誦時,分章分節所增添文句,不應誦念,直讀經文即可。

此持驗錄,原依許止淨居士所述,劉契淨居士所注之《金剛經功德頌》而譯,連載於《慈雲雜誌》,後來樂崇輝居士又交給我《續藏經》中有關《金剛經》的歷代持驗紀,並且吩咐我繼續譯寫,該資料共蒐集八本書。

筆者將這些資料經過分類整理、譯成白話、潤飾、謄抄等過程,費了不少的心血,才能繼續在《慈雲雜誌》與讀者見面。現在連載已畢,樂居士要將它結集成冊,交由大乘精舍印經會印行,這就是本書成就的因緣。

《金剛經功德頌》將念誦的感應事蹟,按其性質,分為十篇。為使讀者揀閱方便起見,酌增為十二篇,並於書末另附「人名筆劃分類目錄」,俾能易於查閱。

本書之成,家兄許添記老師功不可沒,他任教於雲林縣台西國中,本書中多篇文稿大都由他潤飾,並提供寶貴意見。內人及筆者服務於農民銀行的部分同事,他們都幫忙謄抄。最重要的是我的啟蒙老師──樂崇輝居士,他引導我進入佛學的領域,鼓勵我、幫助我完成此書,特此謹致謝忱。

中華民國七十五年八月於鳳山
許添誠 謹識 

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成道因緣

惠能大師,唐朝嶺南(廣東省)新州人,父名盧行□,原為唐朝官吏,本籍是范陽,被貶謫到嶺南,母親李氏。大師生於唐貞觀十二年(公元六三八年)戊戍歲二月八日子時,誕生時毫光騰空,異香滿室。

次日黎明時分,有兩位異僧來訪說:「你昨晚生下的孩子與佛法有緣,故特地來為他命名,應該稱為惠能。」他的父親問說:「為何取名惠能?」異僧說:「惠就是以佛法惠施眾生,能就是能作佛事。」說罷辭出,便不知去向。

大師出生後即不食母乳,夜間有神人灌以甘露。大師的幼年坎坷,父親早逝,遺下老母及孤苦的他,母子遷移到南海,靠著售賣柴薪維生,過著艱難貧苦的日子。

有一天,他為顧客送柴到客店,當他準備走出門外時,看見一位客人在誦經,他一聽到客人讀誦的經語,便豁然開悟,於是就問那位客人說:「請問您誦念的是什麼經?」

客人說:「金剛經」。

大師又問:「您是從那裏學來的?為何要持誦這部經典呢?」

客人說:「我是從蘄州黃梅縣東禪寺那裏學來的。該寺是由禪宗五祖弘忍大師主持教化的道場,跟隨他參學的門人有一千多,我就是到該寺禮拜而聽受此經的。五祖大師經常勸出家眾及在家眾說:『只要持念金剛經,就自然能夠見到自己的自性,直下了悟成佛。』」

大師聽了之後,由於宿昔的因緣,又承蒙一位客人贈送他十兩銀子,足以安頓他母親的衣食問題,然後到黃梅縣去參拜五祖。

五祖問:「你是何方人?來此想求得什麼?」

大師回答說:「弟子是從嶺南新州來的,我什麼都不求,只求作佛。」

五祖說:「你是嶺南人,又是獦獠,怎能作佛?」

大師說:「人雖有南北的差異,佛性那有南北之分?獦獠身與和尚身雖有不同,可是佛性又有什麼差別呢?」

五祖本來還想再說,但是看到徒眾圍繞在左右,就說:「好!那你就跟隨大眾去做事吧!」

大師又啟稟五祖說:「弟子自心常生智慧,念念不離自性,就是福田,不知您要我做些什麼工作?」

五祖說:「這獦獠的根性銳利。」就告訴大師說:「你不要再說了,就到槽廠去做事。」便有一位行者叫大師砍柴踏舂米碓,就這樣過了八個多月。

有一天,五祖召喚所有的徒眾,對他們說: 「生死事大,你們終日只求有漏福田,卻不求出離生死苦海。假若自己的本性迷昧了,福報能夠解脫得了生死嗎?你們各自觀照自己的智慧,看取本心的般若之性, 作一首偈頌,拿來給我看,若能悟得大意,我就將衣法傳付給他,作為第六代的祖師。用思量分別心是沒有用的,如果明心見性的人,一言之下即可明白。縱然掄刀 上陣之時,也可以見得到的。」

徒眾聽完吩附,退下以後,大家計議說:「我們不必靜心用意作偈了,神秀上座現在是我們的教授師,不用說,他必定會得到祖位的,我們何必枉費心力作偈頌呢?」眾人聽到這些話後,都打消了作偈頌的念頭。

神秀心想:「大眾所以不作偈頌,大概認為 我是他們的教授師,我應當作偈呈給五祖,要不然五祖如何知道我心中見解的深淺呢?我呈偈的原意,本來是想向五祖求法印證,倘若只是為了想做祖師,這和一般 人想奪取聖位,又有什麼區別呢?可是我若不作偈呈給五祖,終究還是得不到五祖的傳法,這真是令我太為難,太為難了!」

五祖住的堂前,有走廊三間,本想在牆上請供奉盧珍來畫楞伽經的變相,及五位祖師的血脈圖,藉以流傳供養。

神秀將偈作好以後,很多次想呈給五祖,但是每次走到堂前,總是心中恍惚,遍身流汗,因此而作罷。前後經過四天,到過堂前十三次,仍然不敢呈偈。

這時,神秀心想:「不如把偈寫在堂前走廊的牆壁上,讓五祖自己去看,假如他認為很好,那我就出來向五祖禮拜,承認是我作的。他若說作的不好,那就枉費我這幾年受人禮拜,還修什麼道呢?」

神秀在當天晚上三更時分,不讓別人知道,獨自手持燈籠,將偈寫在南廊的牆壁上。偈語是:

「身是菩提樹,心如明鏡台,
時時勤拂拭,勿使惹塵埃。」

寫好以後,就回寮房,他又想:「五祖明天早上看到偈後,如果歡喜,那就是我與禪宗的心法有緣。如果五祖認為不好,這是我宿世業障太重,不能得到以心印心的妙法。五祖的心意令人難以測度!」他在房中左思右想,坐臥不安,這樣一直到五更。

這時五祖已知神秀仍末開悟,不見自性。

天亮後,五祖準備叫盧供奉在南廊的牆壁上畫圖相,當他抬頭看到偈頌時,就對盧供奉說:「不必畫了,偏勞你那麼遠來而沒有畫畫。金剛經說:『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』現在留下這首偈頌,讓大家誦持。倘若依此偈去修行,可以免墮三惡道,得到大利益。」

隨即吩附焚香禮敬,並告訴門人說:「你們可以持誦此偈,依照此偈去修行,就可見性。」大眾念著偈頌,連稱甚妙。

到了三更時分,五祖召喚神秀入室,問說:「南廊上的偈頌是你作的嗎?」

神秀回答說:「確是弟子所作,不敢妄求祖位,只懇求您大發慈悲,看弟子有沒有少許的智慧?」

五祖說:「你作此偈,尚未見性,只到門 外,未入門內。依你這般見解,要覓無上菩提是得不到的。無上菩提必須言下見到本心、見到自性。自性原是不生不滅的,在一切時中,念念自見萬法圓融無礙,毫 無滯塞不通之處,一真,一切皆真,萬境如如不動。這如如不動的心,才是真實的。若能有這般見地,就是無上菩提的自性。你回去再想一兩天,再作一首偈頌,拿 來給我看。若得入門,就將衣法傳付給你。」神秀作禮而退。

經過數日,神秀作不出偈頌,心中恍惚不安,行住坐臥都不得安寧。

又經兩日,有一位童子從惠能舂米的房子走過,口中唱著神秀的偈頌:「身是菩提樹,心如明鏡台,時時勤拂拭,勿使惹塵埃。」

惠能一聽,便知此偈未見本性,雖然未蒙教授,但是早已明白大意,遂向童子說:「你念的是什麼偈頌?」

童子說:「你有所不知,五祖大師曾說過,生死事大,想將衣法傳付門人,故叫所有徒眾作偈頌,若能了悟大意,就將衣法傳付給他,成為第六代祖師。神秀上座在南廊的牆壁上,寫了一首偈頌,五祖叫所有的門人誦持,說依此偈修行,可以免墮三惡道;依此偈修行,有大利益。」

惠能說:「我也想要誦持,我在此踏碓舂米已有八個月了,未曾走到堂前,請你引我到偈前去禮拜好嗎?」

童子遂引領惠能來到偈前禮拜,惠能說:「我不識字,請你為我讀誦。」

這時,有一位江州別駕,名叫張日用的,他高聲讀誦,惠能聽完後,告訴張別駕說:「我也有一首偈頌,想請你幫我寫上去。」

張別駕譏嘲的說:「你也會作偈頌?真是稀奇!」

惠能向張別駕說:「想要學習無上菩提,不可輕視初學的人。往往低下的人,卻有最高的智慧,而那些高尚的人,有時也會埋沒了智慧。輕慢人是有無量無邊罪業的。」

別駕說:「不錯,那麼你就說出你的偈頌,我幫你寫好了。倘若得到衣法,要先來度我,可別忘了哦。」

大師的偈頌是:

「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台,
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。」

寺中所有的徒眾對這首偈頌無不驚訝萬分,互相讚歎的說:「真奇怪!人不可貌相啊,還沒有多久,竟使他成為肉身菩薩了。」

五祖這時從禪房裏出來,得知此事後,見徒眾驚怪,惟恐惠能受人暗算,遂拿鞋擦掉牆壁上的偈頌,故意宣稱:「此偈也還沒有見性。」大眾都信以為然。第二天,五祖獨自來到碓坊,看到惠能腰上繫著一塊石頭在舂米,就說:「求道的人,為法而不顧惜身命,是應當如此的。」

接著問道:「米熟了媽?」

惠能回答說:「早就熟了,只是還沒有篩呢?」

五祖就用錫杖敲擊石碓三下,然後離去。

惠能明白五祖的心意,深夜三更時分,來到五祖的禪房,五祖用裟袈遮圍,不讓別人知道,為惠能講說《金剛經》,講到了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時,大師豁然大悟,知道一切萬法不離自性。

惠能稟告五祖說:「我真料想不到,自性本來是清淨的,原是不生不滅的,本來是具足無缺毫無動搖的,自性竟能生出萬法。」

(原文:惠能言下大悟,一切萬法不離自性。遂啟祖言:何期自性本自清淨,何期自性本不生滅,何期自性本自具足,何期自性本無動搖,何期自性能生萬法。)

五祖知道惠能已經開悟,見到自性,就說:「若不認識本心,學法是沒有益處的。若能識自本心,見自本性,就是大丈夫、天人師、佛。」

五祖傳受以心印心的頓教法門,並將衣缽傳給他,說:「你現在就是第六代祖師,要善自護念,廣度一切有情眾生,將佛法流布於未來,不要使它斷絕。」

五祖傳法已畢,又說偈:

「有情來下種,因地果還生,
無情亦無種,無性亦無生。」

五祖對他說:「從前初祖達摩大師剛來中國 時,傳法師承不為世人所相信,所以才將衣缽作為信物,代代相繼嗣承。正法則是以心傳心,皆令學道之人自悟自解。自古以來,諸佛所傳的就是自性本體,歷來祖 師相傳的都是自性本心。衣缽是爭奪的禍端,只傳到你為止,不可再傳。倘若再傳下去,則你的生命就好像懸絲那樣的危險!你必須趕快離開此地,因我怕有人要害 你。今後佛法將由你發揚光大,你離開以後,要往南走,但不宜急著弘揚佛法,因為法是要從難中興起的。」

六祖大師拜辭了五祖,一路向南行,兩個多月後,到了大庾嶺。後面有好幾百人在追趕,想要奪取衣缽。其中有一位僧人,俗姓陳名叫惠明,曾任四品將軍,性情粗暴,他走在眾人之前,趕先追上了惠能。

六祖見狀,就將衣缽放在石頭上,說:「這衣缽是歷代祖師傳承的信物,怎可用暴力來爭奪?」於是隱藏在草叢中。

惠明趕到,看到石頭上的衣缽,想伸手去取,但卻拿不動,於是大聲喊叫:「行者!行者!我是為求法而來,不是為衣缽而來。」

六祖從草叢中走了出來,趺坐在石頭上,惠明向他作禮後說:「希望行者為我說法。」

六祖說:「既然為求法而來,就該屏除一切攀緣心,勿生一念,我才為你說法。」

惠明遵照六祖的囑咐,默然良久。

六祖說:「不思量善,不思量惡,正在此時,那個是明上座的本來面目?」惠明至此言下大悟。

(第一公案原文:「不思善,不思惡,正與麼時,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?)

惠明又問:「從上代祖師傳下來的密語密意之外,還有其他比這更妙的嗎?」

六祖說:「跟你講的就不是秘密了,若能返觀內照,妙法還是在你身邊。」

惠明說:「我在黃梅這麼多年,實在還沒有省悟自己的本來面目,承蒙行者的指示,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,現在您就是我的師父了。」

六祖說:「你既這樣謙下,我們都是同師黃梅五祖,你要善自護持,勿令退失。」

六祖後來到了曹溪,又被惡人追逐,只好在四會的獵人隊中避難,前後經過十五年的歲月。

儀鳳元年丙子正月八日,六祖來到廣州法性寺,正逢印宗法師講《涅槃經》。講經時,有風吹動旛旗,一僧說這是「風動」;另外一僧說這是「旛動」,彼此爭論不已。六祖走向前去,告訴他們說:「不是風動,不是旛動,是仁者你的心動啊!」

大眾聽了都感到驚異。印宗法師就請六祖到上座,徵詰宗門奧義,見師言簡理當,不由文字,印宗法師說:「行者一定不是個平常人,我久聞黃梅的衣缽南傳,不知道是不是您?」

六祖謙稱:「不敢當。」

印宗法師立即向六祖叩頭頂禮,請他將五祖所傳的衣缽出示給大眾看。

正月十五日,印宗法師在光孝寺集合四眾弟子,為六祖大師舉行剃度儀禮,且自願拜他為師。

二月八日釋迦牟尼佛出家曰,集聚高僧大德為六祖授具足戒。西京智光律師為授戒師,蘇州慧靜律師為羯磨師,荊州通應律師為教授師,中印度耆多羅律師為說戒師,西印度密多三藏法師為證戒師。

六祖受戒的戒壇有一段因緣:劉宋時代有一位求那跋陀羅三藏法師,創建了這座戒壇,壇上豎一石碑,且曾預言:「後世當有一位肉身菩薩於此受具足戒。」

梁武帝天監元年(公元五○二年),印度智藥三藏法師航海而來,看到這法壇與石碑,將從印度帶來的菩提樹栽植在壇邊,並立碑預誌說:「一百七十年後,當有肉身菩薩在這菩提樹下,開演上乘佛法,廣度無量眾生,真是傳佛心印之法主也。」

次年春天,六祖辭眾欲歸曹溪寶林寺,印宗法師與僧俗一千多人,送到曹溪,當時荊州通應律師與學者數百人,依師而住。

六祖到曹溪寶林寺後,看到殿宇講堂狹窄,不能容納那麼多人,想予以擴建,就去拜訪當地地主陳亞仙說:「老僧想向施主化一坐具之地,不知道可不可以?」

亞仙說:「和尚的坐具有多大?」六祖拿出坐具給他看,亞仙欣然答應。

這時,六祖把坐具一展,盡覆曹溪四境,並有四大天王現身,坐鎮四方。如今的天王嶺,就是因此得名。

亞仙目睹這奇妙的境界,就告訴六祖說:「和尚您的法力廣大,但是我高祖的墳墓都坐落於此,將來建塔時,希望予以保留,其餘土地願意全部捐獻,永遠做寶坊。此地乃是生龍白象來脈,建造時只可平天,不可平地。」後來的建築都是依照陳亞仙的話去做。

六祖大師隨即在菩提樹下,開東山法門。六 祖大師在城中大梵寺,向韶州韋刺史與官僚、徒眾說法:「我在黃梅得法後,受盡種種艱難苦楚,生命像懸絲般的危險。現在能與韋璩刺史和各官僚、僧人、比丘、 比丘尼、老道、居士聚會一堂,這都是我們多生多劫的緣分,也是過去生中供養諸佛,同種善根,才能聽聞如上所說頓教的法門,和我得法的因緣。」

以上是筆者依據《壇經》「行由品第一」以 及六祖入室弟子法海禪師所撰寫的《六祖法寶壇經略序》,略述六祖的生平及其得法因緣。六祖原是一個不識字的沙門,因聞《金剛經》而悟道。他所說的法,由門 人法海禪師、神會禪師等予以整理,成為《六祖法寶壇經》,這是禪宗無上寶典。壇經所發揮的道理,自如來性海中流出,一言一語,不離自性。釋德異說:「《壇 經》者,言簡義豐,理明事備,具足諸佛無量法門。一一法門,具足無量妙義;一一妙義,發揮諸佛無量妙理。」《壇經》是實相般若,可以開學人的大智慧,啟發 菩提心,與《金剛經》脈絡相連,二書如能同時讀誦受持,更易融會貫通。

第一篇 往生淨土

一 證菩薩位

唐朝時,有位比丘尼,名叫淨真,住在長安積善寺中,平時靠乞食度日,一生中從不瞋怒,深得忍辱波羅蜜。她誦金剛經達十萬遍,又專精念佛,志在安養。

顯慶五年七月間,她染上微疾,告訴弟子說:「我在這五個月內,曾經十次見到阿彌陀佛,又曾兩度見到極樂世界寶蓮華上童子遊戲,又有位聖僧五度向我授記云:『你於來世,當得作佛。』」

尼師又說:「我已得西方極樂世界上品往生。」尼師遂跏趺而終。

經過一夜,淨真尼師又醒來告訴弟子說:「我已得菩薩位,遍歷十方供養諸佛。」言訖而終,光明照遍寺中。

金剛經云:「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,皆從此經出。」六祖壇經亦云:「摩訶般若波羅蜜,最尊最上最第一,無住無往亦無來,三世諸佛從中出。」金剛經之殊勝由此可見。

二 誦經十萬遍

唐朝永徽元年,有個和尚名叫明濬,忽然暴死,見到兩位穿青衣的人引他去見冥王,冥王問他:「您這一生如何修行呢?」明濬回答說:「誦金剛經」。

冥王說:「善哉!若誦十萬遍,明年必定往生淨土,那時弟子就不能見到師父您了。」隨後就放他回陽,明濬從此更加精進。翌年三月坐化,旁邊的人都聞到異香撲鼻。

三 西方來迎

惟恭是唐朝荊州法信寺的和尚,他念金剛經三十多年,每天五十遍。

有一天,寺裏的靈歸和尚因事外出,他在半路上,遇到五六個年輕人,衣著非常鮮潔,每個人都拿著樂器,向靈歸和尚詢問惟恭上人在那裏?

靈歸和尚就告訴他們,並問他們從什麼地方來的?他們說:「從西方來迎接惟恭上人的。」

其中有個人,從懷中拿出一朵像拳頭那樣大的蓮華,蓮華的葉片還發出奇異的光,他們望著佛寺一路奔去。

當天晚上,惟恭和尚就入滅了,整個佛寺都聽到絲竹管樂之聲。

四 放下屠刀赴菩提路

宋朝時,胡州城南邊有位屠戶,名叫陸翁。

他在二十三歲時,遇見一位雲水僧在他家門前,口稱:「教化有緣人。」陸翁不解其意。

雲水僧問:「你殺豬及牛羊,不計其數,為何不改行?」

陸翁答道:「我承襲祖業,一時難以棄捨。」

雲水僧勸說:「你如果再不改業的話,來世一定墮入畜類,同樣被宰殺割,冤冤相報,無有出期。我看你宿有善根,可勤持金剛經及妙法蓮華經,藉以消除業障,增長福慧。」說罷,這位雲水僧就消失不見了。

陸翁立即醒悟,從此持齋戒殺,終身茹素。

他延請畫工繪製西方三聖像一軸,早晚至誠禮拜供養,每天在佛前誦讀金剛經及法華經,誠懇懺悔,希望度脫所殺眾生,願他們早生淨土。

不到五年,陸翁就能背誦金剛經。

他精進修持,到了八十一歲那年,於半個月前,約好親友在十一月九日準備菜餚,打算向他們告別。

屆時,所有親友都聚集在陸家,陸翁向他們一一告別,沐浴作頌云:

「五十餘年離殺業,手拋刀秤暗修行,

今朝得赴菩提路,水裏蓮花火裏生。」

書畢,端坐而化,所有見聞的人無不瞻仰稱歎。

五 一百三十八須菩提

襲仲淳,明朝公安人,他的妻子祝氏在袁宏道的弟弟那裏聽聞淨土法門,非常深信,就專心持誦佛號,兼誦金剛經。

有一天,祝氏告訴她的幾個兒子說:「佛告訴我,三天後要來接我。」

到了那一天,祝氏沐浴後坐在堂上,家中眷屬環侍在側,過了很久,祝氏說看到一尊佛,自稱是須菩提,佛相莊嚴無比,又說看到一尊接引佛,眉間白毫放出一道銀光,飄揚宛轉,長有數丈,祝氏伸手握住白毫,佛即將她接入掌心。

須臾,她見到須菩提化成一百多尊佛,莊嚴無比,有人從旁說:「這就是經中所謂的一百三十八須菩提。」眷屬們焚香,同誦佛號,夫人面現微笑而逝。

這時,一位年方九歲的婢女忽然倒在地上,但又立刻站起來說:「我看到幾位金甲巨人拿著幢幡為夫人做前導,幢幡的柄碰到我的臉,就倒在地上,因為疼痛才驚醒過來。」大家看她的臉上確有明顯的傷痕,經過約一個月以後才逐漸痊癒。

祝氏入殮後,棺材裏還不時地發出異香來。

六 不再入冥為吏

于昶,唐朝人,曾任慶州司馬。武后時,任職并州錄事。他每天晚上睡到初更以後,胸口就微微喘息,全身流汗,天亮時,則恢復正常,雖然不很痛苦,但是身體卻非常虛弱。

別人見他每天面帶倦容,氣色憔悴,都覺得很奇怪,詢問何故,于昶默然不予置答。

于昶的妻子柳氏,眼見丈夫的身體如此羸弱,準備延請大夫為他治病,但為于昶所拒。柳氏私下探詢原因,他不得已的才說:「其實我也沒有什麼病,只是白天辦理公務,到了夜晚,仍須進入冥府為吏,因此體力有些不支而已。」

夫人感到驚奇,想繼續追問冥間之事,于昶只說善惡必有報,其他的不願多說。夫人雖然再三詢問,亦不作答。

于昶能預知災咎發生,都會事先暗中準備,但終不明說,縱然夫人或者親兄弟詢問,他也絕口不提。

如此過了五六年,每天除了白天辦公以外,一到夜裏,就要入冥為吏,雖然很辛苦,但無法自己作主。後來他的母親去世,他持誦金剛經,勤修功德迴向,以報答養育之恩。沒想到,從此就不必再入冥為吏了。

這時,于昶才知道金剛經的功德不可思議!在諸經中福力最大,遂要求他的子孫持誦,廣為流傳。

他不到五十歲,就辭官返鄉,朝中左相蘇良嗣、右相韋待價,以及大將軍李沖玄,與他都是姻親,三人力勸他不要辭官,但為于昶婉拒。

不久,朝中的奸臣酷吏誣陷忠良,于昶雖已退居田園,仍被這些為非作歹之輩所誣,終被構陷入獄。

于昶在獄中,內心毫不憂憚,仍然一心持誦金剛經,晝夜不停。沒有多久,果然得以昭雪,親友們都讚歎佛法無邊。

于昶生平雖然屢遭困厄,卻藉著金剛經的功德力而化險為夷。

八十四歲的那一年,染上重病,仍舊抱病誦經,瀕死之前,精神仍很清朗。一會兒,忽然異香滿室,氤氳芳馥,于昶說:「有化佛來迎接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」,遂與親友訣別,言訖而終。

七 刺血寫經報親恩

明朝萬曆年間,桐鄉有一位吳君平,童年時極為孝順,但父母很早就去世。他參加科舉,卻累試不第,借讀暫住於靈隱寺的韜光房。

「子欲養而親不待」,每當他念及親恩難報,哀嘆無法承歡膝下,不禁黯然淚下,有時更痛哭不已,流露出一片純真的孝心天性。

有一次,君平正為此掉淚時,一位和尚見狀,告訴他說:「為人子者,若要報答親恩,以寫佛經的功德最大。」

君平聞言有省,遂發心茹素四十九天,剌血寫一卷金剛經。

當他決定刺血寫經的消息傳出後,遠近的僧俗都前來聚集觀看,君平在兩臂及胸前,一共刺了十一刀,用身上的鮮血來寫經,寫完後,大家無不讚歎!一位和尚說:「先生這份誠心苦行,必能感動諸佛菩薩,以此殊勝的功德,來報答雙親的恩情,比你用功名來耀祖揚宗,更要勝過千萬倍。」

有人指出「補闕真言」尚未書寫,君平又在胸前刺了一刀,寫完「補闕真言」。

當天夜晚,君平夢見父母站立於雲端,告訴他說:「你刺血寫經的孝心,不僅感動佛天,我們已仗持經力,往生淨土。你命中本來注定無子,佛已派遣一位善童子,來繼承你的子嗣。」

那年,君平的妻子果然生下一位男孩,如果用葷腥之物餵他,馬上就閉口不食。

君平見狀醒悟,也立下誓願,要終身茹素並持誦金剛經。

八 虔誦金剛經及地藏經

黃端伯,明朝建昌人,曾任南京儀制主事。他的母親李氏,晚年非常虔誠地持誦金剛經及地藏經,一天晚上,夢見自己趺坐在山頂,佛光照在身上。醒來告訴端伯說:「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時候快到了。」沒幾天,身體稍感不適,就念佛而逝。

九 冥王示咒

宋朝紹興九年,明州有位王氏,時常持誦金剛經,後來跟隨丈夫前往岐州任所。王氏懷孕後,過了二十八個月,孩子仍未出生,又因體弱多病,一直擔心分娩時會難產,全家為此憂惶不已。

有一天,王氏倚立於家門口,適逢有位出外雲遊的和尚,沿門化緣,和尚向王氏說:「如能布施,功德無量。」

王氏向來就很尊敬出家人,於是恭敬的布施供養。

和尚接著說:「妳宿世種有善根,如今卻遇到大災厄,為何不印施金剛經呢?若肯發心印施一千卷,不僅可以免除此厄,並可增延福壽;父母子孫均能團圓,不必遭受別離的痛苦;一切所求都能如願以償;七世的祖先及眷屬,均能超升善道。」

王氏宿根深厚,聞言猛省,馬上遵照和尚的囑附,印施金剛經一千卷,齋僧千人,並延請僧眾念經千卷。王氏又親赴天寧寺,禮拜諸佛菩薩,懺悔宿世的惡業,祈求三寶護佑,分娩時,母子平安。

當天夜裏,她夢見金剛神,手持金剛杵指著她的腹部,她覺得痛不可忍,驚醒之後,安然的生下兩個男孩。

兩兒的相貌端正圓滿,很討人喜歡,加以母子平安無恙,全家欣喜萬分。王氏從此更持齋茹素,一心誦經不輟。

到了六十一歲,王氏無疾而亡,被兩位鬼使引入冥府。閻摩天子問她生前曾作甚麼善業?

王氏回答說:「自幼持誦金剛經,以迄於今。」天子一聽,很恭敬的賜金床給王氏坐,請她在殿側朗誦一遍。她的誦經聲,所有繫於地獄的眾生都普沾恩利,一切辛酸痛苦,得以暫時停息。

王氏誦畢,天子問她為何不誦咒?她說世間沒有咒本。

天子遂命鬼吏取咒本交付給她,並且囑咐說:「妳回到陽間之後,將這咒本輾轉流通,切勿遺漏。」又說:「妳壽終之後,將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不會再來這裏了。」

補闕真言:

唵 呼盧呼盧 社成契 莎訶

三種回向:(回同迴,回向即功德迴轉歸向之義。)

一、回向真如實際心心契合

二、回向無上佛果菩提念念圓滿

三、回向法界一切眾生同生淨土

十 清涼水

錢炳,明朝人,曾在富陽縣做官,不久辭職修行,每天持誦金剛經,臨終時,命左右取清涼水來喝,左右問他:「清涼水在那裏?」他說:「就是放生池的水。」水取來喝了以後,合掌說:「我以佛力,直接往生淨土了。」語畢,欣然坐逝。

十一 冥王放回誦經

張愛,明朝萬曆年間內監,晚年持誦金剛經。他將病死前,家人囑咐他說:「不要忘記持經的正念。」張愛雖然深信並牢記在心,但卻說不出話來。

張愛看到兩個青衣鬼卒來對他說:「要送你到山東去投胎。」他們一路上行走如飛,看到那裏的山川以及受生的父母。

張愛一心持經,被押到東嶽殿時,殿上有位王者告訴他說:「你應當到這裏投胎。」張愛回答說:「我持誦金剛經,願生淨土,不願投胎。」

王說:「可是你持誦的功德力少。」

張愛說:「我曾聽說十念成就,即可往生,何況我已持誦數年。」

王說:「暫且放你回去再持誦金剛經。」便命青衣鬼卒送張愛還陽。

張愛醒來之後就離家,住在西山碧雲寺,專心持誦金剛經。又過了十一年,有一天向大家說:「我以持誦金剛經的功德力,現在要往生西方了。」說完後端坐而逝。

十二 壁現佛像

沈春郊,明朝湖州雙林鎮人,本是官宦之後,娶妻費氏。可惜少時守寡,靠著織布自給自足,持齋四十餘年,供養一幅佛像及一尊檀香木刻成的觀世音菩薩聖像,每天晨昏必誦金剛經一卷,佛號千聲,不論寒暑從未停止。

崇禎戊寅年,該地發生瘟疫,只好移居到女婿張世茂家的樓上,僅供奉觀音大士的聖像,佛像則仍留於舊居,她每日焚香誦經,祈禱此香直達佛所。

轉瞬三年過去,歲次辛巳年春天,忽然從空中飄來異香。圍繞樓閣數日,粉壁上湧現佛像,莊嚴而精妙。這個消息遠近傳播,來瞻仰的人很多,如用淨巾擦拭,色彩愈為光明。

又經四年,乙酉年春天二月,費氏告訴女婿說:「我要返回故居,即將往生西方。」她一回到家門就灑掃焚香,禮佛誦經,到了第三天早上,沐浴更衣,端坐念佛,午時忽然大聲說:「我已登上蓮舟,就要往生西方了。」遂別眾而逝,享年七十有三。

十三 異香滿室

周廷璋,號楚峰,明朝正德嘉靖年間,雲南人,為人樸實忠厚,虔信佛法。他每天清晨起來,必定持誦金剛經、彌陀經及觀音諸經。

他平日樂善好施,經常幫助窮人,儘管別人經常取笑他,但是他毫不以為意,仍舊欣然自得,頗契「無我相,無人相」之義。

他八十七歲的那一年,告訴妻子說:「我將要走了,阿彌陀佛來迎接我,還有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也都來了。」一會兒,又說:「觀世音菩薩要我絕葷五天,就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」

從那天起,他每天僅吃一粥一菜,並淨持齋戒。

到了第五天,他沐浴端坐,令子弟誦七寶如來名號,自己誦經而逝,身體散發出異香,面貌如生,環侍在側的人,無不稱讚他的成就。

十四 蓮華開花

朱氏,宋朝霅川人,持誦佛號三十年,兼持金剛經。開卷時,每次都說有眾多聖人駕臨察看,故不敢高坐。有一天忽斷食,之後每天只喝幾杯水,過了四十天,夢見三位和尚,手持蓮華說:「我為你種的蓮華,今日開花了,所以來迎接你。」醒來之後,朱氏就不停地念佛,端坐而化。

十五 觀佛三昧

唐時,明朝湖州人,跟蓮池大師受持念佛法門。他的眷屬也都能背誦金剛經及普門品,白天各自受持,到了晚上,全家人則聚集於佛前禮誦。唐時更修成觀佛三昧,常常見到佛現瑞相,臨終時正念而逝。

十六 念佛坐逝

慧安尼師,宋朝明州人,在小溪楊氏庵修行,專修西方,持誦金剛經,不論寒暑都精勤不懈,常看到燭光中現出佛像。有一天身體不適,凝神端坐,告誡大家不要喧嘩,過了一會兒說:「佛來了!」叫大家一起念佛,不久就坐逝了。時年九十六。

十七 跏趺坐化

沈炳,字敬孚,清朝長州人,二十歲時得了氣喘病,三十歲時病情更重,五十歲越發厲害,就開始念佛並吃長齋。他的朋友楊廣文勸他持誦金剛經,於是每天念三遍,病情漸漸轉好。

到了乾隆四十六年歲末,身體稍感不適,在月底時,早上起來,盥洗沐浴後,就面向西方,結跏趺坐念佛。當時妻子在他身邊,就揮手叫她離開,過了一會兒,便寂然坐化了。

十八 佛現大身

王仰泉,清朝杭州人,平日以屠羊為業。有一天生病,看到群羊向他索命,於是就改行,並從此長齋持誦金剛經,滿千遍後,又開始拜法華經。八十一歲的那一年,忽然看到冥吏來追,他抗聲說:「我等待佛來才去。」到了第五天他果然看到佛現大身,垂手接引,欣然而逝。

十九 道心不可退

明朝時,海鹽漁戶張元和他的弟弟張貞,有一天夜歸,船航行到了青松塘,看到水面上有奇異的光芒,於是潛入水中撈起一個石匣,打開之後,原來是一本金字所書金剛經。

當天晚上,張元夢到金甲神對他說:「你前生是長水法師,講壇作務,由於道心不堅固,所以退墮至此,但是宿因未泯,特別賜你大法,應當精進持誦。」張元回答說不識字,金甲神叫他把嘴張開,拿一粒丸藥投入他的口中。

次日,張元醒來後,讀誦金剛經,好像是久讀熟識。張元將這個情形告訴昭慶寺的傳如和尚,傳如勉勵他迴向西方。過了三年,張元告訴親友說:「蓮臺已經出現了。」就端坐而化,這是萬曆丁丑七月間的事。

二十 乘此福力也可往生

房翥,唐朝人,生平崇信佛法,每天念佛,持誦金剛經。

有一天,房翥突然暴死,到了陰間,冥王告訴他說:「您持誦金剛經,並且曾勸一老人念佛已生淨土,您乘此福力,也可往生。」

房翥說:「我曾發願持誦金剛經一萬遍,現在還沒誦完。」

冥王說:「誦經滿願固然是好,但早點往生淨土更好。」冥王看他非常堅決,就派遣冥吏送他還陽。

二十一 誦經可消互用佛物之罪

法藏,唐朝鄜州寶室寺的和尚,戒行高遠淳厚,普行慈悲。他曾在隋朝開皇十三年,於洛交縣葦川城造寺一座,佛殿講堂數座,僧房二十餘間,所造一丈六尺高的佛像倍極莊嚴,觀世音菩薩的聖像也非常精妙,書寫佛經達八百餘卷。

唐朝武德二年,法藏染患重病,昏迷不省人事,忽然看到金剛神手持一卷佛經,對他說:「你一生造寺寫經的功德雖大,但互用三寶之物,獲罪無量。我現在授你一卷金剛經,如果能夠書寫讀誦,廣為流通,互用之罪就能消滅,身上的疾病也能痊癒了。」

法藏於是發願,決定書寫金剛經施送。他自知病重,遂交代弟子將他的衣缽變賣,並書寫金剛經百卷,施送一切道俗讀誦,說罷就去世了。

到了冥府,冥王問他說:「你一生曾作甚麼功德?」

法藏回答說:「曾修造塔寺佛像、書寫金剛經百卷施與道俗讀誦,兼寫其他經典八百餘卷。」

冥王聞言,合掌稱讚說:「師父您的功德極大,不可思議。」

冥王命令左右取來功德簿,親自詳查,與法藏所述相符,說:「師父您的功德圓滿,故放你返陽,盼您多勸大眾讀誦金剛經,廣修一切功德。」

法藏九十九歲那年的正月十五日,他延請大眾誦妙法蓮華經及金剛經各七卷,陞座端坐而作偈:「今年九十九,看看無所有,更莫問如何,憑空打筋斗。」然後與大眾告別,俄而化去。這時,全寺緇素都看到阿彌陀佛接引法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

二十二 趺坐靜參

明朝廬山有位和尚,法名叫做普靜,自幼志趣不凡,十多歲時就極想出家。有一天夢見金剛神撫摸他的背說:「你以後將成為善知識,獲得正果報。」

他一覺醒來之後,便投師剃度出家,開始研習內典,朝夕虔誦金剛經,數十年如一日。

有一天,忽然夢見神人告訴他說:「誦經的方法並非如此。」神人向他說偈,偈曰:

「有相相非真,無法法亦墜,
撇卻舊窠臼,即已了大意。」

普靜豁然醒悟,從此每天只朗誦一遍,其餘時間則趺坐靜參,四十年未曾下榻。

一夜,神人又來示夢說:「已經修到箇中。」

到了九十歲,他即將圓寂,整夜香氣不散,寺中緇眾都看到幢幡導引,普靜身披著紫色袈裟,手持念珠凌空西去。

二十三 紅霞罩頂

黃婆,宋朝潮山人,虔持佛號,兼誦法華、金剛二經。有一天忽病下痢,自知時至,便開始斷食,每天只喝幾杯水。有一天晚上鄰庵的善修和尚,夢見黃婆來告訴他說將要往生西方了。

兩天以後,黃婆面向西方念佛端坐而逝,鄰人都看到紅霞燦爛,罩覆屋頂。

二十四 王氏孝女感動天地

王氏,宋朝吉安人,她的女兒每天誦彌陀、觀音、金剛諸經。王氏臨死的前幾天,遍體流血,她女兒發願說:「如果我孝心真實,願母親身體不生臭穢。」發誓完畢,血流立止。

一天,她在病榻上,吉祥而臥,手抓著觀音的寶幡就逝世了。遺體火化後入殮,家人篩灰時,長出數朵蓮華。

二十五 吉祥臥化

陳氏,宋朝人,受持齋戒,平日以禪誦為樂,持念佛號三十年,兼誦法華經五千遍,金剛、彌陀二經各五千零四十八遍。有一天忽然不吃飯,家人問他為什麼?他說:「想要見佛而已。」說完就吉祥臥化。

二十六 念佛往生

劉道隆,明朝人,他的母親李氏,四十歲時,發心長齋奉佛,但她不識字,不能誦經,遂整修一間靜室,供奉觀音大士及金剛經,朝夕焚香禮拜,以念佛千聲為課,雖遇寒冬炎夏亦不停輟。

每逢嚴冬酷寒,家人擔心她受凍,輒以炭火置放桌下取暖,她都揮手叫人取走。

李氏雖然不識字,不能誦經,但她卻捐出鉅資刻印金剛經,施送給與佛有緣的人請回受持讀誦。

她每逢生日,子媳們打算替她做壽,她告誡媳婦不得以酒席宴客,不但全家茹素,她自己還禮懺一天或三天,這樣的生活,過了二十五年。

她臨終前一年,將平日督紡所存的錢,延請僧眾誦念金剛經,廣修功德。她夢見觀音大士拿著一串念珠給她,並說:「妳數一數念珠的數目,這就是妳要往生西方淨土的日期。」夢中一數,有五十三顆,但不解其意。

到了次年,庚子五月三日,她忽然告訴家人說:「我要往生西方了,你們應該大聲念佛,助我西行。」她端坐在床榻上,兒子媳婦及所有晚輩,都圍坐在她的床前念佛,她在眾人念佛聲中,安然而逝。

二十七 異香滿室

徐孝克,隋朝國子博士,自幼虔信佛法,對於經論的闡釋弘揚,不遺餘功。南北朝陳天嘉年間,授官□令,太建四年,徵他出任秘書丞,但他不願赴任。

侯景之亂時,孝克賣妻來奉養母親,從此持齋茹素,並且受持菩薩戒。這時都官省經常有鬼怪出現,孝克前往居住後,所有妖怪都不見了。

陳朝亡後,孝克到了長安,隋文帝久聞他的名聲和盛德,特頒詔令,請他在尚書都堂講說金剛經。開皇十二年,徐孝克已經七十三歲,臨終念佛,室中有異香,鄰里都覺得驚異,並讚歎佛法的偉大。

二十八 化人誦經

孫大仟,明朝人,自幼聰明敏睿。十二歲時,跟隨父親鏡吾居士奉彌陀四十八願,到雲棲受持五戒,返家後,斷除葷腥魚肉,摒絕交遊,從此沈默寡言,一心念佛,不惜身命,精勤不懈,誓取金臺,非要得到上品往生不可。

沒有多久,他看到二位比丘手持蓮花前來,叫他誦金剛經一天一夜,大仟忽然坐起來說:「阿彌陀佛及觀世音菩薩都來迎接我。」大仟手結金剛拳印,大聲念阿彌陀佛數聲,端坐而圓寂。

這是萬曆辛亥年十一月十一日的事,大仟並有淨土十二時歌傳世,詳見吳太史西生傳中。

二十九 誦金剛經回向西方

吳某,清朝浙江人,已佚其名,他的祖父及父親俱為庠生。順治元年,適逢大兵圍城,他與父母離散,被抓到張將官的帳下服役,這時他年僅十三歲,哀嘆自己本是儒家弟子,竟落得這種地步,必定是宿世罪業所招感,遂在佛前立誓要持齋念佛,每天讀誦一卷金剛經,迴向往生西方。

過了三年,吳某將發下的糧銀買香供佛,並跪誦阿彌陀佛聖號,精進不已。

如此又經過十年,歲次丁酉十月廿二日,吳某忽然告訴張將官說:「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。」張將官不信,呵斥他妖言惑眾。

翌日,吳某親自去向提督請假,提督大怒,批示將他交送張將官杖打十五下,吳某絲毫沒有怨言,又到各營向眾將士辭別,自稱將於十一月初一日往生西方。

到了那一天,吳某五更起床沐浴,焚香拜佛之後,仍然到船上向張將官叩拜辭別,張將官大怒,差人跟隨吳某到他要焚身的地方,看到吳某向西方禮拜了三次,端坐說偈,偈云:

「身披鐵甲,足步金蓮,
願諸將士,各著一鞭。」

說完偈,大家看到吳某口中吐出三昧火,將自身焚化,全營的官兵見狀都圍繞禮拜,張將官全家人也因此而齋戒奉佛。

第二篇 臨終瑞相

一 獨目金剛尼

明朝萬曆年間,歸德府城外,有一座水晶菴,菴內有位年老的比丘尼,因為以金剛經為常課,並且自幼失去一目,所以別人都尊稱她為獨目金剛尼。她天性淡泊,以粗米粗食度日,別人如有饋贈,她都分送給別人。

有一次,她講經說法,善男信女環集於側,一位士子問道:「金剛經何以有三十二分?」她答道:「一以貫之,不論儒家佛家,皆是如此,那裏分得許多段落?」

她遂說偈:

「佛說金剛妙出群,一言了悟絕聲聞,
有人解得金剛意,四八何須逐段分。」

一位和尚問道:「何以稱為金剛?」她答道:「金剛是人人都有的,何須如此問?」

她又說偈:

「金剛果信是金剛,百鍊千錘永不傷,
粉碎虛空些子在,祇今惟見佛毫光。」

又有人間:「師父您通曉佛義,何以不現男身?」她答道:「形體有男女的分別,佛性是不分彼此的,不要作差別觀。」

她又說偈:

「男女何須辨假真,觀音出現果何人?
皮囊脫盡渾無用,試問男身是女身?」

她的辯才無礙,隨問隨應,靈敏異常,遠近來皈依她的人,不可勝數。

她活到七十多歲,往生之前且預先指示坐化的日期,鼻端有火,並說偈:

「荼毗一去永歸空,著處尋空便不空,
我去我來仍是我,電光泡影一般同。」

說完偈,遂端坐瞑然而逝。這是河南一位祥光和尚親眼所見,親口告訴余居士的。

二 免墮犬身

宋朝蘇州朱進士,平生只讀儒家書籍,沒有聽聞佛法。有一天偶遊虎丘山,聽到佛印禪師講金剛經中的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」等四句,心中非常驚喜,這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,於是就想參究全經意旨。

有一天午睡,夢見青衣人押著五個人,朱進士跟在後面,走了約二里路,來到一條大街,再進入巷內,有一青色布簾的人家,在廚房裏置放一個木桶,桶內有湯,那五人都喝了,朱進士也想喝,青衣人大聲阻止說:「聽聞佛法的人不可以喝。」就驚覺甦醒。

朱進士信步走到大街,進入巷門,果然有一戶人家與夢中所見完全一樣,朱進士叩門進去,詢問廚房可有發生什麼事?

主人說:「廚房剛剛生下六隻小狗,其中一隻已經死了。」

朱進士嚇得驚怖流汗地說:「如果沒有聽聞佛法,早已經墮入犬胎了。」

從此專心持誦金剛經,到了八十九歲八月十五日,邀集所有道友向他們告別,然後登上後園樹枝上說偈:「八十九年朱公,兩手擘破虛空,腳踏浮雲粉碎,立化菩提樹東」然後躍身而下,落地後馬上化去。

語云:「一失人身萬劫難」,又云:「此身 不向今生度,更待何生度此身?」朱進士聆聞到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」,心中歎未曾有,恰如經中所說:「於此章句,能生信心, 以此為實,當知是人,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,已於無量千萬佛所,種諸善根,聞是章句,乃至一念生淨信者,須菩提,如來悉知悉見,是諸眾生,得如是 無量福德。」

持經不但可以滅罪,而且由於種下般若種子,依此漸漸修行,到達因圓果滿,必「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。不然失此人身,不僅受苦無窮,等到大業滿時,又不知轉生何趣!持經功德可轉罪報而得佛果,金剛經實在殊勝無比。

三 天垂華蓋

張元素,唐朝洛陽人,少年時持誦金剛經。

天授初年,任黃梅宰邑,家有厄難,常應念而消。到了七十歲,身體不適,忽見到空中垂下華蓋,就洗澡沐浴與家人訣別,奄然而卒。

四 舌如金石

明朝相城地方,有位皮工,名叫嚴江,中年時辭去工作,到佛寺擔齋飯,專心修持金剛經,並念阿彌陀佛,聲不絕耳。

到了六十多歲,忽然斷食一個月,平日只飲水數杯,向別人說:「我在某日某時去。」屆時,他更衣沐浴後,跏趺坐化,焚化得到舍利子數合,舌頭堅硬如同金石,用手敲它,鏗鏘有聲,這是正德三年的事。

五 公卿富貴不能比

明朝天啟初年,京師正陽門,有一位老軍人,看守一間舡舖,鰥居無子,每年可領到十石米糧,他留存四石供日常食用,將剩餘的六石變賣,購買薪柴蔬菜等,閒居無事,每天焚香誦金剛經。

當朝的宰相韓爌,每次身穿錦衣,乘坐大轎,前面有隨從開道,浩浩蕩蕩的經過那兒時,一聽到老軍人的誦經聲,往往慨嘆說:「他要誦經很容易,而我卻很難,我享受不到他這個福分。」

老軍人後來活到七十三歲,無疾而終。雖是炎熱的六月,屍體卻毫不臭穢,更沒有飛蠅聚集,京師裏的貴人看了都驚奇讚歎,大家出錢為他擇地安葬。

韓公素稱賢能,他的話可說真實不虛。處於太平盛世,不求聞達,又能無事一身輕,得自由身,所得足夠一身溫飽,乃是人間仙福,更加持誦金剛經,修最上乘法,為出世正因,豈是一世的公卿富貴所能相比?

六 幢幡來迎

薛嚴,唐朝人,任忠州司馬,平日蔬食長齋,每天念誦金剛經三十遍。

七十二歲臨終時,看到幢幡華蓋來迎接,他的妻子崔氏是御史安儼的姑姑,親見薛嚴隨著幢幡華蓋,冉冉升天飛去,叫他都不應,全家都聞到異香。

七 般若一日之功

顏光裕,明朝人,世代以儒為業,有一天隨同鄉里的士紳耆宿,到金剛會聽經,甚為驚歎敬服,極想參究金剛經的意旨,可是因為赴試未能如願。

後來任職太和縣,有一天生病,夢見兩位青衣人把他拘進陰府,景象幽晦,森嚴悽慘,冥吏告訴冥王說:「光裕陽壽已盡,生前好殺,喜食牛犬之肉,罪業深重。」

這時,即有無數生靈前來索命,冥王將光裕判入鑊湯油煎,牛頭鬼卒用刀叉將光裕叉入滾沸的油鼎內,看到光裕全身覆蓋著蓮華,滾沸的油鼎,頓時冷卻。

冥王合掌,命冥吏查看善惡簿,告訴光裕說:「你有持誦般若一日之功,才有這個金剛不壞之身,所以增延你的壽祿,希望你回去之後,多勸世人持誦。」

光裕已經死去七日,還陽後,每天課誦不停,並刻印金剛經六千卷施送,任官至大參。七十歲臨終時,里巷的人都聞到異香,光裕再三囑咐說:「你們務必廣為流傳下去,囑咐世代的子孫,受持這卷最上乘的金剛經。」言畢而逝,這是光裕六十六代孫,伯廉博士親口所說的。

八 魚求報應

李元宗,宋朝荊州江陵縣人,他的女兒十三 歲時,夢見一位梵僧告訴她說:「妳很有善根,何不持念金剛經呢?世間善男子,善女人,每天如果能夠淨心誦一卷,現世中可以增加福壽,享世壽百年,命終即生 天界。若能究竟般若,可以直登涅槃彼岸;如果未達經意,死後陰府也不能拘錄,可以投生富貴之家,享人間福報。」她深信此話,從此每天誦金剛經三卷。

芳齡二十四歲,仍不願出嫁。後來罹患傷寒,過了三天才死,死後被打入冥府,冥王審問之後,知道她未嘗造罪,看見她頭頂上有佛相顯現出祥光,於是就放她還陽。

臨行時,冥王囑咐她說:「妳有般若功德,所以放妳還陽,妳的父親所造的殺業極重,所以先減壽二紀,不久之後,就要追來對證,妳的父親常常把活魚切膾,現在已有七千餘尾來訴冤索命,妳回去問妳父親,是不是晚上夢見自身落入網中,白天醒來就覺得頭痛?這就是魚求報應的緣故。」

她甦醒以後,遂將此事稟告父親,元宗大驚,答說確有其事,心裏非常害怕,就偕同女兒前往天寧寺懺悔,以齋飯供養一百位僧眾,並且斷除葷酒,親手敬書金剛經四十九卷。

有一天晚上,元宗夢見數千青衣童子向他禮拜說:「我們被你所殺,已向冥府訴冤索命,現在蒙你寫經的功德,藉此善力,已經超離苦趣,要投生善道去了,你我的仇冤已經化解。你因寫經的功德,可以增壽。」

從此以後,元宗持誦金剛經更加虔誠,活到一百二十歲,無疾沐浴而逝。

九 預知終期

明朝朱文恪公國祚,萬曆年間任職編撰,天啟年間拜大學士,自奉澹泊,每天必定持誦金剛經,他曾向兒子說:「我生平不計較榮枯,順逆一如,這是我得金剛經中『無我相、無人相』兩句之力。」他又經常向鄰里解說經中大意。

天啟甲子年十月廿五日,預知終期,端坐而逝。死後鼻中玉筋雙雙下垂,歷經數個時辰之久。

十 肉身不壞

唐吳氏,清朝濟寧人,客居松江,性情本來很暴躁,不能容忍別人。四十三歲那年,開始持長齋,每天在小樓持誦金剛經。

六年以後,四十九歲時,忽然告訴別人說:「我某日要去了,經上說金剛不壞身,我去後可留身三年,才能證明經言不虛。」說罷而逝。

三年後起龕,身體果然沒有腐壞,頂上頭髮長了半寸,提督梁公為之建庵供奉。

十一 不被冥司所管

明朝崇禎年間,嘉興府角里街,有個名叫施嶧陽的人,他和東塔寺有恒和尚私交很好。嶧陽年已六十五歲,雖然體弱多病,每天仍跪誦金剛經數卷。

丙子年正月初八,誦經尚未完畢,忽然暴斃,三天後快要封棺時,忽又還魂說:「我以誦經的功德,不受冥吏所管,留在地藏菩薩處,菩薩以我誦經尚未完畢,特別放我回來補誦,但我氣息奄奄,不能自誦,須請有恒和尚替代,別人代誦沒有用。」

剛好有恒和尚因事外出,等了一天,有恒和尚回來以後,嶧陽跪聽有恒和尚補誦完畢,舉手向他致謝,然後一笑化去。

十二 誦經坐化

錢永明,明朝繡水人,夫人張氏,信佛虔誠,每天紡紗織布時,持誦金剛經十遍,作為日常功課。

有一天,張氏在織布時,誦到「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,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」時,忽然停止工作而合掌,她的兒子及媳婦覺得非常奇怪,叫她也不答應,走近一看已閉目坐逝。這是萬曆庚申七月四日的事。

十三 如願延壽

何軫,唐朝人,娶妻劉氏。劉氏年僅二十六歲,他們夫妻恩愛,感情融治,育有一男一女,男的兩週歲,女的僅一週歲。

有一天夜裏,劉氏夢見自己到了冥司,冥吏判決她只能活到春天三月。醒來後屈指一數,僅存半年的壽命,為此憂惶不已,不停的哭泣。丈夫及家人都覺得奇怪,問她為何無緣無故的哭泣?

她含著眼淚說:「我夢到了冥司,冥吏判我僅存半年的壽命,我沒有什麼遺憾,最令我傷心哀痛的,就是從此這兩個兒女,將失去依靠,我怎能放心得下?」丈夫及家人雖然心存疑慮,但亦愛莫能助。

隔了數天,劉氏忽然省悟,遂斷除葷腥,延請畫工繪製一幅佛菩薩的聖像,虔敬的禮拜供養,日夜在佛前持誦金剛經,每次誦畢,都迴向祝願說:「惟求諸佛菩薩慈悲,讓我能增延世壽,若能活到四十五歲,將兒女撫養長大,並為他們完婚出嫁,那我死而無憾了。」

到了次年三月,竟安然無恙,於是更加精勤持誦,禮拜供養。

她三十八歲那年,為兒子完婚,四十三歲時,又將女兒出嫁,完成她多年的心願。

太和四年冬天,恰好滿四十五歲,她將多年積蓄資財全部捨入佛寺,為善已畢,告訴所有親友說:「我的死期已至。」何軫以為她被鬼魅所纏,不肯置信。

那年的除夕,劉氏親自延請高僧到家中,在 三寶面前,授她八關齋戒,然後沐浴更衣,獨居一室,跏趺而坐,高聲誦念金剛經。誦畢,寂然無聲,兒女及所有的親屬進去探視,看她已經坐化,面貌尚栩栩如 生,頂上灼熱燙手。遠近見聞的人不論僧俗或善男信女,無不對她崇敬萬分,讚歎稀有難得,很多人因此而皈依三寶。

她的丈夫何軫,依照僧禮予以安葬,塔在荊州城外北邊。

十四 金剛般若波羅蜜

王德用,明朝紹興天樂人,他的妻子陶氏不信佛法。

隆慶己巳年間,有一天,陶氏病危,看到鬼卒告訴她說:「妳的陽壽已盡,生平不做善事,應當墮入惡道。」鬼卒的話剛剛說完,陶氏就看到地獄諸相現前,受刑的人不可勝數,各種慘狀,使她悚然心驚,呼叫她的丈夫說:「地獄現前,你要想辦法救救我。」

這時,陶氏忽然想起鄰寺的長老每天誦經,而且依稀記得「金剛般若波羅蜜」七個字,於是猛力誦持,念了數千聲,驀然間,地獄景象就隱沒不見了。

過了一會兒,家人看到有五色光明從她口中吐出,陶氏閉目而逝。這時空中有聲音說:「陶氏免墮地獄,已經往生善趣了。」

這件事很快地傳揚開來,大家爭相走告:「經題七字,得脫沉淪」。

十五 誦經不可怠慢

明朝嘉興府,王載生居士幼年的時候,曾經看到報忠坊有位姓范的僕人。他肩膀擔著菜走過市場,每次口中都喃喃有辭,並看到他每天早上起來,必定先在佛前焚香,跪誦金剛經數卷,然後外出工作,晚上必赴金明寺的佛殿,禮佛迴向。

范姓僕人的生活勤儉,途中如果看到待殺的魚禽等動物,他都出錢買去放生;遇有行乞或貧病的人,也都盡力的去幫助他們。

他的主人想出錢幫他娶妻,卻為他所拒。最後主人順應他的要求,讓他剃度出家。他在寺中辛勤的工作,凡是禪堂中的一切苦役,他都盡力而為,從來不說疲倦。

有一天,他忽然感到身體不適,告訴大眾說:「我過去生中因為誦金剛經怠慢,所以今世罰作奴隸,現在期限已滿,要往善地受生了。」說完而逝。

十六 白鵝聽經

明朝萬曆初年,侍中鍾復秀、徐遵壽二人都住在京城羅家巷,那邊有別院淨室數間,二人聯座持誦金剛經。

鍾家飼養了兩隻白鵝,每當地們誦經念佛時,白鵝都昂起了頭,好像在聽經的樣子,行為舉止都跟隨著木魚聲。

數年以後,兩隻白鵝同時面對經案立化。鍾、徐二公將牠們葬於淨業寺的後面,稱之為「聽經鵝塚」。

十七 煩惱本無,我相誰戀

明朝萬曆年間,王方麓,金壇人,官至右都 御史。病重彌留之際,神情非常煩躁,他的兒子肯堂見狀,向他進言道:「您平日存養的功夫,此際正可得力,願您澄心聽孩兒誦念金剛經。」方麓點頭答應,當肯 堂誦到「無我相,無人相,無眾生相,無壽者相」時,方麓微笑的說:「煩惱本無,我相誰戀?」遂合掌而逝。

古德有云:「至人念念定慧,臨終安得而亂;凡人念念而散亂,臨終安得而定。」

方麓先生,修行多年,存養有素,病重彌留尚不能免於煩惱,然而一撥便轉,其平日致力涵養由此可見。修行之事,既非一朝一夕可以有所成就,所以必須及時努力,我們應該切記:「莫到老來方學道,孤墳多是少年人。」

肯堂於父親彌留之際,並未手忙腳亂,從容不迫的勸親聽經,若無此勝緣,豈不是「陰境忽現前,瞥爾隨他去」了嗎?

俗情在親人彌留時,往往嚎啕痛哭,不但對彼無益,反而有損,令人興歎!此皆因未能深明佛法所致。肯堂洞明佛理,實堪為人子者所效法。

又宋朝歐陽文忠公臨終時,召諸弟子前來, 告誡他們說:「我年少時以文章成名於世,極力排斥佛教,近來研究佛法,頗能深入堂奧,正要勤修研究正法,不料時不我予,竟然抑鬱而沒,抱憾終身!你們要互 相勉勵,切勿蹈我覆轍,後悔莫及。」隨即叫弟子到附近佛寺借華嚴經,文忠公親誦八卷,安然坐逝。

十八 鴨葬婆

廖等觀,任職善化知縣時,縣內有一位年老的婦人,每天持誦金剛經,白天在街上向人乞食,晚上住在山邊。

有一次,好幾天都不見她外出行乞,有一大群鴨子吱吱喳喳地聚集在她住的地方,人們急著前往觀看,原來這位婦人已經抱經而化,很多的鴨子銜土來覆蓋她的身體。大家稱之為鴨葬婆,這件事記載在湖廣通志上。

十九 端坐遷化

普光寺栖玄法師,自幼勤修苦行,經常講誦 金剛經。龍朔二年冬,他在寺內端坐遷化,神色儼然不動。這件事傳聞於天子,天子非常嘉許他的成就,下詔表揚:「普光寺栖玄法師,德行高潔,道俗同欽,今既 坐化,宜用三品官員之禮厚葬,並給鼓吹一部。」全城善男信女都聚集來觀看這次盛況。

二十 跏趺坐化

明朝崇禎年間,譚工部貞默的母親嚴太夫人,持家有法,督策諸子,明理尚義,雖是富貴中人,但仍布衣蔬食,不崇尚奢靡華麗。而且篤信佛法,朝暮禮誦金剛經及妙法蓮華經。晚年時,更是每天持華嚴一卷,並為子媳講解大意。

她生平很少患病,有一天偶得微疾,自知時至,這時正值壬申暑月,她更衣沐浴,禮拜諸佛並祝禱說:「我一生敬佛,果有佛緣,當令遺體氣息不穢。」隨著跏趺端坐,合掌而逝。

死後七天,顏面尚含笑如生,停屍後沒有一隻飛蠅,且有香氣飄拂,所有弔奠的人,莫不讚歎她的成就及佛法的靈異。譚工部自己撰寫了一篇傳記,用來紀念他的母親。

天下最珍貴的奇珍異寶,尚且有人視之為 「身外之物」,惟有這數尺色軀,任何人無不刻意地加以修飾,晨夕濯水焚香,拌鮮花、戴金飾、穿錦衣,極盡所能來潤飾這個色身,從來不覺得浪費或厭倦。如果 這個色軀得以長留在世,庶幾不負初心;可是一旦無常到來,頃刻間則臭穢不堪,豈不可悲可嘆!

譚母臨終時囑咐的幾句話,才是真正愛身的榜樣,此不獨閨閣女子應當奉行,即使是鬚眉丈夫,也宜頂禮效法。

二十一 現大人相

馬其昶,字通白,安徽人,民初的文學大家,平生著述很多。起初僅研究儒學,不知佛法。近十餘年來,才知道佛法的精深博大,以及佛法中許多不可思議的事蹟,因此開始歸向佛法,研習內典。他每天持誦金剛經,兼持佛號,發願往生西方。

他的第三女兒名叫君幹,人很聰明,通達文理,頗有古時才女的風範,深得其父寵愛。她肄業於上海務本女塾,對於提倡女學,不遺餘力,曾受北洋大臣袁公之聘,在天津創設女子師範學校,後來為了增廣見聞又遊學日本,唯對佛法沒有絲毫的信仰。

其後,她嫁給方時簡,產後不慎得病,全身的痛楚難以忍受,通白看她痛苦的樣子,不禁產生憐憫之心,於是對她念誦金剛經,她一聽聞誦經的聲音後,身心立刻覺得安樂,等到誦經的聲音停止,她又感到渾身痛苦,通白於是為她徹夜念誦。

過了很久,君幹突然起身端坐,並請父親停止誦經,看她的樣子好像已經痊癒,她說:「我對於金剛經所說的道理,已能完全領悟,如今我要現大人相,廣說無生法,希望一切見聞的人都能同種善根。」

她又說因為家中過於狹窄,想要到醫院靜養。當時,通白與其女婿租屋居住在京師,住的不夠寬敞幽雅,通白遂誤以為她真的只是想換個環境而已,遂命女婿方時簡送君幹到德國醫院,替她找一間幽雅寧靜的病房。

抵達醫院,俟一切安置妥當後,君幹便叫她夫婿以及醫院的人離開病房,然後她就合掌坐脫了。

我們觀看君幹坐脫的方法,對於生死之間,是何等的瀟洒自如!這與龐居士的女兒靈照,以日蝕誆騙她的父親離開,然後她登上父座,合掌坐化,兩者臨終的行儀又有什麼區別呢?

通白有位門生,名叫李木公,素不信佛,聽到通白說出此段因緣之後,全家皈依三寶,正如普門品所云:「應以何身得度者,即現何身而為說法。」

我們仔細思惟,馬君幹何嘗不是為我們現身說法?

二十二 趺坐而逝

瑞雪崖,明朝黃嚴人,幼時受秋江湛公剃度,在新城山留慶院修行,持律嚴謹。他每天以持誦金剛經為常課,並且善於瑜珈,如遇道俗請他禮懺法事,他必定恭敬虔誠,對於他人的供養從不計較厚薄,就算毫無供養,也不在意,下次來邀請他,他仍然高興地前去,絲毫不會現出不悅的樣子。

洪武辛亥五月,正值夏天,他偶得微疾,沐浴更衣後,書偈趺坐而逝。荼毗時火星中迸發出微光,毫無煙氣火焰,並獲得很多舍利子,時年八十三。

第三篇 得長壽

一 專持勸化的楚石和尚

明朝正德年間,南嶽有位高僧,名叫楚石,博通三藏,平日專持金剛經,如果有人向他求法,不論對方賢愚貴賤,他都大聲地說:「努力受持金剛經吧!」楚石到了一百七十一歲始坐化。

跟他同時的有白藤和尚、無極和尚,也是專門勸人持誦金剛經。白藤活到一百三十歲,無極活到一百二十四歲。

二 燭光離地三尺

陳國寶,唐朝人,他的夫人是芮公寬的姊姊,虔奉佛法,平日持誦金剛經。有一次,她正在誦經,僅剩一兩頁,即將誦畢,忽然覺得頭痛起來,無法繼續念誦,到了晚上痛得更厲害。她惟恐因此死去而不能將經誦完,遂命婢女去拿燭火,但是火種已滅,婢女空手而回,夫人見狀,嘆息不已。

這時,全家人忽然看到廚房中有燭光自動移動,並沒有人拿著,燭光離地三尺漸漸穿過廳堂,直入夫人臥室,宛如白晝一般。夫人十分驚喜,趕快取經誦畢。

一會兒,家人取得火種,燭光即滅,夫人的病也痊癒了,從此每天虔誦五卷。

芮公臨終時,夫人前往省視,芮公說:「五姊以念經功德當得長壽,並可受生善道。」

後來夫人活到八十多歲,無疾而終。

三 鬼使獻策

唐朝麟德元年,竇德元官拜宗正卿,奉派為揚州按察使,要坐船渡過淮河,駛離岸邊不久,看到岸上還有一個人在等船。當時已是日落時分,岸邊已沒有渡船,竇德元看那個人臉色憔悴,心裏很憐憫他,於是命人將船駛回岸邊搭載他。

航途中,德元開始用飯,也分給他一份。

抵達岸邊後,德元騎馬,那個人跟隨在後,走了幾里路,德元看那人似乎不肯離去,就問他說:「你是誰?為什麼還不走?」那個人回答說:「我是鬼使,奉命到揚州追竇德元。」

德元一聽大驚,立刻下馬,跪在地上,向鬼使叩頭,說:「我正是竇德元,求你指示方便,務必替我想個求生的辦法。」德元邊說邊哭,再三的乞求。

鬼使想了一會兒,才說:「剛才承蒙你憐憫搭載過河,又蒙賜給食物,這份盛情使我感動,所以我告訴你一個方法,倘若你念誦金剛經一千卷,就可以免除此厄,等你念滿千卷後,我再來通知你。」

德元到了揚州,面臨生死關頭,不敢懈怠,馬上開始誦念金剛經,日夜不停的持誦。

過了一個多月,德元念完一千卷,鬼使又來了,告訴德元說:「你誦經已經滿一千卷,再也不必擔憂,我現在就帶你去見冥王。」

德元跟隨鬼使進入冥府,看到一位身穿紫衣的人,走下台階向他拱手作禮說:「你誦金剛經一千卷,有大功德,現在還不是來的時候。」遂放德元返陽。

德元醒來之後,才知道已經死了一天。一會兒,鬼使又來,向德元乞求食物及紙錢,德元馬上命人拿飯菜請他,並燒紙錢。

德元向鬼使詢問一生的官祿,鬼使說:「你以後將改任殿中監,次任大司憲,次任太子端尹,次任司元太常,次任左相,享壽六十四歲。」

後來果如其言,德元並將此事奏聞高宗,高宗並下詔,命令群臣誦金剛經。此事係德元的曾孫,在梓州親自向孟獻忠述說的。

四 一念惻隱得延壽之法

唐朝天寶年間,有一位張姓御史,已佚其名,奉派出使淮南,擬渡淮河,船將要駛離岸邊時,從後面奔來一位黃衫人,自稱有急事請求搭船,船夫不肯,並出手毆打。

張御史見狀馬上制止,向船夫說:「讓一位老百姓順便坐船渡河,又有何妨?」不僅讓黃衫人上船,又親自拿船上剩餘的食物招待他,黃衫人面帶愧色地向張御史致謝。

渡過淮河,抵達岸邊後,黃衫人向張御史辭別,分路而行。

一會兒,張御史到達驛站,看到黃衫人已經候在驛站門口,未免有點憎惡,心想:「我剛才已經讓你順便搭船了,你又來幹什麼?」

黃衫人向張御史說:「我有一件事要和你商量,但不能讓左右聽到。」

張御史屏退左右後,黃衫人才說:「我是鬼使,奉冥司之命前來抓你,本來剛才渡河之時,就應將船翻覆,讓你溺死於河中,但蒙你厚意相待,不敢忘恩,所以不忍驟然下手,但是,最多也只能再讓你多活一天而已。」

張御史一聽,驚駭不已,立刻跪下向黃衫人求救,請他無論如何也要想個辦法解救。

黃衫人說:「你如果能夠在這一天的期限裏,轉誦續命經千卷,就可以延壽。」說罷遂離去。

走到門口,黃衫人又回頭告訴御史說:「你知道續命經嗎?就是人間的金剛經。」張御史又問:「今天已經這麼晚了,我如何來得及念滿千卷呢?」黃衫人說:「只要有人轉誦的都可以。」張御史便向黃衫人再三地致謝。

送走了黃衫人,張御史立刻召集所有的屬下及附近百姓,約有數十人,大家聚集轉誦金剛經。

直到次日晚上,終於念完一千卷,誦畢後,黃衫人也在這時來到驛站,向張御史說:「你已經可以免死,但是要跟我到冥府謁見冥王。」眾人看到張御史跟隨黃衫人而去。

張御史入見冥王後,稟告冥王說:「我已誦讀續命經千卷,是否可以延壽?」冥王命典吏勘驗,經查屬實,合掌讚歎說:「功德不可思議,可以延壽十年。」張御史遂得返陽。

五 卻鬼延年

王陀,唐朝人,任膺揚府果毅,頗通佛法。有一天他染患重病,知道這是宿世罪業,遂斷食葷肉,發心持誦金剛經,每天五遍。

後來又染瘴疫,親見鬼使要來抓他,王陀趕緊誦經,鬼使聽他誦經就退了回去,不敢逼近。他繼續念誦,鬼使遠遠的對他說:「冥王命我來追你,你且暫時停止念誦。」

王陀剛一停止,就昏迷過去,胸悶欲絕。這時,又來了一位鬼使說:「他是念經人,冥王下令暫且放他六個月。」

王陀甦醒以後,倍加精進,不敢懈怠,日夜不停地念誦。經過六個月,一直未見鬼使再來。有一天晚上,他聽到空中有聲音說:「王陀!你以持經的功德,可以享壽九十。」

王陀的哥哥因病去世,幾天後,王陀看見哥 哥告訴他說:「你要努力讀誦金剛經,救我地獄之苦。」話未說完,看見一個人將他的哥哥推入地獄。王陀恐怖萬分,疾步走回家中,有六隻羊擋住去路,不讓王陀 過去,王陀立刻誦金剛經,他看到羊隻逐漸縮小,誦經完畢,所有的羊也就消失不見了。

返回家中後,即為哥哥誦經五千遍,救拔地獄之苦。王陀又廣勸大眾持誦金剛經,自己也持誦不輟,後來果然活到九十歲才去世。

六 續命經

明朝嘉靖年間,歸安茅鹿門的傭僕,名叫馮勤,他曾經遇到一位相士,斷定他會早夭,因而憂慮不已。

他向一位老和尚請教如何才能延年益壽?

老和尚說:「如果是卑下的人,無力積德,可以拾焚字紙,並且念續命經,這樣就可避免夭折。」

馮勤問道:「何謂續命經?」

老和尚告訴他說:「續命經就是金剛經。」

馮勤聞言大喜,向老和尚拜謝,立刻付諸實行,他準備了竹夾子及竹籠,打算沿街揀拾字紙。

從此,他白天走遍大街小巷,將路上穢惡的字紙,揀取置放於箱中,洗滌乾淨後,晒乾焚燒,燒存的紙灰,包妥丟到清流水中。他做得很仔細,縱然隻字片紙,也不敢疏忽遺漏,晚上則跪誦金剛經一卷,並且迴向。

馮勤天天如此,習以為常,後來他漸漸知書,略通文義,鹿門對他也尊敬有禮。馮勤的家道逐漸豐裕,育有二子四孫,享壽九十五,無疾而終。

七 善神擁護

魏恂,唐朝鉅鹿人,曾任博州司馬。神龍年間,加三品,官拜右監門大將軍,平日持誦金剛經。

這時,京城有位名叫蔡策的人,暴死幾天後 又甦醒過來,他說:「我被冥官審訊時,看到一位鬼使回稟冥官說沒有追到人,冥官要鞭打鬼使,使者說,將軍魏恂受持金剛經,有很多善神擁護,圍繞數重,追他 不得,並不是故意縱放。冥官又換了別的使者前去,回來稟告的話仍是一樣,追魏恂之事遂告作罷,冥官與鬼使同聲讚歎。」

魏恂知道這事以後,從此更加精進持誦。

八 階下停刑

唐朝時,江陵開元寺般若院有位和尚,法號是法正,每天持誦金剛經二十一遍。

長慶初年,他年已六旬,有一天病死入冥間,冥王問他:「師父生平作何功德?」法正回答道:「經常受持金剛經。」

冥王一聽肅然起敬,向他拱手作禮,請他在繡座念經七遍,冥間的侍衛們合掌靜聽,階下也停止行刑,冥王特別走下臺階說:「上人增壽三十年,希望你勤誦不輟,命終必能出離生死。」

冥王派一位冥吏送他返陽,他走了數十里,看到前面有一大坑,深不見底,冥吏從他背後將他推入坑中,於是就醒了過來,已經死去七日,唯有面部未冷。

荊州的常清和尚,親眼看見他復活,直到八十多歲仍然活著。

九 一分功德祝庇冥司

董進朝,唐朝人,時常持誦金剛經,並祝禱說:「願以一分功德,迴向祝庇冥司。」

有一天晚上,月色皎潔,他站在城上,看到 四個身穿黃色衣服的人,聚集在城下談話,他聽到自己的名字,好像是要被追捕的樣子。他們互相說:「董進朝常持金剛經,並以一分功德,祝庇冥司,這麼久以 來,我們蒙受他的恩惠,現在怎麼忍得下心來殺他?」其中一人說:「他家對門有一位同姓同年的人,壽命即將結束,可以由他代替。」說罷,一轉眼四個人都不見 了。

次日清早,聽到對門傳來哭泣聲,進朝詢問其故,死者父母說:「我的兒子昨夜暴死了!」進朝聽完不禁感動流淚,並說出昨夜的經過。除了協助將死者殯葬外,並供養死者的父母到老。董進朝後來出家,法號為慧通,住在興元唐安寺。

十 增世壽一倍

智藏和尚,梁武帝時吳郡人,住鍾山開善寺。有位相士對他說:「師父雖然聰明蓋世,可惜壽命不長,只能活到三十一歲。」

這時智藏和尚年廿九歲,於是不再講經,竭誠持誦金剛經,禮佛懺悔,晝夜不輟。

到了卅一歲時,有一天忽然聽到空中有聲音說:「本來你的壽命已盡,因般若的功德力,得以增加一倍的世壽。」

後來再度遇到這位相士,相士驚奇地說:「現在夭壽之相已經全部沒有了。」並向智藏探詢原因,智藏說出持誦般若的因緣,兩人齊聲讚歎說:「經力不可思議!」

智藏後來活到六十多歲才去世。

十一 善神擁護,抓她不得

張無是,唐朝人,居於布政坊。天寶十二年冬天,他從遠地回來,已經半夜。這時城門已閉,只好蹲伏在橋下休息。

一會兒,忽見數十人騎著馬停在橋邊,說要派一個人到布政坊抓張無是的妻子及同里的富翁王某,另外一人則到某處抓某些人,張無是聞之大驚。

沒多久,派出的人都回來了,其中一人說:「要抓的人都已抓到,唯有張無是的妻子,正在誦讀金剛經,善神擁護在側,抓她不得。」

接著,他們將抓來的人一一唱名,無是識得王某的聲音,也聽到王某應諾。

張無是返回家中後,看到妻子端坐誦經。她 看到丈夫回來,就對他說:「我知道你一定會趕回來,所以誦經等待你。」天亮後,聽到南鄰傳來哭聲,原來是富翁王某死了。無是將橋下所聽到的經過說出,夫婦 二人大為驚恐,遂發誓受持長齋,日誦金剛經四十九遍。張無是的妻子暫得免於一死,夫婦兩人都得長壽。

十二 烈火成灰

唐朝易州有位參軍田某,平時喜好打獵,他飼養一隻兇猛無比的獵犬,每次出去打獵都利用牠追逐獵物。

天寶初年某日,田某又帶著獵犬外出,偶然在田野間,看到牠咬著一本書,田某取來一看,原來是金剛經,就攜回家中。從此每天都取出讀誦,受持數年,誦了二千多遍,然而仍照常打獵。

有一天田某死後來到冥府,看到眾多鳥獸圍攏起來向他索命。當時跟他同行的有十多人,冥王一一予以審問,其中有一個人,冥吏命他張嘴,用一丸投進他口中,馬上化成烈火,很快地將那人燒成灰燼;一會兒又迅速恢復原狀。這樣審問了六七個人,到了田某,投了三丸都沒有化成烈火。

冥王感到詫異,問田某在世曾做什麼福業?田某說:「我起初喜好打獵,後來偶得一卷金剛經,已經讀誦二千多遍。」

冥王合掌稱讚說:「善哉!誦金剛經可滅除無量罪業。」命令冥吏檢查田某的福簿,果如他所說,於是叫他當場念誦。剛一開始,殿中所有的鳥獸都消失無蹤。冥王對他說:「般若功德不可思議!你可以延壽十五年。」於是放他還陽。

十三 我佛長生之法

明朝正德年間,川西鶴鳴觀有個道士,名叫陳入玄,向神禱求長生之法。有一天,他看到一位自稱是金剛神的告訴他說:「你想求長生之法,可以前往岷山禮拜智融和尚,他會傳法給你的。」

入玄依照金剛神的指示前往,他向智融和尚懇切的乞求,智融告訴他說:「金剛經偈云: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這是我佛長生之法。」

入玄問:「既如幻夢,何謂長生?」

智融大聲的說:「諸相非相,三藐三菩提心不入斷滅。」

入玄言下大悟,遂告別返回,隱居瓦屋山之虎踞巖,從此每日持誦,始終不輟。

他活到九十八歲,一日,集合所有道友說:「我少年時立志求仙家的長生,今有幸得到佛家的長生之法,但願諸公也能得我所得。」說罷瞑目而逝。

十四 持經得長壽

梁天監年間,有位琰法師,十一歲即出家作沙彌,住在長安招提寺。

當時有一位精於看相的人,可以從相貌及氣色以斷定吉凶,曾經被他看過相的人,認為他的斷言,往往有奇驗。有一次,琰法師請他看相,相師凝神注視後,對琰法師說:「你的相貌,非常聰明,智慧不凡,只可惜面帶夭壽相,恐難活過十八歲。」

琰師為此深感憂懼,乃四處探詢、請益,究竟修何種功德可以延壽?很多人都認為,依佛法的道理,受持金剛經的功德最大,如能依法受持,必得長壽。

琰師依照他們的指示,摒棄萬緣,入山虔心受持金剛經,日夜不輟。

某天深夜,琰師見到房中顯出五色光明,一位身高五尺的梵僧告訴他說:「本來你的世壽僅有十八歲,如今一心受持金剛經,藉此殊勝功德,可以長壽。」

說完就消失不見,琰師更加精進的修持。

多年以後,琰師又去尋訪先前的相師,看看現在的相貌究竟變得如何。相師仔細地端詳,非常驚訝的說:「以前看你的相貌,我曾經斷言只能活到十八歲,真想不到今天竟然還能跟你見面!你究竟曾作什麼陰德,何以夭壽之相全消,現在則出現長壽之相呢?」

琰師說:「我只是專心持念金剛經而已。」並將多年修持的經過詳加敘述,相師讚歎說:「我在塵俗中賴看相謀生,雖知積德可以延壽,不料佛法的功德,竟是如此殊勝,太不可思議了!」

琰師活到九十二歲才坐化,臨終時,異香滿室,人人稱奇。

十五 持經得長壽

隋朝,開善寺有位比丘尼,大家都稱她為藏師,善於講經說法,遠近知名。

當時,有位相師名叫何胤,精於面相,告訴她說:「您雖然是位法師,只可惜不能享長壽。」

藏師聽後,惶恐不已,遂停止講經說法,發願要持誦佛經。她隨手從經卷中取一卷,抽得的是金剛經,於是開始持誦,足不出戶,不涉旁務。

三年以後,她再去找何胤看相,何胤驚奇的說:「不知道是弟子的相術不靈,還是師父相貌已經改變,您現在已經變成長壽相了。」

藏師說:「你的相術高明,只是佛法的靈驗更是不可思議!」遂具說三年來的修持經過。

何胤聽完之後,讚歎的說:「修行的確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壽命啊!」後來果如何胤所說,藏師活到九十餘高齡。

俗話說:「人心不同,各如其面。」芸芸眾 生由於過去世所造的各種善惡業,因此各人的相貌亦迥然有異。命相家根據相學上的相貌格局,判斷富貴貧賤,壽夭窮通,均有脈絡可尋,未必全是迷信。然而命相 學上最重要的原則還是「相由心生」,這是說一個人的相貌會隨著行為的善惡而改變,倘能心存善良,廣積陰德,縱然是壞相格也會轉變成為好相格,這很合乎「因 果報應」法則的。

自古以來,大多數的人都被氣數所拘,聽天 由命,自己作不得主,惟有大善人及大惡人不受限制。袁了凡自遇雲谷禪師後,終身受持功過格不渝,卒得轉移氣數,改變命運。由此可見,命運可由自己來創造, 應無庸置疑。我們想知道自己的命運,只需問自己的心地如何即可,所謂「且行好事,莫問前程」,應是我們正確的處世之道。

第四篇 得回生

一 持戒延壽,破戒遭譴

王立轂,明朝天台人,字伯無,領萬曆丙午鄉荐。有一天晚上,他夢見亡父王士性告訴他說:「你在這十年之中,將會遭遇到五次危險。」屆時果然一一應驗,他遂作了紀夢詩,以誌其靈異。

他曾在嘉禾三寶之前,發願持長齋,並受持「殺、盜、淫、妄」四戒。後來出任江西新淦縣令後,所受的戒律便廢而不持了。

戊午年他入京覲見,臨行前天晚上,又夢見亡父儆誡叮嚀,再三責備他破戒之事,醒來以後,立轂的內心非常憂慮。

入京途中,他的船航行到荻港,深夜二更,立轂突然看到兩位青衣鬼吏,手持令牌,將他帶到一座宮殿。這座宮殿雄偉壯觀,好像皇宮一樣的莊嚴,與他同時被捉的共有數千人。

他被帶入宮殿後,看見冥王端坐在中央書案上,左右兩位宰官分坐兩旁,附近的侍者,獰猙可怕,立轂害怕的不得了。

冥王叫著他的名字,很生氣的責罵道:「你 的陽壽本來在丙辰年就應該結束,因為你受持齋戒,才延壽至今,無奈你廢而不持,故將你拘攝來此。」接著命令侍者將生死簿交給立轂親自觀看,立轂看到自己的 名字底下,都註有年月。到了丙辰八月以下,則完全空白。立轂始知他的壽命僅至丙辰年八月,因持戒的功德才得延壽至今,他後悔不已,於是跪下求饒說:「我是 因為做官,在情勢上不得已,才會如此,求您寬恕一次吧!」

冥王說:「你的話固然有道理,但是你的壽算已盡。」於是下令將立轂送往地獄受刑,左右獰猙的鬼卒一聽指示,準備趨前將立轂帶走。

這時,左右的宰官起身說:「且慢,先去拿立轂破戒之後的所作所為來看看。」

一會兒,侍者扛了兩個巨大的竹籠,裏面裝有許多卷宗,凡是立轂平日所書寫的一字一句,乃至整篇文章,或者舉心動念,都記載的很詳細。每份都有色氣騰在上方,有黑色的,有青色的,也有赤色及白色的。

冥王命令侍者,將同色的檢聚在一起,先檢黑色與青色的放在一起,再將赤色及白色的放在一起。一會兒,青色的逐漸隱沒,黑色的也逐漸縮小成像筷子一般,唯有赤色的非常顯明奪目。

立轂在旁不敢正眼熟視,只斜著眼睛偷偷地看,他看到自己刻印的金剛經、好生篇及社會卷都在裏面,而騰出鮮明赤色氣的正是這些。

冥王看完後,臉色才較為平和,向左邊那位宰官說:「他還能知道植德培福,暫且留他活命,僅損毀他的五官,這樣你看妥當嗎?」那位宰官並無異議,冥王就命令獰惡的鬼卒,將立轂的眼睛挖出,置放在殿上。

立轂心想,如果被挖去眼睛,那裏還能看到東西?忽然間,立轂覺得眼前一片黑暗,宮殿中的官吏及鬼卒什麼都看不見,只覺得有人拍著他的背部說:「快去!快去!」一會兒,立轂覺得跌了一跤,就甦醒過來。

這時正是雞鳴天亮,他聽到家人圍在身旁,喧譁吵鬧,家人告訴他說:「你從二更之後,就一直受魘不醒,至今手足冰冷,口齒堅合,大夫診斷是中寒厥,已經灌過七次藥了。」立轂想睜開眼睛看,只覺得燈火非常刺目,無法睜開。

到了次日,大夫又用明目藥給他服用,但是無效,這天晚上,立轂夢見有人將釘釘在他的眼睛上,他覺得比昨日還痛,立轂知道這是業報,並非醫藥所能奏效,因而辭官返里。

從此以後,立轂每日持誦金剛經及法華經,棄家勤修淨業。

庚申年間,有一個晚上,立轂夢見觀世音菩薩,以手上的楊枝甘露,灑在他的眼睛上,當他次日醒來要禮懺時,竟豁然見物而重見光明。

立轂後來遊歷雲棲博山之門,再生之後的二十年,大家都稱他為璧如大師。

冒起宗評說:「此事可作為殷鑒的有三點:第一是破戒的人必遭譴責;第二是植善的人可以續命;第三是居官的人,隻字片語及所有言行皆為冥吏所錄,青黑赤白之氣,不可不時時惦念。」

二 宿世寫經,今世賴以再生

文伯仁,明朝蘇州人,號五峰,擅長吟詩作畫,他是文徵明的姪子。有一次,他為了控訴逃僕,到了縣城,借住在民家。

那天夜裏,他夢見兩位青衣人來捉他,他以為是縣衙的捕役,就跟隨他們而去。他們一行,到了一座雄偉的宮殿,看起來好像不是人間,這時伯仁的內心才開始害怕。

進入了殿中,閻王呵責他說:「來此控告你的很多,你要怎麼說?」

伯仁回答道:「我只不過是一個讀書人,怎麼會有罪?」

閻王面帶微笑地說:「喔!對了,你早已經忘了前世。」說罷命令判官用一塊青色的銅鏡摩擦伯仁的頭頂,伯仁覺得一股寒氣沁入心肺,忽然憶起前世,原來是正統年間的管長陵宦,有一年冬天,開鑿魚池時,他殺死蟄伏在地下的蛇,共有一百多條,頃刻間,就有很多蛇聚集來咬他。

閻王又對另外一位判官說:「他僅一命,那能償還這麼多的命債?仔細查查看,他多生以來,豈無一善?」

判官找了很多的書冊,非常仔細的翻閱,過了很久才說:「有的,他在永樂年間,曾在雞鳴山的壁廊,畫了兩尊羅漢,又曾書寫一卷金剛經。」聽到這裏,閻王就說:「夠了,足夠了。」囑咐伯仁說:「你的壽算未盡,趕快回去寫金剛經贖罪,度脫牠們吧!」

伯仁遂又活了過來,他本來並不信佛,自此以後,皈依佛門,發願寫經念佛,藉此功德度脫過去殺害的眾生,且至誠地懺悔宿世業障,不論寒冬炎夏,從未懈怠。

顧仁念評說:「五峰寫金剛經,僅有一卷,而且還在數世之前。數世之後尚且賴以再生,是故經說果報不可思議,真是不虛!」

三 慕容文策遊地獄

慕容文策,隋朝泰州上邽人。大業七年時,年僅十七,就持齋念誦金剛經。那年四月十五日,文策忽然暴死,被冥使引入冥府,進城後,看到一座巍峨的宮殿,很多人站在殿中,有男女老幼及僧尼道士,多得不可勝數。

殿中的鬼吏依名冊一一唱名,生前積有福業的站在西邊,沒有福業勘驗的則在東邊。

文策最後才被傳喚到殿上,冥王問他:「你一生曾作甚麼福業?」文策回答道:「我持誦金剛經及法華經,晝夜轉讀,又持齋戒,一日不缺。」

冥王合掌恭敬,讚歎說:「功德甚深甚深!」遂交代主司檢查文簿,典吏查畢,回覆說:「文策所說屬實。」冥王判文策可以返陽,命他先在西邊等候。

這時,有一位大約十五六歲的沙彌,手裏拿著火把,從文策面前走過,後面跟隨著一位沙彌,年紀相彷彿,手裏也拿著火把,朝著文策走過來。

文策一見兩位出家沙彌,心中驚喜萬分,急忙拉著他們袈裟,向他們求救:「希望師父解救弟子,我被冥使誤追來此,蒙冥王恩澤,放我返陽,但不知回去的路,求師父慈悲救護,指示方便。」

其中一位沙彌說:「施主不必害怕,你持誦金剛經,並持齋戒,我們是專誠前來救你的。」

另一位說:「我拿著火把走在前面,你緊跟在我的身後,就可以了。」

兩位沙彌手持火把,一前一後,文策則走在中間,他們一行人走出城門,一位沙彌問文策說:「你可知地獄在什麼地方嗎?」文策答稱不知。

另一位沙彌手指著城的西北方,向文策說:「離此四里路,那裏有一座大城,就是地獄,我們帶你去觀看。」

到了那座大城,看到城牆高峻,城門垂下鐵網,有四位面貌兇惡的羅剎,手握鐵叉,守在城門兩旁。沙彌告訴文策說:「這是地獄之門,一切罪人從此門進入地獄。」

兩位沙彌帶著文策進入城門,走了兩百多步,文策看到一條灰色的大河,所有受刑人全身浸在河中,僅看到千千萬萬的人頭出沒在河面上,熾燃猛烈的火焰,不停的朝他們燃燒,這些罪人痛苦哀號,悽切悲慘的嚎叫聲,聞之心酸。

四邊尚有鐵床、劍樹‥‥‥等等,有四位獄卒手持銳利的鐵叉,不停的往來巡視,那種慘狀,令人怵目驚心!兩位沙彌說:「十八地獄,都在此城。」

文策驚恐萬分,不停地念佛。他不忍再看, 希望早點離開,兩位沙彌見狀,馬上帶他出城,回到原來的路上。又走了十多里,看到前面已經沒有路,有一座大門。沙彌用手中的錫杖將門打開,告訴文策說: 「你從此門出去,就可回到家中。希望你繼續廣修功德,勤持金剛經,必得長壽。」文策向他們拜別後進入門中,隨即醒了過來。

四 任義方畫地獄之圖

唐朝括州刺史任義方,樂安人。武德年間,有一天暴死,由於胸部仍溫暖,家人就延請僧眾為他誦金剛經。經過數日,他又甦醒過來,說出入冥的經過。

任義方被鬼吏引見冥王,冥王命人帶他參觀地獄,所見與佛經所說的沒有什麼不同。地府不論白天晚上都是昏暗不明,好像是在霧中一般。

任義方在地府中,隱隱聽到誦經的聲音,冥王檢查他的案簿,向鬼吏說:「他的壽算未盡,何以錯追來此?」立命送他返陽。

冥吏告訴義方說:「你跟著經聲走,即可回家。」

既得回生,義方就將地獄所見向人描述,並畫了一幅地獄圖以奉勸世人。他的大部分俸祿均施捨出來塑造佛像,並延僧寫金剛經千餘部施送他人。

五 暴斃復還陽

王從貴,唐朝貞元年間,公安潺陵村人,他的妹妹平日持誦金剛經,有一天染病暴死。

埋葬三日後,他的家人又到墳墓去,聽到墓中傳出呻吟聲,趕忙將棺木打開,發現她尚有氣息,於是將她送還家中,她醒後告訴家人說:「冥王因為我有持經的功德,才放我還陽。」

六 賴寫經書而能言

唐朝元和五年,饒州司馬李元一,有個女兒住在別院。有一天暴死,顏色不變,故未入殮。

她的丈夫嚴訥從陝西前往蒼湖,恍惚看到妻子行於水上,來到他的面前,嚴訥驚訝的問她何故?妻子哭泣著說:「我已經死了。」嚴訥心中非常害怕。

她又說:「離此不遠的薦浦村,有一位嚴夫子,他身懷異術,你去向他懇請哀求,或許可以使我復生。」

嚴訥找到薦浦村,果然有一位嚴夫子,起初 不肯答應,禁不住嚴訥的苦苦哀求,嚴夫子說:「害死你妻子的人,就是王將軍,他葬在祠堂內西北方的柱子下面,你可以寫金剛經,請僧眾在他的祠堂內讀誦,他 必定會送還你的妻子。」嚴訥向嚴夫子再三拜謝,然後趕快到饒州謁見岳父,並說出經過。李元一親書金剛經一卷,叫嚴訥拿到王將軍的祠堂,讀誦七卷。

誦畢,他的妻子眼睛就能睜開,過了很久才能開口說話,她說:「祠堂的柱下,有王將軍的枯骨,身旁有一把短劍,王將軍請你為他改葬,短劍則奉送給你,答謝你誦經的功德。」

掘地之後,果然發現枯骨及短劍,嚴訥將短劍留存,又將王將軍的遺骸另行擇地安葬,李元一後來又寫金剛經數百卷廣為施送。

七 最勝第一功德經

李丘一,唐朝人,平日喜歡打獵。萬歲通天元年,任揚州高郵丞。有一天暴死,被鬼使引入冥府,冥王忿怒的責備他說:「你專門打獵殺生,藉以取樂,一點都不知慚愧!」

須臾,看到很多禽獸用人語稟告冥王說:「殺害我們的冤家,現在既然追來,請快點處分他。」

拘捕丘一的鬼吏名叫焦策,趨前稟告冥王說:「李丘一尚未該死,只因被他殺害的冤魂急欲託生,所以追來對證。」

冥王問丘一說:「你生平有沒有做過甚麼善業?」

丘一憶起生前不作功德,只知帶著獵狗去打獵。他苦苦思索,忽然想起生前曾經寫過一卷金剛經,因此據實回稟。

冥王聞言,面色稍見緩和,然後起立合掌,稱歎說:「冥府稱金剛經為最勝第一功德經,你能書寫,功德不可思議。」冥王命焦策領著丘一到存放經藏之處去查證。

焦策帶著丘一來到廳側的一座宮殿,那裡的佛經都以七寶裝飾,非常莊嚴。焦策叫丘一自行抽出,丘一取出一看,果然是他所寫的金剛經。焦策領他回到殿上,稟告冥王勘驗屬實。冥王叫這些禽獸向丘一致謝,丘一說:「我願再寫金剛經百卷迴向給你們。」這些禽獸聞言,歡喜散去。

冥王命焦策送丘一還陽,走出城門後,焦策向丘一說:「我為你如此盡力,你何以回報?」

丘一說:「給你三百貫錢如何?我的能力只僅於此!」

焦策說:「縱然你給我萬貫,也是無益,我只想懇求你為我寫金剛經二十部。我們身為冥吏,極其辛苦,若無福相助,難以託生,故請您為我寫經。」丘一滿口答應。

他們續向前行,看到前面有一座深坑,十分幽暗,深不見底,焦策將丘一推落坑中,丘一驚醒過來,已經身在棺內,聽到外面傳來低低的哭泣聲,丘一大叫:「不要哭,我復活了。」

墳旁的家人起初不信,當他們七手八腳把墳墓挖開,發現他確實已經復活了。丘一具說入冥的經過,家人驚歎之餘,立刻變賣衣物,延請僧眾寫金剛經,將一百卷迴向給丘一殺害的眾生,二十卷給焦策。

經過不久,有一天晚上,焦策又來轉告說:「蒙您為我寫經,已經要託生善處,特來向您致謝。」說罷告別而去。
 
金剛經持驗錄

許添誠編著


金剛經持驗錄序

釋尊應世,拯迷救苦,說法八萬四千,度人 三根普被,一言以蔽之:「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,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,實無眾生得滅度者」也。修學佛法的最高意義,即在了生脫死,圓証菩提。以 小乘無學位而言,不到無漏慧不為功;以大乘三菩提而言,不達般若不能「事究竟」。此所以《大智度論》讚為:「諸佛及菩薩,能利益一切,般若為之母,能出生 養育。佛為眾生父,般若能生佛,是則為一切,眾生之祖母。」《智論》又云:「諸佛及菩薩,聲聞辟支佛,解脫涅槃道,皆從般若得。」

明朝蓮池大師著《竹窗隨筆》,其中有篇文 章,引《增壹阿含經》:「佛言戒律成就,是世俗常數;三昧成就,亦世俗常數;神足飛行成就,亦世俗常數;唯智慧成就,為第一義。則知戒定慧等三學,布施等 六波羅蜜,唯智慧最重,不可輕也,唯智慧最先,不可後也,唯智慧貫徹一切法門,不可等也。」

「般若波羅蜜」,在修持解脫的歷程,可說 居於破迷啟悟、轉凡入聖的第一關。雖然《智論》說到:「若不見般若,是則為被縛;若人見般若,是亦名被縛。若人見般若,是則得解脫;若不見般若,是亦得解 脫。」然而修學趣証「般若」,亦有方便施設,即經過「聞、思、修」,從文字般若,起觀照般若,而証實相般若。如龍樹菩薩於《中論》云:「若不依俗諦,不得 第一義」也,是以善學般若者,皆應常時讀誦,多聞薰習,觀理照事,事理相即,而後庶幾近乎,相即無相,無相實相,能所兩忘,圓融不二也。如此方可名為善於 持誦金剛般若波羅蜜經,經云:「於此章句,能生信心,以此為實,當知是人,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,已於無量千萬佛所,種諸善根」也,是則名為:真 實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。

高雄鳳山許添誠居士,正信正行優婆塞也。 有感於《金剛經》對學佛者之重要,為勸人生信,樂於持誦,特將歷代持誦者的靈驗錄,譯成白話語體文,便於現代人傳閱,用廣流通,闡揚正法。在《慈雲雜誌》 發表以來,廣受讀者喜愛。添誠居士之發心,可謂深得「如來善護念‥‥‥善付囑‥‥‥」者也。茲以編輯出書,徵序於朽衲,特略述「般若」之勝義,用以讚喜流 通,是為序。

七十六年六月 宏印於嘉義市寶華佛學院 

自序

金剛般若波羅蜜經,自鳩摩羅什三藏法師於 姚秦弘始四年(公元四○二年)譯出後,在中國非常盛行,歷來各宗高僧碩德無不竭力弘揚此經,註疏講解的很多。唐宋以來註解金剛經的不下百餘家,再加元明清 各代的註解,更不知凡幾。近數十年來,佛學界講經的法師,不論他學的是那一宗,沒有不講解金剛經的,於此可見此經流通之盛了。也因此,金剛經已成為佛教中 讀誦、書寫、受持、流通最廣的一部經典。

佛法有五乘的差別,世間的人、天乘法,屬於有漏的福業;但求自了的聲聞、緣覺乘法,則偏於一己的解脫,這些都不是究竟的佛法,唯有修菩薩行的大乘法,才是佛法的心要。菩薩行即是六度、萬行,然萬行不離六度,而六度又以般若為主。

經云:「五度如盲,般若如眼」。實踐五 度,假如沒有般若為導,必定住於相,住於相則只成為人、天有漏福報,要想圓滿佛果,那是做不到的。所謂「布施無般若,惟得一世榮,後受餘殃債。持戒無般 若,暫生上欲界,還墮泥黎(地獄)中。忍辱無般若,報得端正形,不證寂滅忍。精進無般若,徒興生滅功,不趣真常海。禪定無般若,但行色界禪,不入金剛定。 萬善無般若,空成有漏因,不契無為果。」

萬行若以般若攝導,始能達到究竟佛果,所以說般若波羅蜜是諸佛母。心經云:「三世諸佛,依般若波羅蜜多故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《金剛經》云:「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,皆從此經出。」《金剛經》實為紹隆佛種,傳受心印之無上法寶也。

《華嚴經》云:「忘失菩提心,修諸善法,是名魔業。」

經云:「修行不發菩提心,譬如耕田不下 種,縱刻刻發世間善願,經於恒沙劫,不如暫發菩提心。」十方諸佛皆因發菩提心而成佛,所以真正修學大乘佛法的人,必須發菩提心。《金剛經》以大悲利他的菩 提心為本,大家當依此經所說──「離一切相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」,信解受持這般若大法,立大志願,起大悲心,以根本解脫的無餘涅槃去拯救眾生,同趨 無上菩提。

《金剛經》為大般若經六百卷的一卷,禪宗五祖弘忍大師教人受持此經即可見性。六祖惠能大師聆聞至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時,因而大徹大悟。其後,禪門更藉此經印心,淨土宗諸祖並勸上根人受持此經,以期上品往生。持誦《金剛經》遂成為佛門中不可缺少的日課之一。

此經為世尊金口宣揚,歷代以來,持誦獲得靈驗的人不可勝數,《歷代持驗紀》中,均確切可徵。這些感應事蹟包含延壽、回生、消災免難、超薦、解冤、癒病、生子等等。持誦功深,臨終預知時至,沐浴端坐,或異香滿室,或天樂盈空,種種祥瑞,屢屢可見;至若悟徹心源者,亦有所聞。

《歷代持驗紀》中,由於年代久遠,用字行文有異於今日,不易閱讀。再者,有些人不見感應事蹟,則信心不堅定,缺少讀誦興趣,這就是筆者撰寫本書的動機。

《金剛經》為最上乘法,闡揚般若相應的大悲妙行,功德甚深廣大,持誦若有靈應,乃至誠所感,佛力加被之故。倘若讀者由此而生敬信之心,樂誦不倦,道心持久,實在是筆者最大的期望和心願。

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聞《金剛經》而大徹大 悟,傳為千古佳話,載《六祖法寶壇經》。《歷代持驗紀》中,除《金剛般若經靈驗傳》外,餘書俱未記錄其事,大概認為《壇經》乃人盡皆知,所以將其省略。但 是未曾讀過該書的人,就無從知悉了,豈非一大憾事!故特於《壇經》中節出六祖得法之因緣,置於篇首,以為勸化之一助。

印光大師說:《金剛經》,乃發菩提心,行 菩薩道者,遍修六度等之軌範,以經文簡略,但舉布施為例耳,若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行布施等,故能度脫一切眾生,而不見能度之我,與所度之法,並受度之眾生 相,則四相不生,三心叵得,無所住而生心,無所得而作佛矣。以故受持四三二一句者,功德難宣;持全經者,又何待言!是以自古至今,人多讀誦,其頓悟自性, 徹證唯心,生預聖流,沒歸安養者,何可勝數!其次則消除罪業,增長善根,轉禍為福,即愚成智者,更加多多也。」咸盼讀者讀完本書後,發至誠心恭敬受持,現 世之中,滅無量罪愆,消除業障,增長福慧,獲最勝福田。若能更加念佛迴向,決定往生西方,未來必證菩提。

《金剛經》先後經過六次翻譯,譯筆雖各有不同,而皆不將經文分章分節。梁昭明太子不會經旨,竟將之分為三十二分,違背佛意之罪甚大。因此,持誦時,分章分節所增添文句,不應誦念,直讀經文即可。

此持驗錄,原依許止淨居士所述,劉契淨居士所注之《金剛經功德頌》而譯,連載於《慈雲雜誌》,後來樂崇輝居士又交給我《續藏經》中有關《金剛經》的歷代持驗紀,並且吩咐我繼續譯寫,該資料共蒐集八本書。

筆者將這些資料經過分類整理、譯成白話、潤飾、謄抄等過程,費了不少的心血,才能繼續在《慈雲雜誌》與讀者見面。現在連載已畢,樂居士要將它結集成冊,交由大乘精舍印經會印行,這就是本書成就的因緣。

《金剛經功德頌》將念誦的感應事蹟,按其性質,分為十篇。為使讀者揀閱方便起見,酌增為十二篇,並於書末另附「人名筆劃分類目錄」,俾能易於查閱。

本書之成,家兄許添記老師功不可沒,他任教於雲林縣台西國中,本書中多篇文稿大都由他潤飾,並提供寶貴意見。內人及筆者服務於農民銀行的部分同事,他們都幫忙謄抄。最重要的是我的啟蒙老師──樂崇輝居士,他引導我進入佛學的領域,鼓勵我、幫助我完成此書,特此謹致謝忱。

中華民國七十五年八月於鳳山
許添誠 謹識 

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成道因緣

惠能大師,唐朝嶺南(廣東省)新州人,父名盧行□,原為唐朝官吏,本籍是范陽,被貶謫到嶺南,母親李氏。大師生於唐貞觀十二年(公元六三八年)戊戍歲二月八日子時,誕生時毫光騰空,異香滿室。

次日黎明時分,有兩位異僧來訪說:「你昨晚生下的孩子與佛法有緣,故特地來為他命名,應該稱為惠能。」他的父親問說:「為何取名惠能?」異僧說:「惠就是以佛法惠施眾生,能就是能作佛事。」說罷辭出,便不知去向。

大師出生後即不食母乳,夜間有神人灌以甘露。大師的幼年坎坷,父親早逝,遺下老母及孤苦的他,母子遷移到南海,靠著售賣柴薪維生,過著艱難貧苦的日子。

有一天,他為顧客送柴到客店,當他準備走出門外時,看見一位客人在誦經,他一聽到客人讀誦的經語,便豁然開悟,於是就問那位客人說:「請問您誦念的是什麼經?」

客人說:「金剛經」。

大師又問:「您是從那裏學來的?為何要持誦這部經典呢?」

客人說:「我是從蘄州黃梅縣東禪寺那裏學來的。該寺是由禪宗五祖弘忍大師主持教化的道場,跟隨他參學的門人有一千多,我就是到該寺禮拜而聽受此經的。五祖大師經常勸出家眾及在家眾說:『只要持念金剛經,就自然能夠見到自己的自性,直下了悟成佛。』」

大師聽了之後,由於宿昔的因緣,又承蒙一位客人贈送他十兩銀子,足以安頓他母親的衣食問題,然後到黃梅縣去參拜五祖。

五祖問:「你是何方人?來此想求得什麼?」

大師回答說:「弟子是從嶺南新州來的,我什麼都不求,只求作佛。」

五祖說:「你是嶺南人,又是獦獠,怎能作佛?」

大師說:「人雖有南北的差異,佛性那有南北之分?獦獠身與和尚身雖有不同,可是佛性又有什麼差別呢?」

五祖本來還想再說,但是看到徒眾圍繞在左右,就說:「好!那你就跟隨大眾去做事吧!」

大師又啟稟五祖說:「弟子自心常生智慧,念念不離自性,就是福田,不知您要我做些什麼工作?」

五祖說:「這獦獠的根性銳利。」就告訴大師說:「你不要再說了,就到槽廠去做事。」便有一位行者叫大師砍柴踏舂米碓,就這樣過了八個多月。

有一天,五祖召喚所有的徒眾,對他們說: 「生死事大,你們終日只求有漏福田,卻不求出離生死苦海。假若自己的本性迷昧了,福報能夠解脫得了生死嗎?你們各自觀照自己的智慧,看取本心的般若之性, 作一首偈頌,拿來給我看,若能悟得大意,我就將衣法傳付給他,作為第六代的祖師。用思量分別心是沒有用的,如果明心見性的人,一言之下即可明白。縱然掄刀 上陣之時,也可以見得到的。」

徒眾聽完吩附,退下以後,大家計議說:「我們不必靜心用意作偈了,神秀上座現在是我們的教授師,不用說,他必定會得到祖位的,我們何必枉費心力作偈頌呢?」眾人聽到這些話後,都打消了作偈頌的念頭。

神秀心想:「大眾所以不作偈頌,大概認為 我是他們的教授師,我應當作偈呈給五祖,要不然五祖如何知道我心中見解的深淺呢?我呈偈的原意,本來是想向五祖求法印證,倘若只是為了想做祖師,這和一般 人想奪取聖位,又有什麼區別呢?可是我若不作偈呈給五祖,終究還是得不到五祖的傳法,這真是令我太為難,太為難了!」

五祖住的堂前,有走廊三間,本想在牆上請供奉盧珍來畫楞伽經的變相,及五位祖師的血脈圖,藉以流傳供養。

神秀將偈作好以後,很多次想呈給五祖,但是每次走到堂前,總是心中恍惚,遍身流汗,因此而作罷。前後經過四天,到過堂前十三次,仍然不敢呈偈。

這時,神秀心想:「不如把偈寫在堂前走廊的牆壁上,讓五祖自己去看,假如他認為很好,那我就出來向五祖禮拜,承認是我作的。他若說作的不好,那就枉費我這幾年受人禮拜,還修什麼道呢?」

神秀在當天晚上三更時分,不讓別人知道,獨自手持燈籠,將偈寫在南廊的牆壁上。偈語是:

「身是菩提樹,心如明鏡台,
時時勤拂拭,勿使惹塵埃。」

寫好以後,就回寮房,他又想:「五祖明天早上看到偈後,如果歡喜,那就是我與禪宗的心法有緣。如果五祖認為不好,這是我宿世業障太重,不能得到以心印心的妙法。五祖的心意令人難以測度!」他在房中左思右想,坐臥不安,這樣一直到五更。

這時五祖已知神秀仍末開悟,不見自性。

天亮後,五祖準備叫盧供奉在南廊的牆壁上畫圖相,當他抬頭看到偈頌時,就對盧供奉說:「不必畫了,偏勞你那麼遠來而沒有畫畫。金剛經說:『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』現在留下這首偈頌,讓大家誦持。倘若依此偈去修行,可以免墮三惡道,得到大利益。」

隨即吩附焚香禮敬,並告訴門人說:「你們可以持誦此偈,依照此偈去修行,就可見性。」大眾念著偈頌,連稱甚妙。

到了三更時分,五祖召喚神秀入室,問說:「南廊上的偈頌是你作的嗎?」

神秀回答說:「確是弟子所作,不敢妄求祖位,只懇求您大發慈悲,看弟子有沒有少許的智慧?」

五祖說:「你作此偈,尚未見性,只到門 外,未入門內。依你這般見解,要覓無上菩提是得不到的。無上菩提必須言下見到本心、見到自性。自性原是不生不滅的,在一切時中,念念自見萬法圓融無礙,毫 無滯塞不通之處,一真,一切皆真,萬境如如不動。這如如不動的心,才是真實的。若能有這般見地,就是無上菩提的自性。你回去再想一兩天,再作一首偈頌,拿 來給我看。若得入門,就將衣法傳付給你。」神秀作禮而退。

經過數日,神秀作不出偈頌,心中恍惚不安,行住坐臥都不得安寧。

又經兩日,有一位童子從惠能舂米的房子走過,口中唱著神秀的偈頌:「身是菩提樹,心如明鏡台,時時勤拂拭,勿使惹塵埃。」

惠能一聽,便知此偈未見本性,雖然未蒙教授,但是早已明白大意,遂向童子說:「你念的是什麼偈頌?」

童子說:「你有所不知,五祖大師曾說過,生死事大,想將衣法傳付門人,故叫所有徒眾作偈頌,若能了悟大意,就將衣法傳付給他,成為第六代祖師。神秀上座在南廊的牆壁上,寫了一首偈頌,五祖叫所有的門人誦持,說依此偈修行,可以免墮三惡道;依此偈修行,有大利益。」

惠能說:「我也想要誦持,我在此踏碓舂米已有八個月了,未曾走到堂前,請你引我到偈前去禮拜好嗎?」

童子遂引領惠能來到偈前禮拜,惠能說:「我不識字,請你為我讀誦。」

這時,有一位江州別駕,名叫張日用的,他高聲讀誦,惠能聽完後,告訴張別駕說:「我也有一首偈頌,想請你幫我寫上去。」

張別駕譏嘲的說:「你也會作偈頌?真是稀奇!」

惠能向張別駕說:「想要學習無上菩提,不可輕視初學的人。往往低下的人,卻有最高的智慧,而那些高尚的人,有時也會埋沒了智慧。輕慢人是有無量無邊罪業的。」

別駕說:「不錯,那麼你就說出你的偈頌,我幫你寫好了。倘若得到衣法,要先來度我,可別忘了哦。」

大師的偈頌是:

「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台,
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。」

寺中所有的徒眾對這首偈頌無不驚訝萬分,互相讚歎的說:「真奇怪!人不可貌相啊,還沒有多久,竟使他成為肉身菩薩了。」

五祖這時從禪房裏出來,得知此事後,見徒眾驚怪,惟恐惠能受人暗算,遂拿鞋擦掉牆壁上的偈頌,故意宣稱:「此偈也還沒有見性。」大眾都信以為然。第二天,五祖獨自來到碓坊,看到惠能腰上繫著一塊石頭在舂米,就說:「求道的人,為法而不顧惜身命,是應當如此的。」

接著問道:「米熟了媽?」

惠能回答說:「早就熟了,只是還沒有篩呢?」

五祖就用錫杖敲擊石碓三下,然後離去。

惠能明白五祖的心意,深夜三更時分,來到五祖的禪房,五祖用裟袈遮圍,不讓別人知道,為惠能講說《金剛經》,講到了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時,大師豁然大悟,知道一切萬法不離自性。

惠能稟告五祖說:「我真料想不到,自性本來是清淨的,原是不生不滅的,本來是具足無缺毫無動搖的,自性竟能生出萬法。」

(原文:惠能言下大悟,一切萬法不離自性。遂啟祖言:何期自性本自清淨,何期自性本不生滅,何期自性本自具足,何期自性本無動搖,何期自性能生萬法。)

五祖知道惠能已經開悟,見到自性,就說:「若不認識本心,學法是沒有益處的。若能識自本心,見自本性,就是大丈夫、天人師、佛。」

五祖傳受以心印心的頓教法門,並將衣缽傳給他,說:「你現在就是第六代祖師,要善自護念,廣度一切有情眾生,將佛法流布於未來,不要使它斷絕。」

五祖傳法已畢,又說偈:

「有情來下種,因地果還生,
無情亦無種,無性亦無生。」

五祖對他說:「從前初祖達摩大師剛來中國 時,傳法師承不為世人所相信,所以才將衣缽作為信物,代代相繼嗣承。正法則是以心傳心,皆令學道之人自悟自解。自古以來,諸佛所傳的就是自性本體,歷來祖 師相傳的都是自性本心。衣缽是爭奪的禍端,只傳到你為止,不可再傳。倘若再傳下去,則你的生命就好像懸絲那樣的危險!你必須趕快離開此地,因我怕有人要害 你。今後佛法將由你發揚光大,你離開以後,要往南走,但不宜急著弘揚佛法,因為法是要從難中興起的。」

六祖大師拜辭了五祖,一路向南行,兩個多月後,到了大庾嶺。後面有好幾百人在追趕,想要奪取衣缽。其中有一位僧人,俗姓陳名叫惠明,曾任四品將軍,性情粗暴,他走在眾人之前,趕先追上了惠能。

六祖見狀,就將衣缽放在石頭上,說:「這衣缽是歷代祖師傳承的信物,怎可用暴力來爭奪?」於是隱藏在草叢中。

惠明趕到,看到石頭上的衣缽,想伸手去取,但卻拿不動,於是大聲喊叫:「行者!行者!我是為求法而來,不是為衣缽而來。」

六祖從草叢中走了出來,趺坐在石頭上,惠明向他作禮後說:「希望行者為我說法。」

六祖說:「既然為求法而來,就該屏除一切攀緣心,勿生一念,我才為你說法。」

惠明遵照六祖的囑咐,默然良久。

六祖說:「不思量善,不思量惡,正在此時,那個是明上座的本來面目?」惠明至此言下大悟。

(第一公案原文:「不思善,不思惡,正與麼時,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?)

惠明又問:「從上代祖師傳下來的密語密意之外,還有其他比這更妙的嗎?」

六祖說:「跟你講的就不是秘密了,若能返觀內照,妙法還是在你身邊。」

惠明說:「我在黃梅這麼多年,實在還沒有省悟自己的本來面目,承蒙行者的指示,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,現在您就是我的師父了。」

六祖說:「你既這樣謙下,我們都是同師黃梅五祖,你要善自護持,勿令退失。」

六祖後來到了曹溪,又被惡人追逐,只好在四會的獵人隊中避難,前後經過十五年的歲月。

儀鳳元年丙子正月八日,六祖來到廣州法性寺,正逢印宗法師講《涅槃經》。講經時,有風吹動旛旗,一僧說這是「風動」;另外一僧說這是「旛動」,彼此爭論不已。六祖走向前去,告訴他們說:「不是風動,不是旛動,是仁者你的心動啊!」

大眾聽了都感到驚異。印宗法師就請六祖到上座,徵詰宗門奧義,見師言簡理當,不由文字,印宗法師說:「行者一定不是個平常人,我久聞黃梅的衣缽南傳,不知道是不是您?」

六祖謙稱:「不敢當。」

印宗法師立即向六祖叩頭頂禮,請他將五祖所傳的衣缽出示給大眾看。

正月十五日,印宗法師在光孝寺集合四眾弟子,為六祖大師舉行剃度儀禮,且自願拜他為師。

二月八日釋迦牟尼佛出家曰,集聚高僧大德為六祖授具足戒。西京智光律師為授戒師,蘇州慧靜律師為羯磨師,荊州通應律師為教授師,中印度耆多羅律師為說戒師,西印度密多三藏法師為證戒師。

六祖受戒的戒壇有一段因緣:劉宋時代有一位求那跋陀羅三藏法師,創建了這座戒壇,壇上豎一石碑,且曾預言:「後世當有一位肉身菩薩於此受具足戒。」

梁武帝天監元年(公元五○二年),印度智藥三藏法師航海而來,看到這法壇與石碑,將從印度帶來的菩提樹栽植在壇邊,並立碑預誌說:「一百七十年後,當有肉身菩薩在這菩提樹下,開演上乘佛法,廣度無量眾生,真是傳佛心印之法主也。」

次年春天,六祖辭眾欲歸曹溪寶林寺,印宗法師與僧俗一千多人,送到曹溪,當時荊州通應律師與學者數百人,依師而住。

六祖到曹溪寶林寺後,看到殿宇講堂狹窄,不能容納那麼多人,想予以擴建,就去拜訪當地地主陳亞仙說:「老僧想向施主化一坐具之地,不知道可不可以?」

亞仙說:「和尚的坐具有多大?」六祖拿出坐具給他看,亞仙欣然答應。

這時,六祖把坐具一展,盡覆曹溪四境,並有四大天王現身,坐鎮四方。如今的天王嶺,就是因此得名。

亞仙目睹這奇妙的境界,就告訴六祖說:「和尚您的法力廣大,但是我高祖的墳墓都坐落於此,將來建塔時,希望予以保留,其餘土地願意全部捐獻,永遠做寶坊。此地乃是生龍白象來脈,建造時只可平天,不可平地。」後來的建築都是依照陳亞仙的話去做。

六祖大師隨即在菩提樹下,開東山法門。六 祖大師在城中大梵寺,向韶州韋刺史與官僚、徒眾說法:「我在黃梅得法後,受盡種種艱難苦楚,生命像懸絲般的危險。現在能與韋璩刺史和各官僚、僧人、比丘、 比丘尼、老道、居士聚會一堂,這都是我們多生多劫的緣分,也是過去生中供養諸佛,同種善根,才能聽聞如上所說頓教的法門,和我得法的因緣。」

以上是筆者依據《壇經》「行由品第一」以 及六祖入室弟子法海禪師所撰寫的《六祖法寶壇經略序》,略述六祖的生平及其得法因緣。六祖原是一個不識字的沙門,因聞《金剛經》而悟道。他所說的法,由門 人法海禪師、神會禪師等予以整理,成為《六祖法寶壇經》,這是禪宗無上寶典。壇經所發揮的道理,自如來性海中流出,一言一語,不離自性。釋德異說:「《壇 經》者,言簡義豐,理明事備,具足諸佛無量法門。一一法門,具足無量妙義;一一妙義,發揮諸佛無量妙理。」《壇經》是實相般若,可以開學人的大智慧,啟發 菩提心,與《金剛經》脈絡相連,二書如能同時讀誦受持,更易融會貫通。

第一篇 往生淨土

一 證菩薩位

唐朝時,有位比丘尼,名叫淨真,住在長安積善寺中,平時靠乞食度日,一生中從不瞋怒,深得忍辱波羅蜜。她誦金剛經達十萬遍,又專精念佛,志在安養。

顯慶五年七月間,她染上微疾,告訴弟子說:「我在這五個月內,曾經十次見到阿彌陀佛,又曾兩度見到極樂世界寶蓮華上童子遊戲,又有位聖僧五度向我授記云:『你於來世,當得作佛。』」

尼師又說:「我已得西方極樂世界上品往生。」尼師遂跏趺而終。

經過一夜,淨真尼師又醒來告訴弟子說:「我已得菩薩位,遍歷十方供養諸佛。」言訖而終,光明照遍寺中。

金剛經云:「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,皆從此經出。」六祖壇經亦云:「摩訶般若波羅蜜,最尊最上最第一,無住無往亦無來,三世諸佛從中出。」金剛經之殊勝由此可見。

二 誦經十萬遍

唐朝永徽元年,有個和尚名叫明濬,忽然暴死,見到兩位穿青衣的人引他去見冥王,冥王問他:「您這一生如何修行呢?」明濬回答說:「誦金剛經」。

冥王說:「善哉!若誦十萬遍,明年必定往生淨土,那時弟子就不能見到師父您了。」隨後就放他回陽,明濬從此更加精進。翌年三月坐化,旁邊的人都聞到異香撲鼻。

三 西方來迎

惟恭是唐朝荊州法信寺的和尚,他念金剛經三十多年,每天五十遍。

有一天,寺裏的靈歸和尚因事外出,他在半路上,遇到五六個年輕人,衣著非常鮮潔,每個人都拿著樂器,向靈歸和尚詢問惟恭上人在那裏?

靈歸和尚就告訴他們,並問他們從什麼地方來的?他們說:「從西方來迎接惟恭上人的。」

其中有個人,從懷中拿出一朵像拳頭那樣大的蓮華,蓮華的葉片還發出奇異的光,他們望著佛寺一路奔去。

當天晚上,惟恭和尚就入滅了,整個佛寺都聽到絲竹管樂之聲。

四 放下屠刀赴菩提路

宋朝時,胡州城南邊有位屠戶,名叫陸翁。

他在二十三歲時,遇見一位雲水僧在他家門前,口稱:「教化有緣人。」陸翁不解其意。

雲水僧問:「你殺豬及牛羊,不計其數,為何不改行?」

陸翁答道:「我承襲祖業,一時難以棄捨。」

雲水僧勸說:「你如果再不改業的話,來世一定墮入畜類,同樣被宰殺割,冤冤相報,無有出期。我看你宿有善根,可勤持金剛經及妙法蓮華經,藉以消除業障,增長福慧。」說罷,這位雲水僧就消失不見了。

陸翁立即醒悟,從此持齋戒殺,終身茹素。

他延請畫工繪製西方三聖像一軸,早晚至誠禮拜供養,每天在佛前誦讀金剛經及法華經,誠懇懺悔,希望度脫所殺眾生,願他們早生淨土。

不到五年,陸翁就能背誦金剛經。

他精進修持,到了八十一歲那年,於半個月前,約好親友在十一月九日準備菜餚,打算向他們告別。

屆時,所有親友都聚集在陸家,陸翁向他們一一告別,沐浴作頌云:

「五十餘年離殺業,手拋刀秤暗修行,

今朝得赴菩提路,水裏蓮花火裏生。」

書畢,端坐而化,所有見聞的人無不瞻仰稱歎。

五 一百三十八須菩提

襲仲淳,明朝公安人,他的妻子祝氏在袁宏道的弟弟那裏聽聞淨土法門,非常深信,就專心持誦佛號,兼誦金剛經。

有一天,祝氏告訴她的幾個兒子說:「佛告訴我,三天後要來接我。」

到了那一天,祝氏沐浴後坐在堂上,家中眷屬環侍在側,過了很久,祝氏說看到一尊佛,自稱是須菩提,佛相莊嚴無比,又說看到一尊接引佛,眉間白毫放出一道銀光,飄揚宛轉,長有數丈,祝氏伸手握住白毫,佛即將她接入掌心。

須臾,她見到須菩提化成一百多尊佛,莊嚴無比,有人從旁說:「這就是經中所謂的一百三十八須菩提。」眷屬們焚香,同誦佛號,夫人面現微笑而逝。

這時,一位年方九歲的婢女忽然倒在地上,但又立刻站起來說:「我看到幾位金甲巨人拿著幢幡為夫人做前導,幢幡的柄碰到我的臉,就倒在地上,因為疼痛才驚醒過來。」大家看她的臉上確有明顯的傷痕,經過約一個月以後才逐漸痊癒。

祝氏入殮後,棺材裏還不時地發出異香來。

六 不再入冥為吏

于昶,唐朝人,曾任慶州司馬。武后時,任職并州錄事。他每天晚上睡到初更以後,胸口就微微喘息,全身流汗,天亮時,則恢復正常,雖然不很痛苦,但是身體卻非常虛弱。

別人見他每天面帶倦容,氣色憔悴,都覺得很奇怪,詢問何故,于昶默然不予置答。

于昶的妻子柳氏,眼見丈夫的身體如此羸弱,準備延請大夫為他治病,但為于昶所拒。柳氏私下探詢原因,他不得已的才說:「其實我也沒有什麼病,只是白天辦理公務,到了夜晚,仍須進入冥府為吏,因此體力有些不支而已。」

夫人感到驚奇,想繼續追問冥間之事,于昶只說善惡必有報,其他的不願多說。夫人雖然再三詢問,亦不作答。

于昶能預知災咎發生,都會事先暗中準備,但終不明說,縱然夫人或者親兄弟詢問,他也絕口不提。

如此過了五六年,每天除了白天辦公以外,一到夜裏,就要入冥為吏,雖然很辛苦,但無法自己作主。後來他的母親去世,他持誦金剛經,勤修功德迴向,以報答養育之恩。沒想到,從此就不必再入冥為吏了。

這時,于昶才知道金剛經的功德不可思議!在諸經中福力最大,遂要求他的子孫持誦,廣為流傳。

他不到五十歲,就辭官返鄉,朝中左相蘇良嗣、右相韋待價,以及大將軍李沖玄,與他都是姻親,三人力勸他不要辭官,但為于昶婉拒。

不久,朝中的奸臣酷吏誣陷忠良,于昶雖已退居田園,仍被這些為非作歹之輩所誣,終被構陷入獄。

于昶在獄中,內心毫不憂憚,仍然一心持誦金剛經,晝夜不停。沒有多久,果然得以昭雪,親友們都讚歎佛法無邊。

于昶生平雖然屢遭困厄,卻藉著金剛經的功德力而化險為夷。

八十四歲的那一年,染上重病,仍舊抱病誦經,瀕死之前,精神仍很清朗。一會兒,忽然異香滿室,氤氳芳馥,于昶說:「有化佛來迎接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」,遂與親友訣別,言訖而終。

七 刺血寫經報親恩

明朝萬曆年間,桐鄉有一位吳君平,童年時極為孝順,但父母很早就去世。他參加科舉,卻累試不第,借讀暫住於靈隱寺的韜光房。

「子欲養而親不待」,每當他念及親恩難報,哀嘆無法承歡膝下,不禁黯然淚下,有時更痛哭不已,流露出一片純真的孝心天性。

有一次,君平正為此掉淚時,一位和尚見狀,告訴他說:「為人子者,若要報答親恩,以寫佛經的功德最大。」

君平聞言有省,遂發心茹素四十九天,剌血寫一卷金剛經。

當他決定刺血寫經的消息傳出後,遠近的僧俗都前來聚集觀看,君平在兩臂及胸前,一共刺了十一刀,用身上的鮮血來寫經,寫完後,大家無不讚歎!一位和尚說:「先生這份誠心苦行,必能感動諸佛菩薩,以此殊勝的功德,來報答雙親的恩情,比你用功名來耀祖揚宗,更要勝過千萬倍。」

有人指出「補闕真言」尚未書寫,君平又在胸前刺了一刀,寫完「補闕真言」。

當天夜晚,君平夢見父母站立於雲端,告訴他說:「你刺血寫經的孝心,不僅感動佛天,我們已仗持經力,往生淨土。你命中本來注定無子,佛已派遣一位善童子,來繼承你的子嗣。」

那年,君平的妻子果然生下一位男孩,如果用葷腥之物餵他,馬上就閉口不食。

君平見狀醒悟,也立下誓願,要終身茹素並持誦金剛經。

八 虔誦金剛經及地藏經

黃端伯,明朝建昌人,曾任南京儀制主事。他的母親李氏,晚年非常虔誠地持誦金剛經及地藏經,一天晚上,夢見自己趺坐在山頂,佛光照在身上。醒來告訴端伯說:「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時候快到了。」沒幾天,身體稍感不適,就念佛而逝。

九 冥王示咒

宋朝紹興九年,明州有位王氏,時常持誦金剛經,後來跟隨丈夫前往岐州任所。王氏懷孕後,過了二十八個月,孩子仍未出生,又因體弱多病,一直擔心分娩時會難產,全家為此憂惶不已。

有一天,王氏倚立於家門口,適逢有位出外雲遊的和尚,沿門化緣,和尚向王氏說:「如能布施,功德無量。」

王氏向來就很尊敬出家人,於是恭敬的布施供養。

和尚接著說:「妳宿世種有善根,如今卻遇到大災厄,為何不印施金剛經呢?若肯發心印施一千卷,不僅可以免除此厄,並可增延福壽;父母子孫均能團圓,不必遭受別離的痛苦;一切所求都能如願以償;七世的祖先及眷屬,均能超升善道。」

王氏宿根深厚,聞言猛省,馬上遵照和尚的囑附,印施金剛經一千卷,齋僧千人,並延請僧眾念經千卷。王氏又親赴天寧寺,禮拜諸佛菩薩,懺悔宿世的惡業,祈求三寶護佑,分娩時,母子平安。

當天夜裏,她夢見金剛神,手持金剛杵指著她的腹部,她覺得痛不可忍,驚醒之後,安然的生下兩個男孩。

兩兒的相貌端正圓滿,很討人喜歡,加以母子平安無恙,全家欣喜萬分。王氏從此更持齋茹素,一心誦經不輟。

到了六十一歲,王氏無疾而亡,被兩位鬼使引入冥府。閻摩天子問她生前曾作甚麼善業?

王氏回答說:「自幼持誦金剛經,以迄於今。」天子一聽,很恭敬的賜金床給王氏坐,請她在殿側朗誦一遍。她的誦經聲,所有繫於地獄的眾生都普沾恩利,一切辛酸痛苦,得以暫時停息。

王氏誦畢,天子問她為何不誦咒?她說世間沒有咒本。

天子遂命鬼吏取咒本交付給她,並且囑咐說:「妳回到陽間之後,將這咒本輾轉流通,切勿遺漏。」又說:「妳壽終之後,將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不會再來這裏了。」

補闕真言:

唵 呼盧呼盧 社成契 莎訶

三種回向:(回同迴,回向即功德迴轉歸向之義。)

一、回向真如實際心心契合

二、回向無上佛果菩提念念圓滿

三、回向法界一切眾生同生淨土

十 清涼水

錢炳,明朝人,曾在富陽縣做官,不久辭職修行,每天持誦金剛經,臨終時,命左右取清涼水來喝,左右問他:「清涼水在那裏?」他說:「就是放生池的水。」水取來喝了以後,合掌說:「我以佛力,直接往生淨土了。」語畢,欣然坐逝。

十一 冥王放回誦經

張愛,明朝萬曆年間內監,晚年持誦金剛經。他將病死前,家人囑咐他說:「不要忘記持經的正念。」張愛雖然深信並牢記在心,但卻說不出話來。

張愛看到兩個青衣鬼卒來對他說:「要送你到山東去投胎。」他們一路上行走如飛,看到那裏的山川以及受生的父母。

張愛一心持經,被押到東嶽殿時,殿上有位王者告訴他說:「你應當到這裏投胎。」張愛回答說:「我持誦金剛經,願生淨土,不願投胎。」

王說:「可是你持誦的功德力少。」

張愛說:「我曾聽說十念成就,即可往生,何況我已持誦數年。」

王說:「暫且放你回去再持誦金剛經。」便命青衣鬼卒送張愛還陽。

張愛醒來之後就離家,住在西山碧雲寺,專心持誦金剛經。又過了十一年,有一天向大家說:「我以持誦金剛經的功德力,現在要往生西方了。」說完後端坐而逝。

十二 壁現佛像

沈春郊,明朝湖州雙林鎮人,本是官宦之後,娶妻費氏。可惜少時守寡,靠著織布自給自足,持齋四十餘年,供養一幅佛像及一尊檀香木刻成的觀世音菩薩聖像,每天晨昏必誦金剛經一卷,佛號千聲,不論寒暑從未停止。

崇禎戊寅年,該地發生瘟疫,只好移居到女婿張世茂家的樓上,僅供奉觀音大士的聖像,佛像則仍留於舊居,她每日焚香誦經,祈禱此香直達佛所。

轉瞬三年過去,歲次辛巳年春天,忽然從空中飄來異香。圍繞樓閣數日,粉壁上湧現佛像,莊嚴而精妙。這個消息遠近傳播,來瞻仰的人很多,如用淨巾擦拭,色彩愈為光明。

又經四年,乙酉年春天二月,費氏告訴女婿說:「我要返回故居,即將往生西方。」她一回到家門就灑掃焚香,禮佛誦經,到了第三天早上,沐浴更衣,端坐念佛,午時忽然大聲說:「我已登上蓮舟,就要往生西方了。」遂別眾而逝,享年七十有三。

十三 異香滿室

周廷璋,號楚峰,明朝正德嘉靖年間,雲南人,為人樸實忠厚,虔信佛法。他每天清晨起來,必定持誦金剛經、彌陀經及觀音諸經。

他平日樂善好施,經常幫助窮人,儘管別人經常取笑他,但是他毫不以為意,仍舊欣然自得,頗契「無我相,無人相」之義。

他八十七歲的那一年,告訴妻子說:「我將要走了,阿彌陀佛來迎接我,還有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也都來了。」一會兒,又說:「觀世音菩薩要我絕葷五天,就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」

從那天起,他每天僅吃一粥一菜,並淨持齋戒。

到了第五天,他沐浴端坐,令子弟誦七寶如來名號,自己誦經而逝,身體散發出異香,面貌如生,環侍在側的人,無不稱讚他的成就。

十四 蓮華開花

朱氏,宋朝霅川人,持誦佛號三十年,兼持金剛經。開卷時,每次都說有眾多聖人駕臨察看,故不敢高坐。有一天忽斷食,之後每天只喝幾杯水,過了四十天,夢見三位和尚,手持蓮華說:「我為你種的蓮華,今日開花了,所以來迎接你。」醒來之後,朱氏就不停地念佛,端坐而化。

十五 觀佛三昧

唐時,明朝湖州人,跟蓮池大師受持念佛法門。他的眷屬也都能背誦金剛經及普門品,白天各自受持,到了晚上,全家人則聚集於佛前禮誦。唐時更修成觀佛三昧,常常見到佛現瑞相,臨終時正念而逝。

十六 念佛坐逝

慧安尼師,宋朝明州人,在小溪楊氏庵修行,專修西方,持誦金剛經,不論寒暑都精勤不懈,常看到燭光中現出佛像。有一天身體不適,凝神端坐,告誡大家不要喧嘩,過了一會兒說:「佛來了!」叫大家一起念佛,不久就坐逝了。時年九十六。

十七 跏趺坐化

沈炳,字敬孚,清朝長州人,二十歲時得了氣喘病,三十歲時病情更重,五十歲越發厲害,就開始念佛並吃長齋。他的朋友楊廣文勸他持誦金剛經,於是每天念三遍,病情漸漸轉好。

到了乾隆四十六年歲末,身體稍感不適,在月底時,早上起來,盥洗沐浴後,就面向西方,結跏趺坐念佛。當時妻子在他身邊,就揮手叫她離開,過了一會兒,便寂然坐化了。

十八 佛現大身

王仰泉,清朝杭州人,平日以屠羊為業。有一天生病,看到群羊向他索命,於是就改行,並從此長齋持誦金剛經,滿千遍後,又開始拜法華經。八十一歲的那一年,忽然看到冥吏來追,他抗聲說:「我等待佛來才去。」到了第五天他果然看到佛現大身,垂手接引,欣然而逝。

十九 道心不可退

明朝時,海鹽漁戶張元和他的弟弟張貞,有一天夜歸,船航行到了青松塘,看到水面上有奇異的光芒,於是潛入水中撈起一個石匣,打開之後,原來是一本金字所書金剛經。

當天晚上,張元夢到金甲神對他說:「你前生是長水法師,講壇作務,由於道心不堅固,所以退墮至此,但是宿因未泯,特別賜你大法,應當精進持誦。」張元回答說不識字,金甲神叫他把嘴張開,拿一粒丸藥投入他的口中。

次日,張元醒來後,讀誦金剛經,好像是久讀熟識。張元將這個情形告訴昭慶寺的傳如和尚,傳如勉勵他迴向西方。過了三年,張元告訴親友說:「蓮臺已經出現了。」就端坐而化,這是萬曆丁丑七月間的事。

二十 乘此福力也可往生

房翥,唐朝人,生平崇信佛法,每天念佛,持誦金剛經。

有一天,房翥突然暴死,到了陰間,冥王告訴他說:「您持誦金剛經,並且曾勸一老人念佛已生淨土,您乘此福力,也可往生。」

房翥說:「我曾發願持誦金剛經一萬遍,現在還沒誦完。」

冥王說:「誦經滿願固然是好,但早點往生淨土更好。」冥王看他非常堅決,就派遣冥吏送他還陽。

二十一 誦經可消互用佛物之罪

法藏,唐朝鄜州寶室寺的和尚,戒行高遠淳厚,普行慈悲。他曾在隋朝開皇十三年,於洛交縣葦川城造寺一座,佛殿講堂數座,僧房二十餘間,所造一丈六尺高的佛像倍極莊嚴,觀世音菩薩的聖像也非常精妙,書寫佛經達八百餘卷。

唐朝武德二年,法藏染患重病,昏迷不省人事,忽然看到金剛神手持一卷佛經,對他說:「你一生造寺寫經的功德雖大,但互用三寶之物,獲罪無量。我現在授你一卷金剛經,如果能夠書寫讀誦,廣為流通,互用之罪就能消滅,身上的疾病也能痊癒了。」

法藏於是發願,決定書寫金剛經施送。他自知病重,遂交代弟子將他的衣缽變賣,並書寫金剛經百卷,施送一切道俗讀誦,說罷就去世了。

到了冥府,冥王問他說:「你一生曾作甚麼功德?」

法藏回答說:「曾修造塔寺佛像、書寫金剛經百卷施與道俗讀誦,兼寫其他經典八百餘卷。」

冥王聞言,合掌稱讚說:「師父您的功德極大,不可思議。」

冥王命令左右取來功德簿,親自詳查,與法藏所述相符,說:「師父您的功德圓滿,故放你返陽,盼您多勸大眾讀誦金剛經,廣修一切功德。」

法藏九十九歲那年的正月十五日,他延請大眾誦妙法蓮華經及金剛經各七卷,陞座端坐而作偈:「今年九十九,看看無所有,更莫問如何,憑空打筋斗。」然後與大眾告別,俄而化去。這時,全寺緇素都看到阿彌陀佛接引法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

二十二 趺坐靜參

明朝廬山有位和尚,法名叫做普靜,自幼志趣不凡,十多歲時就極想出家。有一天夢見金剛神撫摸他的背說:「你以後將成為善知識,獲得正果報。」

他一覺醒來之後,便投師剃度出家,開始研習內典,朝夕虔誦金剛經,數十年如一日。

有一天,忽然夢見神人告訴他說:「誦經的方法並非如此。」神人向他說偈,偈曰:

「有相相非真,無法法亦墜,
撇卻舊窠臼,即已了大意。」

普靜豁然醒悟,從此每天只朗誦一遍,其餘時間則趺坐靜參,四十年未曾下榻。

一夜,神人又來示夢說:「已經修到箇中。」

到了九十歲,他即將圓寂,整夜香氣不散,寺中緇眾都看到幢幡導引,普靜身披著紫色袈裟,手持念珠凌空西去。

二十三 紅霞罩頂

黃婆,宋朝潮山人,虔持佛號,兼誦法華、金剛二經。有一天忽病下痢,自知時至,便開始斷食,每天只喝幾杯水。有一天晚上鄰庵的善修和尚,夢見黃婆來告訴他說將要往生西方了。

兩天以後,黃婆面向西方念佛端坐而逝,鄰人都看到紅霞燦爛,罩覆屋頂。

二十四 王氏孝女感動天地

王氏,宋朝吉安人,她的女兒每天誦彌陀、觀音、金剛諸經。王氏臨死的前幾天,遍體流血,她女兒發願說:「如果我孝心真實,願母親身體不生臭穢。」發誓完畢,血流立止。

一天,她在病榻上,吉祥而臥,手抓著觀音的寶幡就逝世了。遺體火化後入殮,家人篩灰時,長出數朵蓮華。

二十五 吉祥臥化

陳氏,宋朝人,受持齋戒,平日以禪誦為樂,持念佛號三十年,兼誦法華經五千遍,金剛、彌陀二經各五千零四十八遍。有一天忽然不吃飯,家人問他為什麼?他說:「想要見佛而已。」說完就吉祥臥化。

二十六 念佛往生

劉道隆,明朝人,他的母親李氏,四十歲時,發心長齋奉佛,但她不識字,不能誦經,遂整修一間靜室,供奉觀音大士及金剛經,朝夕焚香禮拜,以念佛千聲為課,雖遇寒冬炎夏亦不停輟。

每逢嚴冬酷寒,家人擔心她受凍,輒以炭火置放桌下取暖,她都揮手叫人取走。

李氏雖然不識字,不能誦經,但她卻捐出鉅資刻印金剛經,施送給與佛有緣的人請回受持讀誦。

她每逢生日,子媳們打算替她做壽,她告誡媳婦不得以酒席宴客,不但全家茹素,她自己還禮懺一天或三天,這樣的生活,過了二十五年。

她臨終前一年,將平日督紡所存的錢,延請僧眾誦念金剛經,廣修功德。她夢見觀音大士拿著一串念珠給她,並說:「妳數一數念珠的數目,這就是妳要往生西方淨土的日期。」夢中一數,有五十三顆,但不解其意。

到了次年,庚子五月三日,她忽然告訴家人說:「我要往生西方了,你們應該大聲念佛,助我西行。」她端坐在床榻上,兒子媳婦及所有晚輩,都圍坐在她的床前念佛,她在眾人念佛聲中,安然而逝。

二十七 異香滿室

徐孝克,隋朝國子博士,自幼虔信佛法,對於經論的闡釋弘揚,不遺餘功。南北朝陳天嘉年間,授官□令,太建四年,徵他出任秘書丞,但他不願赴任。

侯景之亂時,孝克賣妻來奉養母親,從此持齋茹素,並且受持菩薩戒。這時都官省經常有鬼怪出現,孝克前往居住後,所有妖怪都不見了。

陳朝亡後,孝克到了長安,隋文帝久聞他的名聲和盛德,特頒詔令,請他在尚書都堂講說金剛經。開皇十二年,徐孝克已經七十三歲,臨終念佛,室中有異香,鄰里都覺得驚異,並讚歎佛法的偉大。

二十八 化人誦經

孫大仟,明朝人,自幼聰明敏睿。十二歲時,跟隨父親鏡吾居士奉彌陀四十八願,到雲棲受持五戒,返家後,斷除葷腥魚肉,摒絕交遊,從此沈默寡言,一心念佛,不惜身命,精勤不懈,誓取金臺,非要得到上品往生不可。

沒有多久,他看到二位比丘手持蓮花前來,叫他誦金剛經一天一夜,大仟忽然坐起來說:「阿彌陀佛及觀世音菩薩都來迎接我。」大仟手結金剛拳印,大聲念阿彌陀佛數聲,端坐而圓寂。

這是萬曆辛亥年十一月十一日的事,大仟並有淨土十二時歌傳世,詳見吳太史西生傳中。

二十九 誦金剛經回向西方

吳某,清朝浙江人,已佚其名,他的祖父及父親俱為庠生。順治元年,適逢大兵圍城,他與父母離散,被抓到張將官的帳下服役,這時他年僅十三歲,哀嘆自己本是儒家弟子,竟落得這種地步,必定是宿世罪業所招感,遂在佛前立誓要持齋念佛,每天讀誦一卷金剛經,迴向往生西方。

過了三年,吳某將發下的糧銀買香供佛,並跪誦阿彌陀佛聖號,精進不已。

如此又經過十年,歲次丁酉十月廿二日,吳某忽然告訴張將官說:「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。」張將官不信,呵斥他妖言惑眾。

翌日,吳某親自去向提督請假,提督大怒,批示將他交送張將官杖打十五下,吳某絲毫沒有怨言,又到各營向眾將士辭別,自稱將於十一月初一日往生西方。

到了那一天,吳某五更起床沐浴,焚香拜佛之後,仍然到船上向張將官叩拜辭別,張將官大怒,差人跟隨吳某到他要焚身的地方,看到吳某向西方禮拜了三次,端坐說偈,偈云:

「身披鐵甲,足步金蓮,
願諸將士,各著一鞭。」

說完偈,大家看到吳某口中吐出三昧火,將自身焚化,全營的官兵見狀都圍繞禮拜,張將官全家人也因此而齋戒奉佛。

第二篇 臨終瑞相

一 獨目金剛尼

明朝萬曆年間,歸德府城外,有一座水晶菴,菴內有位年老的比丘尼,因為以金剛經為常課,並且自幼失去一目,所以別人都尊稱她為獨目金剛尼。她天性淡泊,以粗米粗食度日,別人如有饋贈,她都分送給別人。

有一次,她講經說法,善男信女環集於側,一位士子問道:「金剛經何以有三十二分?」她答道:「一以貫之,不論儒家佛家,皆是如此,那裏分得許多段落?」

她遂說偈:

「佛說金剛妙出群,一言了悟絕聲聞,
有人解得金剛意,四八何須逐段分。」

一位和尚問道:「何以稱為金剛?」她答道:「金剛是人人都有的,何須如此問?」

她又說偈:

「金剛果信是金剛,百鍊千錘永不傷,
粉碎虛空些子在,祇今惟見佛毫光。」

又有人間:「師父您通曉佛義,何以不現男身?」她答道:「形體有男女的分別,佛性是不分彼此的,不要作差別觀。」

她又說偈:

「男女何須辨假真,觀音出現果何人?
皮囊脫盡渾無用,試問男身是女身?」

她的辯才無礙,隨問隨應,靈敏異常,遠近來皈依她的人,不可勝數。

她活到七十多歲,往生之前且預先指示坐化的日期,鼻端有火,並說偈:

「荼毗一去永歸空,著處尋空便不空,
我去我來仍是我,電光泡影一般同。」

說完偈,遂端坐瞑然而逝。這是河南一位祥光和尚親眼所見,親口告訴余居士的。

二 免墮犬身

宋朝蘇州朱進士,平生只讀儒家書籍,沒有聽聞佛法。有一天偶遊虎丘山,聽到佛印禪師講金剛經中的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」等四句,心中非常驚喜,這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,於是就想參究全經意旨。

有一天午睡,夢見青衣人押著五個人,朱進士跟在後面,走了約二里路,來到一條大街,再進入巷內,有一青色布簾的人家,在廚房裏置放一個木桶,桶內有湯,那五人都喝了,朱進士也想喝,青衣人大聲阻止說:「聽聞佛法的人不可以喝。」就驚覺甦醒。

朱進士信步走到大街,進入巷門,果然有一戶人家與夢中所見完全一樣,朱進士叩門進去,詢問廚房可有發生什麼事?

主人說:「廚房剛剛生下六隻小狗,其中一隻已經死了。」

朱進士嚇得驚怖流汗地說:「如果沒有聽聞佛法,早已經墮入犬胎了。」

從此專心持誦金剛經,到了八十九歲八月十五日,邀集所有道友向他們告別,然後登上後園樹枝上說偈:「八十九年朱公,兩手擘破虛空,腳踏浮雲粉碎,立化菩提樹東」然後躍身而下,落地後馬上化去。

語云:「一失人身萬劫難」,又云:「此身 不向今生度,更待何生度此身?」朱進士聆聞到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」,心中歎未曾有,恰如經中所說:「於此章句,能生信心, 以此為實,當知是人,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,已於無量千萬佛所,種諸善根,聞是章句,乃至一念生淨信者,須菩提,如來悉知悉見,是諸眾生,得如是 無量福德。」

持經不但可以滅罪,而且由於種下般若種子,依此漸漸修行,到達因圓果滿,必「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。不然失此人身,不僅受苦無窮,等到大業滿時,又不知轉生何趣!持經功德可轉罪報而得佛果,金剛經實在殊勝無比。

三 天垂華蓋

張元素,唐朝洛陽人,少年時持誦金剛經。

天授初年,任黃梅宰邑,家有厄難,常應念而消。到了七十歲,身體不適,忽見到空中垂下華蓋,就洗澡沐浴與家人訣別,奄然而卒。

四 舌如金石

明朝相城地方,有位皮工,名叫嚴江,中年時辭去工作,到佛寺擔齋飯,專心修持金剛經,並念阿彌陀佛,聲不絕耳。

到了六十多歲,忽然斷食一個月,平日只飲水數杯,向別人說:「我在某日某時去。」屆時,他更衣沐浴後,跏趺坐化,焚化得到舍利子數合,舌頭堅硬如同金石,用手敲它,鏗鏘有聲,這是正德三年的事。

五 公卿富貴不能比

明朝天啟初年,京師正陽門,有一位老軍人,看守一間舡舖,鰥居無子,每年可領到十石米糧,他留存四石供日常食用,將剩餘的六石變賣,購買薪柴蔬菜等,閒居無事,每天焚香誦金剛經。

當朝的宰相韓爌,每次身穿錦衣,乘坐大轎,前面有隨從開道,浩浩蕩蕩的經過那兒時,一聽到老軍人的誦經聲,往往慨嘆說:「他要誦經很容易,而我卻很難,我享受不到他這個福分。」

老軍人後來活到七十三歲,無疾而終。雖是炎熱的六月,屍體卻毫不臭穢,更沒有飛蠅聚集,京師裏的貴人看了都驚奇讚歎,大家出錢為他擇地安葬。

韓公素稱賢能,他的話可說真實不虛。處於太平盛世,不求聞達,又能無事一身輕,得自由身,所得足夠一身溫飽,乃是人間仙福,更加持誦金剛經,修最上乘法,為出世正因,豈是一世的公卿富貴所能相比?

六 幢幡來迎

薛嚴,唐朝人,任忠州司馬,平日蔬食長齋,每天念誦金剛經三十遍。

七十二歲臨終時,看到幢幡華蓋來迎接,他的妻子崔氏是御史安儼的姑姑,親見薛嚴隨著幢幡華蓋,冉冉升天飛去,叫他都不應,全家都聞到異香。

七 般若一日之功

顏光裕,明朝人,世代以儒為業,有一天隨同鄉里的士紳耆宿,到金剛會聽經,甚為驚歎敬服,極想參究金剛經的意旨,可是因為赴試未能如願。

後來任職太和縣,有一天生病,夢見兩位青衣人把他拘進陰府,景象幽晦,森嚴悽慘,冥吏告訴冥王說:「光裕陽壽已盡,生前好殺,喜食牛犬之肉,罪業深重。」

這時,即有無數生靈前來索命,冥王將光裕判入鑊湯油煎,牛頭鬼卒用刀叉將光裕叉入滾沸的油鼎內,看到光裕全身覆蓋著蓮華,滾沸的油鼎,頓時冷卻。

冥王合掌,命冥吏查看善惡簿,告訴光裕說:「你有持誦般若一日之功,才有這個金剛不壞之身,所以增延你的壽祿,希望你回去之後,多勸世人持誦。」

光裕已經死去七日,還陽後,每天課誦不停,並刻印金剛經六千卷施送,任官至大參。七十歲臨終時,里巷的人都聞到異香,光裕再三囑咐說:「你們務必廣為流傳下去,囑咐世代的子孫,受持這卷最上乘的金剛經。」言畢而逝,這是光裕六十六代孫,伯廉博士親口所說的。

八 魚求報應

李元宗,宋朝荊州江陵縣人,他的女兒十三 歲時,夢見一位梵僧告訴她說:「妳很有善根,何不持念金剛經呢?世間善男子,善女人,每天如果能夠淨心誦一卷,現世中可以增加福壽,享世壽百年,命終即生 天界。若能究竟般若,可以直登涅槃彼岸;如果未達經意,死後陰府也不能拘錄,可以投生富貴之家,享人間福報。」她深信此話,從此每天誦金剛經三卷。

芳齡二十四歲,仍不願出嫁。後來罹患傷寒,過了三天才死,死後被打入冥府,冥王審問之後,知道她未嘗造罪,看見她頭頂上有佛相顯現出祥光,於是就放她還陽。

臨行時,冥王囑咐她說:「妳有般若功德,所以放妳還陽,妳的父親所造的殺業極重,所以先減壽二紀,不久之後,就要追來對證,妳的父親常常把活魚切膾,現在已有七千餘尾來訴冤索命,妳回去問妳父親,是不是晚上夢見自身落入網中,白天醒來就覺得頭痛?這就是魚求報應的緣故。」

她甦醒以後,遂將此事稟告父親,元宗大驚,答說確有其事,心裏非常害怕,就偕同女兒前往天寧寺懺悔,以齋飯供養一百位僧眾,並且斷除葷酒,親手敬書金剛經四十九卷。

有一天晚上,元宗夢見數千青衣童子向他禮拜說:「我們被你所殺,已向冥府訴冤索命,現在蒙你寫經的功德,藉此善力,已經超離苦趣,要投生善道去了,你我的仇冤已經化解。你因寫經的功德,可以增壽。」

從此以後,元宗持誦金剛經更加虔誠,活到一百二十歲,無疾沐浴而逝。

九 預知終期

明朝朱文恪公國祚,萬曆年間任職編撰,天啟年間拜大學士,自奉澹泊,每天必定持誦金剛經,他曾向兒子說:「我生平不計較榮枯,順逆一如,這是我得金剛經中『無我相、無人相』兩句之力。」他又經常向鄰里解說經中大意。

天啟甲子年十月廿五日,預知終期,端坐而逝。死後鼻中玉筋雙雙下垂,歷經數個時辰之久。

十 肉身不壞

唐吳氏,清朝濟寧人,客居松江,性情本來很暴躁,不能容忍別人。四十三歲那年,開始持長齋,每天在小樓持誦金剛經。

六年以後,四十九歲時,忽然告訴別人說:「我某日要去了,經上說金剛不壞身,我去後可留身三年,才能證明經言不虛。」說罷而逝。

三年後起龕,身體果然沒有腐壞,頂上頭髮長了半寸,提督梁公為之建庵供奉。

十一 不被冥司所管

明朝崇禎年間,嘉興府角里街,有個名叫施嶧陽的人,他和東塔寺有恒和尚私交很好。嶧陽年已六十五歲,雖然體弱多病,每天仍跪誦金剛經數卷。

丙子年正月初八,誦經尚未完畢,忽然暴斃,三天後快要封棺時,忽又還魂說:「我以誦經的功德,不受冥吏所管,留在地藏菩薩處,菩薩以我誦經尚未完畢,特別放我回來補誦,但我氣息奄奄,不能自誦,須請有恒和尚替代,別人代誦沒有用。」

剛好有恒和尚因事外出,等了一天,有恒和尚回來以後,嶧陽跪聽有恒和尚補誦完畢,舉手向他致謝,然後一笑化去。

十二 誦經坐化

錢永明,明朝繡水人,夫人張氏,信佛虔誠,每天紡紗織布時,持誦金剛經十遍,作為日常功課。

有一天,張氏在織布時,誦到「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,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」時,忽然停止工作而合掌,她的兒子及媳婦覺得非常奇怪,叫她也不答應,走近一看已閉目坐逝。這是萬曆庚申七月四日的事。

十三 如願延壽

何軫,唐朝人,娶妻劉氏。劉氏年僅二十六歲,他們夫妻恩愛,感情融治,育有一男一女,男的兩週歲,女的僅一週歲。

有一天夜裏,劉氏夢見自己到了冥司,冥吏判決她只能活到春天三月。醒來後屈指一數,僅存半年的壽命,為此憂惶不已,不停的哭泣。丈夫及家人都覺得奇怪,問她為何無緣無故的哭泣?

她含著眼淚說:「我夢到了冥司,冥吏判我僅存半年的壽命,我沒有什麼遺憾,最令我傷心哀痛的,就是從此這兩個兒女,將失去依靠,我怎能放心得下?」丈夫及家人雖然心存疑慮,但亦愛莫能助。

隔了數天,劉氏忽然省悟,遂斷除葷腥,延請畫工繪製一幅佛菩薩的聖像,虔敬的禮拜供養,日夜在佛前持誦金剛經,每次誦畢,都迴向祝願說:「惟求諸佛菩薩慈悲,讓我能增延世壽,若能活到四十五歲,將兒女撫養長大,並為他們完婚出嫁,那我死而無憾了。」

到了次年三月,竟安然無恙,於是更加精勤持誦,禮拜供養。

她三十八歲那年,為兒子完婚,四十三歲時,又將女兒出嫁,完成她多年的心願。

太和四年冬天,恰好滿四十五歲,她將多年積蓄資財全部捨入佛寺,為善已畢,告訴所有親友說:「我的死期已至。」何軫以為她被鬼魅所纏,不肯置信。

那年的除夕,劉氏親自延請高僧到家中,在 三寶面前,授她八關齋戒,然後沐浴更衣,獨居一室,跏趺而坐,高聲誦念金剛經。誦畢,寂然無聲,兒女及所有的親屬進去探視,看她已經坐化,面貌尚栩栩如 生,頂上灼熱燙手。遠近見聞的人不論僧俗或善男信女,無不對她崇敬萬分,讚歎稀有難得,很多人因此而皈依三寶。

她的丈夫何軫,依照僧禮予以安葬,塔在荊州城外北邊。

十四 金剛般若波羅蜜

王德用,明朝紹興天樂人,他的妻子陶氏不信佛法。

隆慶己巳年間,有一天,陶氏病危,看到鬼卒告訴她說:「妳的陽壽已盡,生平不做善事,應當墮入惡道。」鬼卒的話剛剛說完,陶氏就看到地獄諸相現前,受刑的人不可勝數,各種慘狀,使她悚然心驚,呼叫她的丈夫說:「地獄現前,你要想辦法救救我。」

這時,陶氏忽然想起鄰寺的長老每天誦經,而且依稀記得「金剛般若波羅蜜」七個字,於是猛力誦持,念了數千聲,驀然間,地獄景象就隱沒不見了。

過了一會兒,家人看到有五色光明從她口中吐出,陶氏閉目而逝。這時空中有聲音說:「陶氏免墮地獄,已經往生善趣了。」

這件事很快地傳揚開來,大家爭相走告:「經題七字,得脫沉淪」。

十五 誦經不可怠慢

明朝嘉興府,王載生居士幼年的時候,曾經看到報忠坊有位姓范的僕人。他肩膀擔著菜走過市場,每次口中都喃喃有辭,並看到他每天早上起來,必定先在佛前焚香,跪誦金剛經數卷,然後外出工作,晚上必赴金明寺的佛殿,禮佛迴向。

范姓僕人的生活勤儉,途中如果看到待殺的魚禽等動物,他都出錢買去放生;遇有行乞或貧病的人,也都盡力的去幫助他們。

他的主人想出錢幫他娶妻,卻為他所拒。最後主人順應他的要求,讓他剃度出家。他在寺中辛勤的工作,凡是禪堂中的一切苦役,他都盡力而為,從來不說疲倦。

有一天,他忽然感到身體不適,告訴大眾說:「我過去生中因為誦金剛經怠慢,所以今世罰作奴隸,現在期限已滿,要往善地受生了。」說完而逝。

十六 白鵝聽經

明朝萬曆初年,侍中鍾復秀、徐遵壽二人都住在京城羅家巷,那邊有別院淨室數間,二人聯座持誦金剛經。

鍾家飼養了兩隻白鵝,每當地們誦經念佛時,白鵝都昂起了頭,好像在聽經的樣子,行為舉止都跟隨著木魚聲。

數年以後,兩隻白鵝同時面對經案立化。鍾、徐二公將牠們葬於淨業寺的後面,稱之為「聽經鵝塚」。

十七 煩惱本無,我相誰戀

明朝萬曆年間,王方麓,金壇人,官至右都 御史。病重彌留之際,神情非常煩躁,他的兒子肯堂見狀,向他進言道:「您平日存養的功夫,此際正可得力,願您澄心聽孩兒誦念金剛經。」方麓點頭答應,當肯 堂誦到「無我相,無人相,無眾生相,無壽者相」時,方麓微笑的說:「煩惱本無,我相誰戀?」遂合掌而逝。

古德有云:「至人念念定慧,臨終安得而亂;凡人念念而散亂,臨終安得而定。」

方麓先生,修行多年,存養有素,病重彌留尚不能免於煩惱,然而一撥便轉,其平日致力涵養由此可見。修行之事,既非一朝一夕可以有所成就,所以必須及時努力,我們應該切記:「莫到老來方學道,孤墳多是少年人。」

肯堂於父親彌留之際,並未手忙腳亂,從容不迫的勸親聽經,若無此勝緣,豈不是「陰境忽現前,瞥爾隨他去」了嗎?

俗情在親人彌留時,往往嚎啕痛哭,不但對彼無益,反而有損,令人興歎!此皆因未能深明佛法所致。肯堂洞明佛理,實堪為人子者所效法。

又宋朝歐陽文忠公臨終時,召諸弟子前來, 告誡他們說:「我年少時以文章成名於世,極力排斥佛教,近來研究佛法,頗能深入堂奧,正要勤修研究正法,不料時不我予,竟然抑鬱而沒,抱憾終身!你們要互 相勉勵,切勿蹈我覆轍,後悔莫及。」隨即叫弟子到附近佛寺借華嚴經,文忠公親誦八卷,安然坐逝。

十八 鴨葬婆

廖等觀,任職善化知縣時,縣內有一位年老的婦人,每天持誦金剛經,白天在街上向人乞食,晚上住在山邊。

有一次,好幾天都不見她外出行乞,有一大群鴨子吱吱喳喳地聚集在她住的地方,人們急著前往觀看,原來這位婦人已經抱經而化,很多的鴨子銜土來覆蓋她的身體。大家稱之為鴨葬婆,這件事記載在湖廣通志上。

十九 端坐遷化

普光寺栖玄法師,自幼勤修苦行,經常講誦 金剛經。龍朔二年冬,他在寺內端坐遷化,神色儼然不動。這件事傳聞於天子,天子非常嘉許他的成就,下詔表揚:「普光寺栖玄法師,德行高潔,道俗同欽,今既 坐化,宜用三品官員之禮厚葬,並給鼓吹一部。」全城善男信女都聚集來觀看這次盛況。

二十 跏趺坐化

明朝崇禎年間,譚工部貞默的母親嚴太夫人,持家有法,督策諸子,明理尚義,雖是富貴中人,但仍布衣蔬食,不崇尚奢靡華麗。而且篤信佛法,朝暮禮誦金剛經及妙法蓮華經。晚年時,更是每天持華嚴一卷,並為子媳講解大意。

她生平很少患病,有一天偶得微疾,自知時至,這時正值壬申暑月,她更衣沐浴,禮拜諸佛並祝禱說:「我一生敬佛,果有佛緣,當令遺體氣息不穢。」隨著跏趺端坐,合掌而逝。

死後七天,顏面尚含笑如生,停屍後沒有一隻飛蠅,且有香氣飄拂,所有弔奠的人,莫不讚歎她的成就及佛法的靈異。譚工部自己撰寫了一篇傳記,用來紀念他的母親。

天下最珍貴的奇珍異寶,尚且有人視之為 「身外之物」,惟有這數尺色軀,任何人無不刻意地加以修飾,晨夕濯水焚香,拌鮮花、戴金飾、穿錦衣,極盡所能來潤飾這個色身,從來不覺得浪費或厭倦。如果 這個色軀得以長留在世,庶幾不負初心;可是一旦無常到來,頃刻間則臭穢不堪,豈不可悲可嘆!

譚母臨終時囑咐的幾句話,才是真正愛身的榜樣,此不獨閨閣女子應當奉行,即使是鬚眉丈夫,也宜頂禮效法。

二十一 現大人相

馬其昶,字通白,安徽人,民初的文學大家,平生著述很多。起初僅研究儒學,不知佛法。近十餘年來,才知道佛法的精深博大,以及佛法中許多不可思議的事蹟,因此開始歸向佛法,研習內典。他每天持誦金剛經,兼持佛號,發願往生西方。

他的第三女兒名叫君幹,人很聰明,通達文理,頗有古時才女的風範,深得其父寵愛。她肄業於上海務本女塾,對於提倡女學,不遺餘力,曾受北洋大臣袁公之聘,在天津創設女子師範學校,後來為了增廣見聞又遊學日本,唯對佛法沒有絲毫的信仰。

其後,她嫁給方時簡,產後不慎得病,全身的痛楚難以忍受,通白看她痛苦的樣子,不禁產生憐憫之心,於是對她念誦金剛經,她一聽聞誦經的聲音後,身心立刻覺得安樂,等到誦經的聲音停止,她又感到渾身痛苦,通白於是為她徹夜念誦。

過了很久,君幹突然起身端坐,並請父親停止誦經,看她的樣子好像已經痊癒,她說:「我對於金剛經所說的道理,已能完全領悟,如今我要現大人相,廣說無生法,希望一切見聞的人都能同種善根。」

她又說因為家中過於狹窄,想要到醫院靜養。當時,通白與其女婿租屋居住在京師,住的不夠寬敞幽雅,通白遂誤以為她真的只是想換個環境而已,遂命女婿方時簡送君幹到德國醫院,替她找一間幽雅寧靜的病房。

抵達醫院,俟一切安置妥當後,君幹便叫她夫婿以及醫院的人離開病房,然後她就合掌坐脫了。

我們觀看君幹坐脫的方法,對於生死之間,是何等的瀟洒自如!這與龐居士的女兒靈照,以日蝕誆騙她的父親離開,然後她登上父座,合掌坐化,兩者臨終的行儀又有什麼區別呢?

通白有位門生,名叫李木公,素不信佛,聽到通白說出此段因緣之後,全家皈依三寶,正如普門品所云:「應以何身得度者,即現何身而為說法。」

我們仔細思惟,馬君幹何嘗不是為我們現身說法?

二十二 趺坐而逝

瑞雪崖,明朝黃嚴人,幼時受秋江湛公剃度,在新城山留慶院修行,持律嚴謹。他每天以持誦金剛經為常課,並且善於瑜珈,如遇道俗請他禮懺法事,他必定恭敬虔誠,對於他人的供養從不計較厚薄,就算毫無供養,也不在意,下次來邀請他,他仍然高興地前去,絲毫不會現出不悅的樣子。

洪武辛亥五月,正值夏天,他偶得微疾,沐浴更衣後,書偈趺坐而逝。荼毗時火星中迸發出微光,毫無煙氣火焰,並獲得很多舍利子,時年八十三。

第三篇 得長壽

一 專持勸化的楚石和尚

明朝正德年間,南嶽有位高僧,名叫楚石,博通三藏,平日專持金剛經,如果有人向他求法,不論對方賢愚貴賤,他都大聲地說:「努力受持金剛經吧!」楚石到了一百七十一歲始坐化。

跟他同時的有白藤和尚、無極和尚,也是專門勸人持誦金剛經。白藤活到一百三十歲,無極活到一百二十四歲。

二 燭光離地三尺

陳國寶,唐朝人,他的夫人是芮公寬的姊姊,虔奉佛法,平日持誦金剛經。有一次,她正在誦經,僅剩一兩頁,即將誦畢,忽然覺得頭痛起來,無法繼續念誦,到了晚上痛得更厲害。她惟恐因此死去而不能將經誦完,遂命婢女去拿燭火,但是火種已滅,婢女空手而回,夫人見狀,嘆息不已。

這時,全家人忽然看到廚房中有燭光自動移動,並沒有人拿著,燭光離地三尺漸漸穿過廳堂,直入夫人臥室,宛如白晝一般。夫人十分驚喜,趕快取經誦畢。

一會兒,家人取得火種,燭光即滅,夫人的病也痊癒了,從此每天虔誦五卷。

芮公臨終時,夫人前往省視,芮公說:「五姊以念經功德當得長壽,並可受生善道。」

後來夫人活到八十多歲,無疾而終。

三 鬼使獻策

唐朝麟德元年,竇德元官拜宗正卿,奉派為揚州按察使,要坐船渡過淮河,駛離岸邊不久,看到岸上還有一個人在等船。當時已是日落時分,岸邊已沒有渡船,竇德元看那個人臉色憔悴,心裏很憐憫他,於是命人將船駛回岸邊搭載他。

航途中,德元開始用飯,也分給他一份。

抵達岸邊後,德元騎馬,那個人跟隨在後,走了幾里路,德元看那人似乎不肯離去,就問他說:「你是誰?為什麼還不走?」那個人回答說:「我是鬼使,奉命到揚州追竇德元。」

德元一聽大驚,立刻下馬,跪在地上,向鬼使叩頭,說:「我正是竇德元,求你指示方便,務必替我想個求生的辦法。」德元邊說邊哭,再三的乞求。

鬼使想了一會兒,才說:「剛才承蒙你憐憫搭載過河,又蒙賜給食物,這份盛情使我感動,所以我告訴你一個方法,倘若你念誦金剛經一千卷,就可以免除此厄,等你念滿千卷後,我再來通知你。」

德元到了揚州,面臨生死關頭,不敢懈怠,馬上開始誦念金剛經,日夜不停的持誦。

過了一個多月,德元念完一千卷,鬼使又來了,告訴德元說:「你誦經已經滿一千卷,再也不必擔憂,我現在就帶你去見冥王。」

德元跟隨鬼使進入冥府,看到一位身穿紫衣的人,走下台階向他拱手作禮說:「你誦金剛經一千卷,有大功德,現在還不是來的時候。」遂放德元返陽。

德元醒來之後,才知道已經死了一天。一會兒,鬼使又來,向德元乞求食物及紙錢,德元馬上命人拿飯菜請他,並燒紙錢。

德元向鬼使詢問一生的官祿,鬼使說:「你以後將改任殿中監,次任大司憲,次任太子端尹,次任司元太常,次任左相,享壽六十四歲。」

後來果如其言,德元並將此事奏聞高宗,高宗並下詔,命令群臣誦金剛經。此事係德元的曾孫,在梓州親自向孟獻忠述說的。

四 一念惻隱得延壽之法

唐朝天寶年間,有一位張姓御史,已佚其名,奉派出使淮南,擬渡淮河,船將要駛離岸邊時,從後面奔來一位黃衫人,自稱有急事請求搭船,船夫不肯,並出手毆打。

張御史見狀馬上制止,向船夫說:「讓一位老百姓順便坐船渡河,又有何妨?」不僅讓黃衫人上船,又親自拿船上剩餘的食物招待他,黃衫人面帶愧色地向張御史致謝。

渡過淮河,抵達岸邊後,黃衫人向張御史辭別,分路而行。

一會兒,張御史到達驛站,看到黃衫人已經候在驛站門口,未免有點憎惡,心想:「我剛才已經讓你順便搭船了,你又來幹什麼?」

黃衫人向張御史說:「我有一件事要和你商量,但不能讓左右聽到。」

張御史屏退左右後,黃衫人才說:「我是鬼使,奉冥司之命前來抓你,本來剛才渡河之時,就應將船翻覆,讓你溺死於河中,但蒙你厚意相待,不敢忘恩,所以不忍驟然下手,但是,最多也只能再讓你多活一天而已。」

張御史一聽,驚駭不已,立刻跪下向黃衫人求救,請他無論如何也要想個辦法解救。

黃衫人說:「你如果能夠在這一天的期限裏,轉誦續命經千卷,就可以延壽。」說罷遂離去。

走到門口,黃衫人又回頭告訴御史說:「你知道續命經嗎?就是人間的金剛經。」張御史又問:「今天已經這麼晚了,我如何來得及念滿千卷呢?」黃衫人說:「只要有人轉誦的都可以。」張御史便向黃衫人再三地致謝。

送走了黃衫人,張御史立刻召集所有的屬下及附近百姓,約有數十人,大家聚集轉誦金剛經。

直到次日晚上,終於念完一千卷,誦畢後,黃衫人也在這時來到驛站,向張御史說:「你已經可以免死,但是要跟我到冥府謁見冥王。」眾人看到張御史跟隨黃衫人而去。

張御史入見冥王後,稟告冥王說:「我已誦讀續命經千卷,是否可以延壽?」冥王命典吏勘驗,經查屬實,合掌讚歎說:「功德不可思議,可以延壽十年。」張御史遂得返陽。

五 卻鬼延年

王陀,唐朝人,任膺揚府果毅,頗通佛法。有一天他染患重病,知道這是宿世罪業,遂斷食葷肉,發心持誦金剛經,每天五遍。

後來又染瘴疫,親見鬼使要來抓他,王陀趕緊誦經,鬼使聽他誦經就退了回去,不敢逼近。他繼續念誦,鬼使遠遠的對他說:「冥王命我來追你,你且暫時停止念誦。」

王陀剛一停止,就昏迷過去,胸悶欲絕。這時,又來了一位鬼使說:「他是念經人,冥王下令暫且放他六個月。」

王陀甦醒以後,倍加精進,不敢懈怠,日夜不停地念誦。經過六個月,一直未見鬼使再來。有一天晚上,他聽到空中有聲音說:「王陀!你以持經的功德,可以享壽九十。」

王陀的哥哥因病去世,幾天後,王陀看見哥 哥告訴他說:「你要努力讀誦金剛經,救我地獄之苦。」話未說完,看見一個人將他的哥哥推入地獄。王陀恐怖萬分,疾步走回家中,有六隻羊擋住去路,不讓王陀 過去,王陀立刻誦金剛經,他看到羊隻逐漸縮小,誦經完畢,所有的羊也就消失不見了。

返回家中後,即為哥哥誦經五千遍,救拔地獄之苦。王陀又廣勸大眾持誦金剛經,自己也持誦不輟,後來果然活到九十歲才去世。

六 續命經

明朝嘉靖年間,歸安茅鹿門的傭僕,名叫馮勤,他曾經遇到一位相士,斷定他會早夭,因而憂慮不已。

他向一位老和尚請教如何才能延年益壽?

老和尚說:「如果是卑下的人,無力積德,可以拾焚字紙,並且念續命經,這樣就可避免夭折。」

馮勤問道:「何謂續命經?」

老和尚告訴他說:「續命經就是金剛經。」

馮勤聞言大喜,向老和尚拜謝,立刻付諸實行,他準備了竹夾子及竹籠,打算沿街揀拾字紙。

從此,他白天走遍大街小巷,將路上穢惡的字紙,揀取置放於箱中,洗滌乾淨後,晒乾焚燒,燒存的紙灰,包妥丟到清流水中。他做得很仔細,縱然隻字片紙,也不敢疏忽遺漏,晚上則跪誦金剛經一卷,並且迴向。

馮勤天天如此,習以為常,後來他漸漸知書,略通文義,鹿門對他也尊敬有禮。馮勤的家道逐漸豐裕,育有二子四孫,享壽九十五,無疾而終。

七 善神擁護

魏恂,唐朝鉅鹿人,曾任博州司馬。神龍年間,加三品,官拜右監門大將軍,平日持誦金剛經。

這時,京城有位名叫蔡策的人,暴死幾天後 又甦醒過來,他說:「我被冥官審訊時,看到一位鬼使回稟冥官說沒有追到人,冥官要鞭打鬼使,使者說,將軍魏恂受持金剛經,有很多善神擁護,圍繞數重,追他 不得,並不是故意縱放。冥官又換了別的使者前去,回來稟告的話仍是一樣,追魏恂之事遂告作罷,冥官與鬼使同聲讚歎。」

魏恂知道這事以後,從此更加精進持誦。

八 階下停刑

唐朝時,江陵開元寺般若院有位和尚,法號是法正,每天持誦金剛經二十一遍。

長慶初年,他年已六旬,有一天病死入冥間,冥王問他:「師父生平作何功德?」法正回答道:「經常受持金剛經。」

冥王一聽肅然起敬,向他拱手作禮,請他在繡座念經七遍,冥間的侍衛們合掌靜聽,階下也停止行刑,冥王特別走下臺階說:「上人增壽三十年,希望你勤誦不輟,命終必能出離生死。」

冥王派一位冥吏送他返陽,他走了數十里,看到前面有一大坑,深不見底,冥吏從他背後將他推入坑中,於是就醒了過來,已經死去七日,唯有面部未冷。

荊州的常清和尚,親眼看見他復活,直到八十多歲仍然活著。

九 一分功德祝庇冥司

董進朝,唐朝人,時常持誦金剛經,並祝禱說:「願以一分功德,迴向祝庇冥司。」

有一天晚上,月色皎潔,他站在城上,看到 四個身穿黃色衣服的人,聚集在城下談話,他聽到自己的名字,好像是要被追捕的樣子。他們互相說:「董進朝常持金剛經,並以一分功德,祝庇冥司,這麼久以 來,我們蒙受他的恩惠,現在怎麼忍得下心來殺他?」其中一人說:「他家對門有一位同姓同年的人,壽命即將結束,可以由他代替。」說罷,一轉眼四個人都不見 了。

次日清早,聽到對門傳來哭泣聲,進朝詢問其故,死者父母說:「我的兒子昨夜暴死了!」進朝聽完不禁感動流淚,並說出昨夜的經過。除了協助將死者殯葬外,並供養死者的父母到老。董進朝後來出家,法號為慧通,住在興元唐安寺。

十 增世壽一倍

智藏和尚,梁武帝時吳郡人,住鍾山開善寺。有位相士對他說:「師父雖然聰明蓋世,可惜壽命不長,只能活到三十一歲。」

這時智藏和尚年廿九歲,於是不再講經,竭誠持誦金剛經,禮佛懺悔,晝夜不輟。

到了卅一歲時,有一天忽然聽到空中有聲音說:「本來你的壽命已盡,因般若的功德力,得以增加一倍的世壽。」

後來再度遇到這位相士,相士驚奇地說:「現在夭壽之相已經全部沒有了。」並向智藏探詢原因,智藏說出持誦般若的因緣,兩人齊聲讚歎說:「經力不可思議!」

智藏後來活到六十多歲才去世。

十一 善神擁護,抓她不得

張無是,唐朝人,居於布政坊。天寶十二年冬天,他從遠地回來,已經半夜。這時城門已閉,只好蹲伏在橋下休息。

一會兒,忽見數十人騎著馬停在橋邊,說要派一個人到布政坊抓張無是的妻子及同里的富翁王某,另外一人則到某處抓某些人,張無是聞之大驚。

沒多久,派出的人都回來了,其中一人說:「要抓的人都已抓到,唯有張無是的妻子,正在誦讀金剛經,善神擁護在側,抓她不得。」

接著,他們將抓來的人一一唱名,無是識得王某的聲音,也聽到王某應諾。

張無是返回家中後,看到妻子端坐誦經。她 看到丈夫回來,就對他說:「我知道你一定會趕回來,所以誦經等待你。」天亮後,聽到南鄰傳來哭聲,原來是富翁王某死了。無是將橋下所聽到的經過說出,夫婦 二人大為驚恐,遂發誓受持長齋,日誦金剛經四十九遍。張無是的妻子暫得免於一死,夫婦兩人都得長壽。

十二 烈火成灰

唐朝易州有位參軍田某,平時喜好打獵,他飼養一隻兇猛無比的獵犬,每次出去打獵都利用牠追逐獵物。

天寶初年某日,田某又帶著獵犬外出,偶然在田野間,看到牠咬著一本書,田某取來一看,原來是金剛經,就攜回家中。從此每天都取出讀誦,受持數年,誦了二千多遍,然而仍照常打獵。

有一天田某死後來到冥府,看到眾多鳥獸圍攏起來向他索命。當時跟他同行的有十多人,冥王一一予以審問,其中有一個人,冥吏命他張嘴,用一丸投進他口中,馬上化成烈火,很快地將那人燒成灰燼;一會兒又迅速恢復原狀。這樣審問了六七個人,到了田某,投了三丸都沒有化成烈火。

冥王感到詫異,問田某在世曾做什麼福業?田某說:「我起初喜好打獵,後來偶得一卷金剛經,已經讀誦二千多遍。」

冥王合掌稱讚說:「善哉!誦金剛經可滅除無量罪業。」命令冥吏檢查田某的福簿,果如他所說,於是叫他當場念誦。剛一開始,殿中所有的鳥獸都消失無蹤。冥王對他說:「般若功德不可思議!你可以延壽十五年。」於是放他還陽。

十三 我佛長生之法

明朝正德年間,川西鶴鳴觀有個道士,名叫陳入玄,向神禱求長生之法。有一天,他看到一位自稱是金剛神的告訴他說:「你想求長生之法,可以前往岷山禮拜智融和尚,他會傳法給你的。」

入玄依照金剛神的指示前往,他向智融和尚懇切的乞求,智融告訴他說:「金剛經偈云: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這是我佛長生之法。」

入玄問:「既如幻夢,何謂長生?」

智融大聲的說:「諸相非相,三藐三菩提心不入斷滅。」

入玄言下大悟,遂告別返回,隱居瓦屋山之虎踞巖,從此每日持誦,始終不輟。

他活到九十八歲,一日,集合所有道友說:「我少年時立志求仙家的長生,今有幸得到佛家的長生之法,但願諸公也能得我所得。」說罷瞑目而逝。

十四 持經得長壽

梁天監年間,有位琰法師,十一歲即出家作沙彌,住在長安招提寺。

當時有一位精於看相的人,可以從相貌及氣色以斷定吉凶,曾經被他看過相的人,認為他的斷言,往往有奇驗。有一次,琰法師請他看相,相師凝神注視後,對琰法師說:「你的相貌,非常聰明,智慧不凡,只可惜面帶夭壽相,恐難活過十八歲。」

琰師為此深感憂懼,乃四處探詢、請益,究竟修何種功德可以延壽?很多人都認為,依佛法的道理,受持金剛經的功德最大,如能依法受持,必得長壽。

琰師依照他們的指示,摒棄萬緣,入山虔心受持金剛經,日夜不輟。

某天深夜,琰師見到房中顯出五色光明,一位身高五尺的梵僧告訴他說:「本來你的世壽僅有十八歲,如今一心受持金剛經,藉此殊勝功德,可以長壽。」

說完就消失不見,琰師更加精進的修持。

多年以後,琰師又去尋訪先前的相師,看看現在的相貌究竟變得如何。相師仔細地端詳,非常驚訝的說:「以前看你的相貌,我曾經斷言只能活到十八歲,真想不到今天竟然還能跟你見面!你究竟曾作什麼陰德,何以夭壽之相全消,現在則出現長壽之相呢?」

琰師說:「我只是專心持念金剛經而已。」並將多年修持的經過詳加敘述,相師讚歎說:「我在塵俗中賴看相謀生,雖知積德可以延壽,不料佛法的功德,竟是如此殊勝,太不可思議了!」

琰師活到九十二歲才坐化,臨終時,異香滿室,人人稱奇。

十五 持經得長壽

隋朝,開善寺有位比丘尼,大家都稱她為藏師,善於講經說法,遠近知名。

當時,有位相師名叫何胤,精於面相,告訴她說:「您雖然是位法師,只可惜不能享長壽。」

藏師聽後,惶恐不已,遂停止講經說法,發願要持誦佛經。她隨手從經卷中取一卷,抽得的是金剛經,於是開始持誦,足不出戶,不涉旁務。

三年以後,她再去找何胤看相,何胤驚奇的說:「不知道是弟子的相術不靈,還是師父相貌已經改變,您現在已經變成長壽相了。」

藏師說:「你的相術高明,只是佛法的靈驗更是不可思議!」遂具說三年來的修持經過。

何胤聽完之後,讚歎的說:「修行的確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壽命啊!」後來果如何胤所說,藏師活到九十餘高齡。

俗話說:「人心不同,各如其面。」芸芸眾 生由於過去世所造的各種善惡業,因此各人的相貌亦迥然有異。命相家根據相學上的相貌格局,判斷富貴貧賤,壽夭窮通,均有脈絡可尋,未必全是迷信。然而命相 學上最重要的原則還是「相由心生」,這是說一個人的相貌會隨著行為的善惡而改變,倘能心存善良,廣積陰德,縱然是壞相格也會轉變成為好相格,這很合乎「因 果報應」法則的。

自古以來,大多數的人都被氣數所拘,聽天 由命,自己作不得主,惟有大善人及大惡人不受限制。袁了凡自遇雲谷禪師後,終身受持功過格不渝,卒得轉移氣數,改變命運。由此可見,命運可由自己來創造, 應無庸置疑。我們想知道自己的命運,只需問自己的心地如何即可,所謂「且行好事,莫問前程」,應是我們正確的處世之道。

第四篇 得回生

一 持戒延壽,破戒遭譴

王立轂,明朝天台人,字伯無,領萬曆丙午鄉荐。有一天晚上,他夢見亡父王士性告訴他說:「你在這十年之中,將會遭遇到五次危險。」屆時果然一一應驗,他遂作了紀夢詩,以誌其靈異。

他曾在嘉禾三寶之前,發願持長齋,並受持「殺、盜、淫、妄」四戒。後來出任江西新淦縣令後,所受的戒律便廢而不持了。

戊午年他入京覲見,臨行前天晚上,又夢見亡父儆誡叮嚀,再三責備他破戒之事,醒來以後,立轂的內心非常憂慮。

入京途中,他的船航行到荻港,深夜二更,立轂突然看到兩位青衣鬼吏,手持令牌,將他帶到一座宮殿。這座宮殿雄偉壯觀,好像皇宮一樣的莊嚴,與他同時被捉的共有數千人。

他被帶入宮殿後,看見冥王端坐在中央書案上,左右兩位宰官分坐兩旁,附近的侍者,獰猙可怕,立轂害怕的不得了。

冥王叫著他的名字,很生氣的責罵道:「你 的陽壽本來在丙辰年就應該結束,因為你受持齋戒,才延壽至今,無奈你廢而不持,故將你拘攝來此。」接著命令侍者將生死簿交給立轂親自觀看,立轂看到自己的 名字底下,都註有年月。到了丙辰八月以下,則完全空白。立轂始知他的壽命僅至丙辰年八月,因持戒的功德才得延壽至今,他後悔不已,於是跪下求饒說:「我是 因為做官,在情勢上不得已,才會如此,求您寬恕一次吧!」

冥王說:「你的話固然有道理,但是你的壽算已盡。」於是下令將立轂送往地獄受刑,左右獰猙的鬼卒一聽指示,準備趨前將立轂帶走。

這時,左右的宰官起身說:「且慢,先去拿立轂破戒之後的所作所為來看看。」

一會兒,侍者扛了兩個巨大的竹籠,裏面裝有許多卷宗,凡是立轂平日所書寫的一字一句,乃至整篇文章,或者舉心動念,都記載的很詳細。每份都有色氣騰在上方,有黑色的,有青色的,也有赤色及白色的。

冥王命令侍者,將同色的檢聚在一起,先檢黑色與青色的放在一起,再將赤色及白色的放在一起。一會兒,青色的逐漸隱沒,黑色的也逐漸縮小成像筷子一般,唯有赤色的非常顯明奪目。

立轂在旁不敢正眼熟視,只斜著眼睛偷偷地看,他看到自己刻印的金剛經、好生篇及社會卷都在裏面,而騰出鮮明赤色氣的正是這些。

冥王看完後,臉色才較為平和,向左邊那位宰官說:「他還能知道植德培福,暫且留他活命,僅損毀他的五官,這樣你看妥當嗎?」那位宰官並無異議,冥王就命令獰惡的鬼卒,將立轂的眼睛挖出,置放在殿上。

立轂心想,如果被挖去眼睛,那裏還能看到東西?忽然間,立轂覺得眼前一片黑暗,宮殿中的官吏及鬼卒什麼都看不見,只覺得有人拍著他的背部說:「快去!快去!」一會兒,立轂覺得跌了一跤,就甦醒過來。

這時正是雞鳴天亮,他聽到家人圍在身旁,喧譁吵鬧,家人告訴他說:「你從二更之後,就一直受魘不醒,至今手足冰冷,口齒堅合,大夫診斷是中寒厥,已經灌過七次藥了。」立轂想睜開眼睛看,只覺得燈火非常刺目,無法睜開。

到了次日,大夫又用明目藥給他服用,但是無效,這天晚上,立轂夢見有人將釘釘在他的眼睛上,他覺得比昨日還痛,立轂知道這是業報,並非醫藥所能奏效,因而辭官返里。

從此以後,立轂每日持誦金剛經及法華經,棄家勤修淨業。

庚申年間,有一個晚上,立轂夢見觀世音菩薩,以手上的楊枝甘露,灑在他的眼睛上,當他次日醒來要禮懺時,竟豁然見物而重見光明。

立轂後來遊歷雲棲博山之門,再生之後的二十年,大家都稱他為璧如大師。

冒起宗評說:「此事可作為殷鑒的有三點:第一是破戒的人必遭譴責;第二是植善的人可以續命;第三是居官的人,隻字片語及所有言行皆為冥吏所錄,青黑赤白之氣,不可不時時惦念。」

二 宿世寫經,今世賴以再生

文伯仁,明朝蘇州人,號五峰,擅長吟詩作畫,他是文徵明的姪子。有一次,他為了控訴逃僕,到了縣城,借住在民家。

那天夜裏,他夢見兩位青衣人來捉他,他以為是縣衙的捕役,就跟隨他們而去。他們一行,到了一座雄偉的宮殿,看起來好像不是人間,這時伯仁的內心才開始害怕。

進入了殿中,閻王呵責他說:「來此控告你的很多,你要怎麼說?」

伯仁回答道:「我只不過是一個讀書人,怎麼會有罪?」

閻王面帶微笑地說:「喔!對了,你早已經忘了前世。」說罷命令判官用一塊青色的銅鏡摩擦伯仁的頭頂,伯仁覺得一股寒氣沁入心肺,忽然憶起前世,原來是正統年間的管長陵宦,有一年冬天,開鑿魚池時,他殺死蟄伏在地下的蛇,共有一百多條,頃刻間,就有很多蛇聚集來咬他。

閻王又對另外一位判官說:「他僅一命,那能償還這麼多的命債?仔細查查看,他多生以來,豈無一善?」

判官找了很多的書冊,非常仔細的翻閱,過了很久才說:「有的,他在永樂年間,曾在雞鳴山的壁廊,畫了兩尊羅漢,又曾書寫一卷金剛經。」聽到這裏,閻王就說:「夠了,足夠了。」囑咐伯仁說:「你的壽算未盡,趕快回去寫金剛經贖罪,度脫牠們吧!」

伯仁遂又活了過來,他本來並不信佛,自此以後,皈依佛門,發願寫經念佛,藉此功德度脫過去殺害的眾生,且至誠地懺悔宿世業障,不論寒冬炎夏,從未懈怠。

顧仁念評說:「五峰寫金剛經,僅有一卷,而且還在數世之前。數世之後尚且賴以再生,是故經說果報不可思議,真是不虛!」

三 慕容文策遊地獄

慕容文策,隋朝泰州上邽人。大業七年時,年僅十七,就持齋念誦金剛經。那年四月十五日,文策忽然暴死,被冥使引入冥府,進城後,看到一座巍峨的宮殿,很多人站在殿中,有男女老幼及僧尼道士,多得不可勝數。

殿中的鬼吏依名冊一一唱名,生前積有福業的站在西邊,沒有福業勘驗的則在東邊。

文策最後才被傳喚到殿上,冥王問他:「你一生曾作甚麼福業?」文策回答道:「我持誦金剛經及法華經,晝夜轉讀,又持齋戒,一日不缺。」

冥王合掌恭敬,讚歎說:「功德甚深甚深!」遂交代主司檢查文簿,典吏查畢,回覆說:「文策所說屬實。」冥王判文策可以返陽,命他先在西邊等候。

這時,有一位大約十五六歲的沙彌,手裏拿著火把,從文策面前走過,後面跟隨著一位沙彌,年紀相彷彿,手裏也拿著火把,朝著文策走過來。

文策一見兩位出家沙彌,心中驚喜萬分,急忙拉著他們袈裟,向他們求救:「希望師父解救弟子,我被冥使誤追來此,蒙冥王恩澤,放我返陽,但不知回去的路,求師父慈悲救護,指示方便。」

其中一位沙彌說:「施主不必害怕,你持誦金剛經,並持齋戒,我們是專誠前來救你的。」

另一位說:「我拿著火把走在前面,你緊跟在我的身後,就可以了。」

兩位沙彌手持火把,一前一後,文策則走在中間,他們一行人走出城門,一位沙彌問文策說:「你可知地獄在什麼地方嗎?」文策答稱不知。

另一位沙彌手指著城的西北方,向文策說:「離此四里路,那裏有一座大城,就是地獄,我們帶你去觀看。」

到了那座大城,看到城牆高峻,城門垂下鐵網,有四位面貌兇惡的羅剎,手握鐵叉,守在城門兩旁。沙彌告訴文策說:「這是地獄之門,一切罪人從此門進入地獄。」

兩位沙彌帶著文策進入城門,走了兩百多步,文策看到一條灰色的大河,所有受刑人全身浸在河中,僅看到千千萬萬的人頭出沒在河面上,熾燃猛烈的火焰,不停的朝他們燃燒,這些罪人痛苦哀號,悽切悲慘的嚎叫聲,聞之心酸。

四邊尚有鐵床、劍樹‥‥‥等等,有四位獄卒手持銳利的鐵叉,不停的往來巡視,那種慘狀,令人怵目驚心!兩位沙彌說:「十八地獄,都在此城。」

文策驚恐萬分,不停地念佛。他不忍再看, 希望早點離開,兩位沙彌見狀,馬上帶他出城,回到原來的路上。又走了十多里,看到前面已經沒有路,有一座大門。沙彌用手中的錫杖將門打開,告訴文策說: 「你從此門出去,就可回到家中。希望你繼續廣修功德,勤持金剛經,必得長壽。」文策向他們拜別後進入門中,隨即醒了過來。

四 任義方畫地獄之圖

唐朝括州刺史任義方,樂安人。武德年間,有一天暴死,由於胸部仍溫暖,家人就延請僧眾為他誦金剛經。經過數日,他又甦醒過來,說出入冥的經過。

任義方被鬼吏引見冥王,冥王命人帶他參觀地獄,所見與佛經所說的沒有什麼不同。地府不論白天晚上都是昏暗不明,好像是在霧中一般。

任義方在地府中,隱隱聽到誦經的聲音,冥王檢查他的案簿,向鬼吏說:「他的壽算未盡,何以錯追來此?」立命送他返陽。

冥吏告訴義方說:「你跟著經聲走,即可回家。」

既得回生,義方就將地獄所見向人描述,並畫了一幅地獄圖以奉勸世人。他的大部分俸祿均施捨出來塑造佛像,並延僧寫金剛經千餘部施送他人。

五 暴斃復還陽

王從貴,唐朝貞元年間,公安潺陵村人,他的妹妹平日持誦金剛經,有一天染病暴死。

埋葬三日後,他的家人又到墳墓去,聽到墓中傳出呻吟聲,趕忙將棺木打開,發現她尚有氣息,於是將她送還家中,她醒後告訴家人說:「冥王因為我有持經的功德,才放我還陽。」

六 賴寫經書而能言

唐朝元和五年,饒州司馬李元一,有個女兒住在別院。有一天暴死,顏色不變,故未入殮。

她的丈夫嚴訥從陝西前往蒼湖,恍惚看到妻子行於水上,來到他的面前,嚴訥驚訝的問她何故?妻子哭泣著說:「我已經死了。」嚴訥心中非常害怕。

她又說:「離此不遠的薦浦村,有一位嚴夫子,他身懷異術,你去向他懇請哀求,或許可以使我復生。」

嚴訥找到薦浦村,果然有一位嚴夫子,起初 不肯答應,禁不住嚴訥的苦苦哀求,嚴夫子說:「害死你妻子的人,就是王將軍,他葬在祠堂內西北方的柱子下面,你可以寫金剛經,請僧眾在他的祠堂內讀誦,他 必定會送還你的妻子。」嚴訥向嚴夫子再三拜謝,然後趕快到饒州謁見岳父,並說出經過。李元一親書金剛經一卷,叫嚴訥拿到王將軍的祠堂,讀誦七卷。

誦畢,他的妻子眼睛就能睜開,過了很久才能開口說話,她說:「祠堂的柱下,有王將軍的枯骨,身旁有一把短劍,王將軍請你為他改葬,短劍則奉送給你,答謝你誦經的功德。」

掘地之後,果然發現枯骨及短劍,嚴訥將短劍留存,又將王將軍的遺骸另行擇地安葬,李元一後來又寫金剛經數百卷廣為施送。

七 最勝第一功德經

李丘一,唐朝人,平日喜歡打獵。萬歲通天元年,任揚州高郵丞。有一天暴死,被鬼使引入冥府,冥王忿怒的責備他說:「你專門打獵殺生,藉以取樂,一點都不知慚愧!」

須臾,看到很多禽獸用人語稟告冥王說:「殺害我們的冤家,現在既然追來,請快點處分他。」

拘捕丘一的鬼吏名叫焦策,趨前稟告冥王說:「李丘一尚未該死,只因被他殺害的冤魂急欲託生,所以追來對證。」

冥王問丘一說:「你生平有沒有做過甚麼善業?」

丘一憶起生前不作功德,只知帶著獵狗去打獵。他苦苦思索,忽然想起生前曾經寫過一卷金剛經,因此據實回稟。

冥王聞言,面色稍見緩和,然後起立合掌,稱歎說:「冥府稱金剛經為最勝第一功德經,你能書寫,功德不可思議。」冥王命焦策領著丘一到存放經藏之處去查證。

焦策帶著丘一來到廳側的一座宮殿,那裡的佛經都以七寶裝飾,非常莊嚴。焦策叫丘一自行抽出,丘一取出一看,果然是他所寫的金剛經。焦策領他回到殿上,稟告冥王勘驗屬實。冥王叫這些禽獸向丘一致謝,丘一說:「我願再寫金剛經百卷迴向給你們。」這些禽獸聞言,歡喜散去。

冥王命焦策送丘一還陽,走出城門後,焦策向丘一說:「我為你如此盡力,你何以回報?」

丘一說:「給你三百貫錢如何?我的能力只僅於此!」

焦策說:「縱然你給我萬貫,也是無益,我只想懇求你為我寫金剛經二十部。我們身為冥吏,極其辛苦,若無福相助,難以託生,故請您為我寫經。」丘一滿口答應。

他們續向前行,看到前面有一座深坑,十分幽暗,深不見底,焦策將丘一推落坑中,丘一驚醒過來,已經身在棺內,聽到外面傳來低低的哭泣聲,丘一大叫:「不要哭,我復活了。」

墳旁的家人起初不信,當他們七手八腳把墳墓挖開,發現他確實已經復活了。丘一具說入冥的經過,家人驚歎之餘,立刻變賣衣物,延請僧眾寫金剛經,將一百卷迴向給丘一殺害的眾生,二十卷給焦策。

經過不久,有一天晚上,焦策又來轉告說:「蒙您為我寫經,已經要託生善處,特來向您致謝。」說罷告別而去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ozakimirage 的頭像
    ozakimirage

    南無阿彌陀佛

    ozakimir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